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國植树造林政策自实施以来,我国森林总面积不断扩大,林业资源持续升高,不仅为我国的资源开发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生态化建设进程。现阶段,植树造林已逐渐演变为我国生态化建设稳定发展的关键内容。我国植树造林工程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造林支持结构、管理体系、应用技术以及林地清理等方面的障碍,这些障碍性因素为植树造林工程预埋了大量的安全隐患,极易诱发严重的不良后果,不仅如此,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植树造林工程的整体效益。本文以植树造林过程为立足点,对技术应用的要点进行了分析,以期我国植树造林工程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植树造林;主要技术;方法
随着我国林区树木数量的不断缩减以及环境污染情况的日益加剧,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对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强化。植树造林工程的整体质量将会直接决定我国居民的人均生活水平,由此可见,植树造林工程与每个居民具有密切的关联,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林地清理及整地
林地清理的主要对象为造林区域的倒木、伐根、杂草以及灌木等,该环节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植树造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环境以及空间环境。对于植树造林工程而言,清理环节、整地环节十分重要,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照相关设计要求的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作业。在清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择取的处理方法有很多,例如,火烧、化学农药喷洒以及人工割除等,不过,无论哪种方法,均有特定的适应范围以及不足之处,所以,相关人员应基于处理目标的要求,对处理方式与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在整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基于整地规划的标准要求,有机结合局部整理技术与全面整理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两种技术进行差异性应用,从而有效调节并合理配置造林区域的资源,例如,水资源、土壤等。
二、播种工作
(一)处理种子
种子处理工作在植树造林工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相关人员必须确保该环节的处理质量。种子处理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病虫害预防、出苗整齐、缩减种子留土周期以及促进发芽周期等,处理内容主要有4个方面,分别为催芽、浸种、拌种以及消毒。如果种子属于春播种,处于深休眠时期,相关人员应对其实施浸种、催芽作业,在浸种过程中,相关人员要避免造林地存在温度较低或是晚霜、干旱等气候情况。如果造林地处于降水量较为丰沛的时期,相关人员应确保所播种的种子具有较好的干燥度。如果种子属于秋播种,相关人员则无需对其实施浸种、催芽作业。如果造林地存在严重的病虫害情况,相关人员需要择取消毒液对种植实施拌种、闷种或是浸种作业。
(二)播种方式
常见的播种方式有四种,分别为散播、条播、穴播以及块播。首先,散播。相关人员在播种种子时,要确保其呈均匀分布状态。择取此种播种方式,不仅可以省略整地作业,播种结束后,相关人员也无需实施覆土作业。因此,这种方式具有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的优势。不过,由于此种播种方式属于粗放式,极易导致种子在播种后出现一些损坏现象,例如,鸟兽食、风吹、水冲以及植被截留等,加之发芽期,幼苗的根系难以探及地被层,因此成活率较低。此种方式的适用区域为火烧迹地、皆伐迹地以及交通滞后迹地。
其次,条播。相关人员在播种过程中,需要设定一个明确的播种行距,此种播种方式有四种实施方式,分别为间断播种、连续播种、双行播种以及单行播种。播种完成后,相关人员需要即刻实施覆土作业。由于此种播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种子,因此,适用区域多为次生林改造地以及迹地更新地。
然后,穴播。相关人员在播种过程中,需要明确播种行距与穴距,这种播种方式对应用于播种乔木树种以及灌木树种。实际播种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结合树种种粒的实际规格,均匀的将其播种于种穴中,确保每穴粒数相同。在播种完成后,相关人员要及时实施覆土作业。穴播方式具有工量小、灵活性强以及操作简单等优势,适用区域多为立地区域。
最后,块播。相关人员遵循分散或是密集的原则,将种子播种于大块状整地。大块状整地的规格一般均在1平方米以上。块播作业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适用区域多为沙地。
三、造林方法
(一)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也叫植树造林与栽植造林,造林材料为根系具有良好完整性的苗木。该方法最为鲜明的特点是生长稳定性强以及不良环境抗性强。不过,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苗木根系极易出现失水、变形以及损伤等现象,且在技术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对苗木进行培育,但此种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种子消耗量,因此,受到了造林工程的广泛应用。植苗造林播种的苗木主要为移植苗、营养繁殖苗以及实生苗。如果种植区域为人工更新的采伐迹地,可以种植野生苗。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开始种植营养钵苗,效果良好。应用植苗造林法,苗木成活率主要取决于苗木水分是否具有良好的平衡性。因此,在种植各个环节,相关人员都必须确保苗木不会出现大量缺水的现象。
