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方法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ratc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國植树造林政策自实施以来,我国森林总面积不断扩大,林业资源持续升高,不仅为我国的资源开发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生态化建设进程。现阶段,植树造林已逐渐演变为我国生态化建设稳定发展的关键内容。我国植树造林工程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造林支持结构、管理体系、应用技术以及林地清理等方面的障碍,这些障碍性因素为植树造林工程预埋了大量的安全隐患,极易诱发严重的不良后果,不仅如此,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植树造林工程的整体效益。本文以植树造林过程为立足点,对技术应用的要点进行了分析,以期我国植树造林工程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植树造林;主要技术;方法
  随着我国林区树木数量的不断缩减以及环境污染情况的日益加剧,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对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强化。植树造林工程的整体质量将会直接决定我国居民的人均生活水平,由此可见,植树造林工程与每个居民具有密切的关联,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林地清理及整地
  林地清理的主要对象为造林区域的倒木、伐根、杂草以及灌木等,该环节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植树造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环境以及空间环境。对于植树造林工程而言,清理环节、整地环节十分重要,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照相关设计要求的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作业。在清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择取的处理方法有很多,例如,火烧、化学农药喷洒以及人工割除等,不过,无论哪种方法,均有特定的适应范围以及不足之处,所以,相关人员应基于处理目标的要求,对处理方式与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在整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基于整地规划的标准要求,有机结合局部整理技术与全面整理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两种技术进行差异性应用,从而有效调节并合理配置造林区域的资源,例如,水资源、土壤等。
  二、播种工作
  (一)处理种子
  种子处理工作在植树造林工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相关人员必须确保该环节的处理质量。种子处理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病虫害预防、出苗整齐、缩减种子留土周期以及促进发芽周期等,处理内容主要有4个方面,分别为催芽、浸种、拌种以及消毒。如果种子属于春播种,处于深休眠时期,相关人员应对其实施浸种、催芽作业,在浸种过程中,相关人员要避免造林地存在温度较低或是晚霜、干旱等气候情况。如果造林地处于降水量较为丰沛的时期,相关人员应确保所播种的种子具有较好的干燥度。如果种子属于秋播种,相关人员则无需对其实施浸种、催芽作业。如果造林地存在严重的病虫害情况,相关人员需要择取消毒液对种植实施拌种、闷种或是浸种作业。
  (二)播种方式
  常见的播种方式有四种,分别为散播、条播、穴播以及块播。首先,散播。相关人员在播种种子时,要确保其呈均匀分布状态。择取此种播种方式,不仅可以省略整地作业,播种结束后,相关人员也无需实施覆土作业。因此,这种方式具有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的优势。不过,由于此种播种方式属于粗放式,极易导致种子在播种后出现一些损坏现象,例如,鸟兽食、风吹、水冲以及植被截留等,加之发芽期,幼苗的根系难以探及地被层,因此成活率较低。此种方式的适用区域为火烧迹地、皆伐迹地以及交通滞后迹地。
  其次,条播。相关人员在播种过程中,需要设定一个明确的播种行距,此种播种方式有四种实施方式,分别为间断播种、连续播种、双行播种以及单行播种。播种完成后,相关人员需要即刻实施覆土作业。由于此种播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种子,因此,适用区域多为次生林改造地以及迹地更新地。
  然后,穴播。相关人员在播种过程中,需要明确播种行距与穴距,这种播种方式对应用于播种乔木树种以及灌木树种。实际播种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结合树种种粒的实际规格,均匀的将其播种于种穴中,确保每穴粒数相同。在播种完成后,相关人员要及时实施覆土作业。穴播方式具有工量小、灵活性强以及操作简单等优势,适用区域多为立地区域。
  最后,块播。相关人员遵循分散或是密集的原则,将种子播种于大块状整地。大块状整地的规格一般均在1平方米以上。块播作业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适用区域多为沙地。
  三、造林方法
  (一)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也叫植树造林与栽植造林,造林材料为根系具有良好完整性的苗木。该方法最为鲜明的特点是生长稳定性强以及不良环境抗性强。不过,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苗木根系极易出现失水、变形以及损伤等现象,且在技术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对苗木进行培育,但此种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种子消耗量,因此,受到了造林工程的广泛应用。植苗造林播种的苗木主要为移植苗、营养繁殖苗以及实生苗。如果种植区域为人工更新的采伐迹地,可以种植野生苗。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开始种植营养钵苗,效果良好。应用植苗造林法,苗木成活率主要取决于苗木水分是否具有良好的平衡性。因此,在种植各个环节,相关人员都必须确保苗木不会出现大量缺水的现象。
