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追求创新的时代,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的方向。学生具备了创新意识,就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本文试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自由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做、乐于发表自已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那么,这就要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鼓励送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数学课堂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例如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特征”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只要你能说出一个数。我就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力求难住教师,当教师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教师:“为什么你能判断得又准又快呢?”很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能被3、7、9、11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的问题,学生创新的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重视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例如,让学生计算一只圆柱形水桶,底面直径2.8分米,高3分米,做这只水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至少能装多少升水?(得数保留一位小数)解答:(1)底面积3.14×(2.8÷2)2=6.1544(平方分米)侧面积3.14×2.8×3=26.376(平方分米)需要铁皮6.1544 26.376=32.5304(平方分米)≈32.5(平方分米)(2)容积6.1544×3=18.4632(立方分米)≈18.5(升)这时有个学生提出疑问,如果根据题目要求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所需铁皮取近似值是32.5平方分米的话,还差0.0304平方分米铁皮才能做成这只水桶;容积取近似值约装水18.5升的话,则水就会从桶中溢出来。这个学生不迷信老师,不迷信题目,不盲目吸收,而能独立思考,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表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质疑,并应该热情的鼓励,积极地与他一起探索,说不定会发现一个新的广阔天地。
三、求异思维,开发创新潜能
求异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而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我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学校有故事书480本,是科技书的,科技书有多少本?读题和画完线段图后,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出现的答案有:(1)X×=480;(2)480×;(3)480÷;(4)480÷3×5;(5)480×(1÷)。答案出来后,不管对与错,教师都不先下结论,而是把它们写在黑板上,逐一让学生对照黑板上的线段图把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听。第(5)种答案充分显示了学生思维的独特和新颖,这个同学的解释是:我先求1里面有几个,有几个就有几个480本,所以列式是480×(1÷),这样就使疑惑的同学顿时思路开朗了。如果教师只是拘泥于书中的两种解题方法,势必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培养创新能力。
四、突出主题性教学、激发学生探索创新
创新总是和自主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教师,必须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观念,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越俎代疱,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克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提倡学生争辩与讨论,提倡标新立异,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点燃学生心中创新的火花。真正落实让学生自己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自主创新。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
在教学过程中,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学生质疑问难,无拘无束的思考,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敢于创新的意识
五、开放练习,拓宽创新途径
所谓开放性练习是指一个数学问题,它的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解法。因而它的解题策略也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练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例如:出示:问: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想到哪些间接条件?结果学生思维一下子被激活,想到了圆的半径、直径各是多少;想到了梯形的上底和高各是多少?想到了半圆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等等。又如:以下几个开放性练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的思考方法。(1)哪两个数相加的和是12?(2)根据以下数量,你能想到哪两个数的比?“某班有男生23人,女生17人。”
总之,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需要教育的培养。而学校课堂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教给学生创新方法的主阵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一、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自由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做、乐于发表自已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那么,这就要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鼓励送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数学课堂学习中特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例如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特征”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只要你能说出一个数。我就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力求难住教师,当教师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教师:“为什么你能判断得又准又快呢?”很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能被3、7、9、11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的问题,学生创新的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重视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例如,让学生计算一只圆柱形水桶,底面直径2.8分米,高3分米,做这只水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至少能装多少升水?(得数保留一位小数)解答:(1)底面积3.14×(2.8÷2)2=6.1544(平方分米)侧面积3.14×2.8×3=26.376(平方分米)需要铁皮6.1544 26.376=32.5304(平方分米)≈32.5(平方分米)(2)容积6.1544×3=18.4632(立方分米)≈18.5(升)这时有个学生提出疑问,如果根据题目要求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所需铁皮取近似值是32.5平方分米的话,还差0.0304平方分米铁皮才能做成这只水桶;容积取近似值约装水18.5升的话,则水就会从桶中溢出来。这个学生不迷信老师,不迷信题目,不盲目吸收,而能独立思考,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表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质疑,并应该热情的鼓励,积极地与他一起探索,说不定会发现一个新的广阔天地。
三、求异思维,开发创新潜能
求异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而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我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学校有故事书480本,是科技书的,科技书有多少本?读题和画完线段图后,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出现的答案有:(1)X×=480;(2)480×;(3)480÷;(4)480÷3×5;(5)480×(1÷)。答案出来后,不管对与错,教师都不先下结论,而是把它们写在黑板上,逐一让学生对照黑板上的线段图把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听。第(5)种答案充分显示了学生思维的独特和新颖,这个同学的解释是:我先求1里面有几个,有几个就有几个480本,所以列式是480×(1÷),这样就使疑惑的同学顿时思路开朗了。如果教师只是拘泥于书中的两种解题方法,势必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培养创新能力。
四、突出主题性教学、激发学生探索创新
创新总是和自主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教师,必须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观念,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越俎代疱,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克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提倡学生争辩与讨论,提倡标新立异,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点燃学生心中创新的火花。真正落实让学生自己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自主创新。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
在教学过程中,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学生质疑问难,无拘无束的思考,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敢于创新的意识
五、开放练习,拓宽创新途径
所谓开放性练习是指一个数学问题,它的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解法。因而它的解题策略也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开放性练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例如:出示:问: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想到哪些间接条件?结果学生思维一下子被激活,想到了圆的半径、直径各是多少;想到了梯形的上底和高各是多少?想到了半圆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等等。又如:以下几个开放性练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的思考方法。(1)哪两个数相加的和是12?(2)根据以下数量,你能想到哪两个数的比?“某班有男生23人,女生17人。”
总之,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需要教育的培养。而学校课堂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教给学生创新方法的主阵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