(二)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也叫作直播造林,应用此种方法,相关人员可以直接将种子播种于种植区域,不仅无需对种子进行育苗作业,而且种植过程具有较大的简便性,较适用于大面积造林。不过,此种方法在立地条件方面以及幼林抚育管理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使用此种播种方式的树种需要具备种源充足、易发芽以及种粒大的特点,例如,山杏种子、胡桃楸种子等。该种植方法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也较高,除此之外,种植地区也不能存在较多的灾害性因素,因此,较适宜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主要播种方法有4个,分别为散播、条播、穴播以及块播。在播种前期,相关人员需要对种子进行催芽、浸种以及消毒等作业。
(三)分殖造林
该方法的主要造林材料为树木的地下茎与营养器官,例如,根、枝以及干等。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苗木成活率较高、操作简便、技术简易、成本低、周期短。除此之外,在种植初期,幼苗生长速率较快,具有良好的遗传性能,可以延续本体所具备的优良性状。不过,在立地条件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适宜树种应具备营养繁殖性能,例如,柳树、杨树等。
(四)插条造林
此种种植方式适用于春秋季。春季种植时段应控制为土壤解冻、种子发芽时期,而秋季种植时段应控制在土壤冰冻、树木落叶时期。相关人员应选取生长年份在20个月左右,粗度在1.8厘米左右的枝条,并去其侧枝,使其呈插穗形态,且长度不超过13厘米,然后明确种植行距,将其扦插于造林地,并对其周边土壤进行踏实处理。如果土壤内部水分较少,相关人员应择取细土对插穗进行覆盖处理,除此之外,也可利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塑料薄膜覆盖工序有4步,一是遵照垄作要求对造林地进行整地处理,并实施灌透水作业;其次,择取塑料薄膜覆盖垄面;然后,明确扦插株距,将插穗扦插于土垄上,并采取细土覆盖法镇压插孔;最后,插穗发芽成叶后,撤除薄膜。
结语:
本文对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方法进行了系统化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借鉴资料,提高我国植树造林工程的质量与效果,进而推动我国生态化建设进程实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秀岚.植树造林方法及主要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08).
[2]张志宏.浅谈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方法[J].科技资讯,2015(07).
[3]张坤,史守军,孙喜林,李立新,刘炳友.浅山区造林地清理与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13).
[4]王瑞攀,刘芳辉.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方法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4(02).
[5]江心,王希群,郭保香,胡涌,刘长海.陕甘宁边区林业发展史研究(1937—1950)[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6]吕桂芝,刘芙,田吉宁,于效丹,刘炳友.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09(18).
关键词:植树造林;主要技术;方法
随着我国林区树木数量的不断缩减以及环境污染情况的日益加剧,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对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强化。植树造林工程的整体质量将会直接决定我国居民的人均生活水平,由此可见,植树造林工程与每个居民具有密切的关联,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林地清理及整地
林地清理的主要对象为造林区域的倒木、伐根、杂草以及灌木等,该环节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植树造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环境以及空间环境。对于植树造林工程而言,清理环节、整地环节十分重要,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照相关设计要求的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作业。在清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择取的处理方法有很多,例如,火烧、化学农药喷洒以及人工割除等,不过,无论哪种方法,均有特定的适应范围以及不足之处,所以,相关人员应基于处理目标的要求,对处理方式与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在整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基于整地规划的标准要求,有机结合局部整理技术与全面整理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两种技术进行差异性应用,从而有效调节并合理配置造林区域的资源,例如,水资源、土壤等。
二、播种工作
(一)处理种子
种子处理工作在植树造林工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相关人员必须确保该环节的处理质量。种子处理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病虫害预防、出苗整齐、缩减种子留土周期以及促进发芽周期等,处理内容主要有4个方面,分别为催芽、浸种、拌种以及消毒。如果种子属于春播种,处于深休眠时期,相关人员应对其实施浸种、催芽作业,在浸种过程中,相关人员要避免造林地存在温度较低或是晚霜、干旱等气候情况。如果造林地处于降水量较为丰沛的时期,相关人员应确保所播种的种子具有较好的干燥度。如果种子属于秋播种,相关人员则无需对其实施浸种、催芽作业。如果造林地存在严重的病虫害情况,相关人员需要择取消毒液对种植实施拌种、闷种或是浸种作业。