  (二)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也叫作直播造林,应用此种方法,相关人员可以直接将种子播种于种植区域,不仅无需对种子进行育苗作业,而且种植过程具有较大的简便性,较适用于大面积造林。不过,此种方法在立地条件方面以及幼林抚育管理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使用此种播种方式的树种需要具备种源充足、易发芽以及种粒大的特点,例如,山杏种子、胡桃楸种子等。该种植方法对土壤水分的要求也较高,除此之外,种植地区也不能存在较多的灾害性因素,因此,较适宜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主要播种方法有4个,分别为散播、条播、穴播以及块播。在播种前期,相关人员需要对种子进行催芽、浸种以及消毒等作业。
  (三)分殖造林
  该方法的主要造林材料为树木的地下茎与营养器官,例如,根、枝以及干等。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苗木成活率较高、操作简便、技术简易、成本低、周期短。除此之外,在种植初期,幼苗生长速率较快,具有良好的遗传性能,可以延续本体所具备的优良性状。不过,在立地条件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适宜树种应具备营养繁殖性能,例如,柳树、杨树等。
  (四)插条造林
  此种种植方式适用于春秋季。春季种植时段应控制为土壤解冻、种子发芽时期,而秋季种植时段应控制在土壤冰冻、树木落叶时期。相关人员应选取生长年份在20个月左右,粗度在1.8厘米左右的枝条,并去其侧枝,使其呈插穗形态,且长度不超过13厘米,然后明确种植行距,将其扦插于造林地,并对其周边土壤进行踏实处理。如果土壤内部水分较少,相关人员应择取细土对插穗进行覆盖处理,除此之外,也可利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塑料薄膜覆盖工序有4步,一是遵照垄作要求对造林地进行整地处理,并实施灌透水作业;其次,择取塑料薄膜覆盖垄面;然后,明确扦插株距,将插穗扦插于土垄上,并采取细土覆盖法镇压插孔;最后,插穗发芽成叶后,撤除薄膜。
  结语:
  本文对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方法进行了系统化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借鉴资料,提高我国植树造林工程的质量与效果,进而推动我国生态化建设进程实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秀岚.植树造林方法及主要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08).
  [2]张志宏.浅谈植树造林的主要技术方法[J].科技资讯,2015(07).
  [3]张坤,史守军,孙喜林,李立新,刘炳友.浅山区造林地清理与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13).
  [4]王瑞攀,刘芳辉.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方法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4(02).
  [5]江心,王希群,郭保香,胡涌,刘长海.陕甘宁边区林业发展史研究(1937—1950)[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6]吕桂芝,刘芙,田吉宁,于效丹,刘炳友.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09(18).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改革,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
顾名思义,创新就是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之上有所前进和突破。而创新思维是以解决科学或研究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具体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
很长时间以来,语文阅读教学都是教师很棘手的问题。究其原因,这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而且由于传统教学的方式也挫伤了学生接受阅读教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在这个要求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科的抽象性特点,使其在教学方式上有自己的特点。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能有效地将数学学习和实际的场景结合起来,这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效率  由于數学学科本身的抽象特征,老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方式和学生接
引导中职生正确使用校园流行语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要做到以下几点:树立语言规范意识,倡导文明用语;重视网络道德建设,提高辨别能力;创设文明语言环境,提升语言品味。
摘 要:随着商业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商务谈判与日俱增,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产生重要影响。了解跨文化差异是我们从事国际商务谈判的前提条件,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它对谈判所起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一些文化因素以促进商务谈判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商务谈判;文化差异;影响  1 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迅猛发展,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越来越紧密。而每一个国家又都存在各自的文化背景,有着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