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升学考试的压力依然作用着学校和教师。为提高升学率,我们学校依然对九年级学生进行了分流教学,我负责一个实验班和一个普通班的英语教学。普通班里似乎没有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对英语毫无兴趣,而且这些学生因为被分到普通班而情绪低落,心理比较自卑。面对这一状况,我满怀期望地关注他们的成长,使他们顺利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以健全的人格,顺利地实现了我对他们的期望。这让我第一次深切体会了积极的期望对教学产生的极大效果。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建立起对学生的积极期望。
早在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进行了一次所谓“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际上只是一般的智力测验。随后,罗森塔尔向教师们提供了一份名单,告诉他师,权威的检测显示,名单上的学生智力超群,天赋很高。其实名单上的这些学生完全是随机选出来的。但是,8个月后,令人惊讶的结果出现了,经过同样的智力测验,名单上的学生IQ得分比其他学生的IQ得分平均高出4分。考试成绩也证明,这些学生取得了远远大于其他同学的进步。研究者对此的解释是,由于教师相信了权威的预言,因而对名单上的孩子抱有更高的期望,并将这种期望传递给了学生,学生体验到了这种期望,随之产生了积极的反应,在学习上更加发奋努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成绩。
其实,在上一学年普通班的英语教学中,我也体验了与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如出一辙的典型事例。由于普通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在课堂上,许多英语能力训练根本无法顺利开展,尤其是口语对话操练无法面向全体学生。于是,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实验班,把普通班看作了“差生集中营”。我翻阅了他们八年级升九年级的期末成绩,基本了解了每个同学的英语基础,制定了教学计划,心想能收获多少就收获多少。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同学们的英语期末成绩基本上和我期望中的差不多。但当我拿出上个学期的期末成绩来作比较时,惊讶地发现邵慧丽和宣春玲两位女同学的成绩和我印象中恰恰相反,事实上宣春玲同学升九年级时的成绩比邵慧丽同学高出17分,而由于开学时我的记忆错误,虽然邵慧丽同学平时容易范错误,生性胆怯,但我心目中一直以为她原来的英语基础比宣春玲好,只是她当时不太适应我的教学方式而已。而结果正如因为我错误记忆而产生的错误期望一样,邵慧丽同学新学期的英语期末成绩比宣春玲同学高出了8分。
于是,我开始反思这一学期以来自己的教学过程。难道是我没有同等对待两位同学?对她们做了不同的要求?我发誓我没有。唯一的区别在于我心中对她俩的期望值由于错误记忆而出现了反差。没错,其实是我的心理效应对她俩的英语成绩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首先是我错误地认为邵慧丽的英语基础较好,只要更加努力,提高成绩的难度较小。所以对她有较高的期望。而宣春玲同學基础较差,提高成绩的难度较大,因此对她有点心不在焉,期望也就较低,甚至觉得只要她不后退就行。由于对她们俩的不同期望,其实我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给予了不同的方式。例如,当邵慧丽同学在课堂中作出正确回答的时候,我会欣慰地表扬她、鼓励她。而当她作出错误的回答或是回答不出来时,我会尽量给予一些提示,耐心等待她能回答正确。宣春玲同学正好坐在一位英语一窍不通的同学旁边,我就自然而然地把她归类于“差生”,常常一带而过,很少会给予发自内心的微笑或眼神交流。我的这些不同行为当时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现在分析起来才会领悟到。正是我的行为使她们体验到了我对她们的期望,从而影响到了她们的自我概念和抱负水平。所以渐渐地她们的成绩与我因错误记忆而作出的期望越来越一致。我抱以高期望的邵慧丽同学出现较大的进步,而抱以低期望的宣春玲同学虽然基础不错,成绩却下降了。此后,我开始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普通班的教学中,感觉自己在课堂上变得满怀激情。我给每个学生定了一个预期的成绩,鼓励他们朝着这个预期的目标努力。无论他们出现怎样的错误,我总是教导他们不要放弃,耐心地期待着他们。结果终于奇迹般地出现了,他们的英语中考成绩在年段普通班中遥遥领先。
可见,教师的积极期望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能力相对落后,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信心,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建立起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促进他们学业成绩的提高。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建立起对学生的积极期望呢?
