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u820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觉得唐人在饮食方面偏于简单。这可能是我的错觉,但不能怪我,责任在唐诗。
  读过的唐诗里,关于饮食的诗句,最令我难忘的是杜甫《赠卫八处士》中的一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那是描写他到一个老朋友家受到的招待,那顿饭被大诗人写成了千古美餐:是春天,有当令的菜蔬;是雨夜,于是有湿度和气氛;餐桌上有鲜艳悦目的色彩,有朴素而天然的香味。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食欲美、人情美,在温暖的色调中交织氤氲。
  还有李白,他的笔下满溢着酒香,但是真正的酒徒往往对食物不太在意,也是做客,也写食物,他就非常简单:“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宿五松山下荀媪家》)雕胡就是茭白,能结实,名叫菰米,可作饭。用白色盘子装了这样的饭,虽然简单到寒素的地步,但在月光下该会有晶莹剔透的感觉吧。
  印象中,到了宋代,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苏东坡的胃口好得很,他不但发明了像东坡肉这样的名菜,还在笔下留下了勾魂摄魄的美味。且看他的《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蒌蒿、芦笋、河豚,和竹、桃花、江水相提并论,一起充当了仲春的使者。这首诗不但画意盎然,而且在后两句诗里,苏东坡显示了他不但是一位观察细致的诗人,而且是一位真正的美食行家。河豚吃蒌蒿、芦笋就长得肥,三者之间有内在联系,苏东坡不是随便写写的,每个字都有道理。
  在他笔下,早春景象也和美食有关,这是一首《浣溪沙》的下半阕: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古代风俗,立春日以蔬果、饼饵等置盘中送人,表示贺春,叫作春盘。这里写出了春盘的内容,同时点出时间是早春。“雪沫乳花”的茶和“蓼茸蒿笋”的春盘,同为清香之物,超尘脱俗,又有白有绿,鲜明生动,使“有味”“清欢”水到渠成。
  清朝的文人中,写吃写得多且妙的,是画、诗、书三绝的郑板桥。他写吃往往是一派平民风味:“稻蟹乘秋熟,豚蹄佐酒浑”“江南大好秋蔬菜,紫笋红姜煮鲫鱼”“湖上买鱼鱼最美,煮鱼便是湖中水”,甚至连“笋脯茶油新麦饭”也入了诗。
  郑板桥还有一副好对联,联曰:
  白菜青盐粯子饭,
  瓦壶天水菊花茶。
  我很喜欢这副对联,表面上全是静物,而其人自在;纯是素朴,而品格自华。粯子是粗麥粉,这样的茶饭,真是一贫到底了。但是如此清洁自守、为民不谀、为官不贪,且自得其乐,这样的茶饭最干净,吃着最安心。
其他文献
明代曹学佺在《蜀中广记》中记录了一则盗墓的轶事:盗墓贼进入某王姓居士的墓中,发现墓壁上镌刻着两首诗:  官無名字私无债,  架有衣裳廪有储。  只此便同天上乐,  不知天上又何如?  芳草烟村宿雨収,  牧童归去倒骑牛。  笛中一曲升平乐,  弄得生来未解愁。  这位王居士生前好不快活,没有惹上官府的麻烦事,也没有欠别人钱,衣架上有衣服,粮仓里有粮食,简直是天上人间,而天上又能多好?可惜王居士逃不
期刊
即使已经毕业多年,对于教科书里的文豪,也依然难以忘怀。  这些教科书里的人真的如你所了解的,都是天生一本正经吗?  并不是!  这群作家不仅是“表里不一”,疯起来连自己都坑,还有三天三夜都讲不完的黑历史和“花边”新闻,每个拎出来,都可以去树洞投稿“我有个奇葩朋友”了!  鲁迅  鲁迅可以说是无人不知了,课文后面的“熟读并背诵全文”,有多少都来自于他。  感觉鲁迅就是一位生活严谨、思想正直的好男人,
期刊
阅读一定是文科生的爱好吗?理科生要不要也多读书呢?来看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读书心得。  学会读书,并不简单。我个人在这方面也还是处于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的过程之中。切不要以为“会背会默,滚瓜烂熟”,便是读懂书了,如果不逐步提高,不深入领会,那又与和尚念经有何差异呢!  我认为,同学们在校学习期间,学会读书与学得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同等重要的。学会读书不但能保证我们在校学习好,而且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永远
期刊
那年,我在一所大学做辅导员,几乎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各地的父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看望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孩子的嘘寒问暖,也让我备感欣慰。  但有一位学生,他却特别失落,因为四年过去了,父母竟然从没有来看望过自己。全院几乎每个学生都曾和父母在校园里散过步,唯独他没有。就为这,他几乎每个星期都往家里写信,希望父母能够来学校看看自己。  我对他说,寒暑假既然父母不方便来,你就回去看看父母呗。他犹
期刊
我们下大力气做的阅读推广,是针对谁的?我坦言,阅读推广对于成年人来说收效不是很大——当然不是没有效果,重点是今天的孩子们能不能养成阅读习惯。怎样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习惯既需要引导,有时候也需要强制。  我在童年的时候,母亲没有阻拦我阅读各种各样的书。那个年代没有适合我们的读物,于是大人的书、小孩的书,甚至很多奇怪的书我都去读。我还用母亲的两个阅览证到处借书看,于是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个习惯陪伴
期刊
还记得那位帅气儒雅、开朗健谈的东北大个子吗?  2018年,《阅读时代》举办“光辉历程·书香筑梦”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他投来的稿件紧扣征文主题,故事传奇情感真挚,文笔简洁,好读耐看,获得編辑部同仁一致好评,一经刊出果然引起读者的热烈反响。征文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章6800余篇,作者中有十数位专业作家,当然,更多的是业余作者:教授、干部、学生、工人、农民和士兵,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行业和职业。评
期刊
1、《归羊》  汪军  安徽文艺出版社当代中国人的近乡情怯大约是,重返故地之时,眼前变换大半,只剩幼时记忆温存。汪军在《归羊》中构想的郁达夫重访A城,既是从文学的意义上,重续文人的体认自我之路,也渗透着作者自身的境遇与情感,是对故地的一次伤感重逢。  2、《烟火》  王松  作家出版社  长篇小说《烟火》,是王松又一部显示其创作实力的重要作品。这种实力首先表现在,你不需要读完,只消翻开作品阅读一两
期刊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释义】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哲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扬。它突出强调一种人格的美,强调人格的力量。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
期刊
垂髫少年惊四座  少时的晏殊,曾经让家人忧心忡忡,因为他到了五岁,都无法自由地跑动跳跃,完全没有邻家孩子活蹦乱跳的机灵劲儿。  直到有一天,他跟随父亲去海边玩耍。和煦的阳光之下,一只飞鸟扇动翅膀,倏忽间便降落在柔软的沙滩上,并留下一处清晰的爪印。眼见此情此景,晏殊居然挣脱父亲的怀抱,飞快地跑向爪印,并大喊道:“爹爹!快来看,这是字!”  打那以后,左邻右舍都称呼他为神童。  到七岁时,晏殊已经能熟
期刊
我认为,人生短短几十年,尽管你可能相信来世,但是我们此世只有这几十年的时间,怎么活完这几十年?这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所要面临的人生难题。  按照我的看法,人最重要的就是快乐、有趣。我们人生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做一个有趣的人。  01有趣是人真正的存在  有趣、好玩,应该算是人真正存在的一种方式。  我认为,有趣和好玩有两种来源:一个是遗传,一个生活在充满幽默感家庭的人,或多或少他都会带有遗传的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