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鼠骨形成蛋白-1(mOP-1)对大鼠肾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克隆化mOP-1基因全长开放读框,制备重组mOP-1(mOP-1),体外测定mOP-1成骨活性。建立Wistar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前两组分别于血流阻断前、血流阻断后开放血流即刻经肠系膜上静脉给予mOP-1,剂量为250μg/kg,对照组给
【机 构】
: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266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鼠骨形成蛋白-1(mOP-1)对大鼠肾脏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克隆化mOP-1基因全长开放读框,制备重组mOP-1(mOP-1),体外测定mOP-1成骨活性。建立Wistar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前两组分别于血流阻断前、血流阻断后开放血流即刻经肠系膜上静脉给予mOP-1,剂量为250μ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血流再灌注后24h测定各组大鼠血液中尿素氮(BUN)及肌酐(Cr)浓度,观察肾脏组织学变化,并进行改良Miller评分。结果:体外实验mOP-1表现出诱导成骨活性;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其血BUN、Cr值和Miller评分,预防组与治疗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坏死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mOP-1对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按GB/T7714-2005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日文汉字请按FI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可以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
美国器官移植学会(AST)2003年年会于5月30日~6月4日在华盛顿召开.现将大会主要议题及新进展介绍如下.
患者 男,24岁.主因“头部外伤后2年余,左上肢无力1个月”入院,神经查体: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左上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Ⅴ级.患者于2年前不慎被桌子砸伤右侧头部,未行特殊诊疗.2个月后感头晕加重,头颅CT提示右额颞顶硬膜下血肿钙化,服中药治疗,疗效不佳.5个月后患者自觉手部动作不灵活,来我院就诊.术前CT示右额颞顶慢性硬膜下血肿伴钙化(图1).行右额颞顶开颅血肿钙化切除术.术中见钙化位于硬脑膜下,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的一种疾病,西方国家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8% ~15%,我国高达21% ~48%[1].我院地处高原地带,自200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112例高血压脑出血,为探讨两种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所达到的不同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75例,女37例,年龄38~81岁,平均55.2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收缩压均大于140 mm
为了提高小肠移植的成功率,我们尝试在小肠移植的同时,建立不受限制的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模型,现将手术方法介绍如下。
早在1971年人们就认识到多瘤病毒BK感染与肾移植术后输尿管狭窄并发症相关.近年来,人们又发现持续的多瘤病毒(PV)感染是导致移植肾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PV感染和PV相关性移植肾病(PAN)是需要我们重新认识的一个问题.目前国内对PV感染和PAN还未引起重视,临床研究也较少.本文对PV感染及PAN的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第七届上海国际神经外科大会暨第六届亚洲伽玛刀协会年会,将于2014年3月20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敬请全国同道参会。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细胞是否成功植入,需要有可靠的证据.对移植后供者细胞植入证据的检测不仅对判断移植是否成功,而且对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以及探讨移植后供、受者混合嵌合体形成、对疗效影响的评估皆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