(二)播种方式
常见的播种方式有四种,分别为散播、条播、穴播以及块播。首先,散播。相关人员在播种种子时,要确保其呈均匀分布状态。择取此种播种方式,不仅可以省略整地作业,播种结束后,相关人员也无需实施覆土作业。因此,这种方式具有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的优势。不过,由于此种播种方式属于粗放式,极易导致种子在播种后出现一些损坏现象,例如,鸟兽食、风吹、水冲以及植被截留等,加之发芽期,幼苗的根系难以探及地被层,因此成活率较低。此种方式的适用区域为火烧迹地、皆伐迹地以及交通滞后迹地。
其次,条播。相关人员在播种过程中,需要设定一个明确的播种行距,此种播种方式有四种实施方式,分别为间断播种、连续播种、双行播种以及单行播种。播种完成后,相关人员需要即刻实施覆土作业。由于此种播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种子,因此,适用区域多为次生林改造地以及迹地更新地。
然后,穴播。相关人员在播种过程中,需要明确播种行距与穴距,这种播种方式对应用于播种乔木树种以及灌木树种。实际播种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结合树种种粒的实际规格,均匀的将其播种于种穴中,确保每穴粒数相同。在播种完成后,相关人员要及时实施覆土作业。穴播方式具有工量小、灵活性强以及操作简单等优势,适用区域多为立地区域。
最后,块播。相关人员遵循分散或是密集的原则,将种子播种于大块状整地。大块状整地的规格一般均在1平方米以上。块播作业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适用区域多为沙地。
三、造林方法
(一)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也叫植树造林与栽植造林,造林材料为根系具有良好完整性的苗木。该方法最为鲜明的特点是生长稳定性强以及不良环境抗性强。不过,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苗木根系极易出现失水、变形以及损伤等现象,且在技术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对苗木进行培育,但此种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种子消耗量,因此,受到了造林工程的广泛应用。植苗造林播种的苗木主要为移植苗、营养繁殖苗以及实生苗。如果种植区域为人工更新的采伐迹地,可以种植野生苗。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开始种植营养钵苗,效果良好。应用植苗造林法,苗木成活率主要取决于苗木水分是否具有良好的平衡性。因此,在种植各个环节,相关人员都必须确保苗木不会出现大量缺水的现象。
(二)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也叫作直播造林,应用此种方法,相关人员可以直接将种子播种于种植区域,不仅无需对种子进行育苗作业,而且种植过程具有较大的简便性,较适用于大面积造林。不过,此种方法在立地条件方面以及幼林抚育管理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使用此种播种方式的树种需要具备种源充足、易发芽以及种粒大的特点,例如,山杏种子、胡桃楸种子等。该种植方法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也较高,除此之外,种植地区也不能存在较多的灾害性因素,因此,较适宜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主要播种方法有4个,分别为散播、条播、穴播以及块播。在播种前期,相关人员需要对种子进行催芽、浸种以及消毒等作业。
(三)分殖造林
该方法的主要造林材料为树木的地下茎与营养器官,例如,根、枝以及干等。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苗木成活率较高、操作简便、技术简易、成本低、周期短。除此之外,在种植初期,幼苗生长速率较快,具有良好的遗传性能,可以延续本体所具备的优良性状。不过,在立地条件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适宜树种应具备营养繁殖性能,例如,柳树、杨树等。
(四)插条造林
此种种植方式适用于春秋季。春季种植时段应控制为土壤解冻、种子发芽时期,而秋季种植时段应控制在土壤冰冻、树木落叶时期。相关人员应选取生长年份在20个月左右,粗度在1.8厘米左右的枝条,并去其侧枝,使其呈插穗形态,且长度不超过13厘米,然后明确种植行距,将其扦插于造林地,并对其周边土壤进行踏实处理。如果土壤内部水分较少,相关人员应择取细土对插穗进行覆盖处理,除此之外,也可利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塑料薄膜覆盖工序有4步,一是遵照垄作要求对造林地进行整地处理,并实施灌透水作业;其次,择取塑料薄膜覆盖垄面;然后,明确扦插株距,将插穗扦插于土垄上,并采取细土覆盖法镇压插孔;最后,插穗发芽成叶后,撤除薄膜。
结语:
本文对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方法进行了系统化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借鉴资料,提高我国植树造林工程的质量与效果,进而推动我国生态化建设进程实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秀岚.植树造林方法及主要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08).
[2]张志宏.浅谈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方法[J].科技资讯,2015(07).
[3]张坤,史守军,孙喜林,李立新,刘炳友.浅山区造林地清理与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13).
[4]王瑞攀,刘芳辉.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方法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4(02).
[5]江心,王希群,郭保香,胡涌,刘长海.陕甘宁边区林业发展史研究(1937—1950)[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6]吕桂芝,刘芙,田吉宁,于效丹,刘炳友.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