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长处和短处,每个学生都是社会的有用之才。我们不能只关心、呵护品学兼优的学生,而对于平淡无奇的学生常常熟视无睹,任其自然。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管是成绩多差的学生,只要我们教师改变对他们的期望,他们也可以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积极的期望。
其次要热爱学生。情感是动力,是将认知付诸于行动的中介力量。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很难建立起对学生的积极期望。我们要培养热爱学生的情感,就要树立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和业务,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在学生出现过错时,教师应循循善诱,像期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积极地期待我们的学生。
再次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能使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能让学生享受到教师的期望和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尊重、信任、理解等,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自信、愉悦的情绪体验。英语教学是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训练进行的一种情感、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心理交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大胆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去体验、享受教师的积极期望,从而心服口服地接受意见,改变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与教师的期望相一致,从而达到使他们热爱英语、追求英语目标、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的英语教学要“以人为本”。所以,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期望效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给予学生积极的期望,从而使学生感悟、享受教师的期望,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最终实现教师的期望。
早在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进行了一次所谓“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际上只是一般的智力测验。随后,罗森塔尔向教师们提供了一份名单,告诉他师,权威的检测显示,名单上的学生智力超群,天赋很高。其实名单上的这些学生完全是随机选出来的。但是,8个月后,令人惊讶的结果出现了,经过同样的智力测验,名单上的学生IQ得分比其他学生的IQ得分平均高出4分。考试成绩也证明,这些学生取得了远远大于其他同学的进步。研究者对此的解释是,由于教师相信了权威的预言,因而对名单上的孩子抱有更高的期望,并将这种期望传递给了学生,学生体验到了这种期望,随之产生了积极的反应,在学习上更加发奋努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成绩。
其实,在上一学年普通班的英语教学中,我也体验了与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如出一辙的典型事例。由于普通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在课堂上,许多英语能力训练根本无法顺利开展,尤其是口语对话操练无法面向全体学生。于是,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实验班,把普通班看作了“差生集中营”。我翻阅了他们八年级升九年级的期末成绩,基本了解了每个同学的英语基础,制定了教学计划,心想能收获多少就收获多少。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同学们的英语期末成绩基本上和我期望中的差不多。但当我拿出上个学期的期末成绩来作比较时,惊讶地发现邵慧丽和宣春玲两位女同学的成绩和我印象中恰恰相反,事实上宣春玲同学升九年级时的成绩比邵慧丽同学高出17分,而由于开学时我的记忆错误,虽然邵慧丽同学平时容易范错误,生性胆怯,但我心目中一直以为她原来的英语基础比宣春玲好,只是她当时不太适应我的教学方式而已。而结果正如因为我错误记忆而产生的错误期望一样,邵慧丽同学新学期的英语期末成绩比宣春玲同学高出了8分。
于是,我开始反思这一学期以来自己的教学过程。难道是我没有同等对待两位同学?对她们做了不同的要求?我发誓我没有。唯一的区别在于我心中对她俩的期望值由于错误记忆而出现了反差。没错,其实是我的心理效应对她俩的英语成绩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首先是我错误地认为邵慧丽的英语基础较好,只要更加努力,提高成绩的难度较小。所以对她有较高的期望。而宣春玲同學基础较差,提高成绩的难度较大,因此对她有点心不在焉,期望也就较低,甚至觉得只要她不后退就行。由于对她们俩的不同期望,其实我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给予了不同的方式。例如,当邵慧丽同学在课堂中作出正确回答的时候,我会欣慰地表扬她、鼓励她。而当她作出错误的回答或是回答不出来时,我会尽量给予一些提示,耐心等待她能回答正确。宣春玲同学正好坐在一位英语一窍不通的同学旁边,我就自然而然地把她归类于“差生”,常常一带而过,很少会给予发自内心的微笑或眼神交流。我的这些不同行为当时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现在分析起来才会领悟到。正是我的行为使她们体验到了我对她们的期望,从而影响到了她们的自我概念和抱负水平。所以渐渐地她们的成绩与我因错误记忆而作出的期望越来越一致。我抱以高期望的邵慧丽同学出现较大的进步,而抱以低期望的宣春玲同学虽然基础不错,成绩却下降了。此后,我开始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普通班的教学中,感觉自己在课堂上变得满怀激情。我给每个学生定了一个预期的成绩,鼓励他们朝着这个预期的目标努力。无论他们出现怎样的错误,我总是教导他们不要放弃,耐心地期待着他们。结果终于奇迹般地出现了,他们的英语中考成绩在年段普通班中遥遥领先。
可见,教师的积极期望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能力相对落后,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信心,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建立起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促进他们学业成绩的提高。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建立起对学生的积极期望呢?
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长处和短处,每个学生都是社会的有用之才。我们不能只关心、呵护品学兼优的学生,而对于平淡无奇的学生常常熟视无睹,任其自然。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管是成绩多差的学生,只要我们教师改变对他们的期望,他们也可以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积极的期望。
其次要热爱学生。情感是动力,是将认知付诸于行动的中介力量。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很难建立起对学生的积极期望。我们要培养热爱学生的情感,就要树立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和业务,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在学生出现过错时,教师应循循善诱,像期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积极地期待我们的学生。
再次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能使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能让学生享受到教师的期望和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尊重、信任、理解等,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自信、愉悦的情绪体验。英语教学是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训练进行的一种情感、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心理交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大胆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去体验、享受教师的积极期望,从而心服口服地接受意见,改变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与教师的期望相一致,从而达到使他们热爱英语、追求英语目标、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的英语教学要“以人为本”。所以,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期望效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给予学生积极的期望,从而使学生感悟、享受教师的期望,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最终实现教师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