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竹竿艺术化校园阳光体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_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跳竹竿艺术化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特点与设计要求
  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形式大致可分为:大课间、体育文化艺术节和学校运动会表演三大块,具有活动空间广、参与人数多、动作节奏强、整齐度高、持续时间长和普及观赏性强的特点。由于参与者年龄不一、身体健康状况不一、运动场地不一、组织要求不一,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组织要求,选择音乐节奏明快、套路组合和技术难度简单,并注重音乐、体育和舞蹈的高度融合性,及敲竿节奏与跳竿动作的完整性。同时,要严格控制活动时间和运动负荷,确保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安全有效。
  大课间时间一般为10~30min,可以设计创编一个10min左右,全校师生在统一的音乐旋律声中,踩着欢快的跳竹竿节拍,拉着手、扶着腰集体参与竹竿舞。学校运动会和体育文化艺术节一般将竹竿舞作为开、闭幕式的大型表演项目或班级展演项目,参与人数可多可少,持续时间一般为5~10min,可选用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或缓慢、抒情动人的主题音乐,以原地或竹竿间点跳步、转体和前后左右进退动作为设计创编元素,创编动作简单优美、健康活泼、赋有现代审美艺术价值的套路动作。根据活动需要,可以将竹竿舞套路设立为运动会班级集体比赛项目,也可作为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性别等多种形式的展演内容,时间可根据活动需要而定。
  二、跳竹竿艺术化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动作组合设计
  针对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特点、组织形式和动作设计要求,可选取融合民族文化元素,符合青少年学生运动审美艺术需求的主题音乐,如《最炫民族风》,进行单元模块、敲竿节奏、跳竿动作和竹竿变换形式组合设计。根据音乐节拍,分3个单元模块进行设计:
  第1单元模块:时长为2min,采用最简单的“合开-开开合”5拍敲竿节奏进行动作重复组合,练习者身体侧对竹竿站立,其跳竿动作按照敲竿节奏,靠近竹竿腿提起在两竹竿间点地立即收回成站立姿势,然后双脚依次跳竿前行,不断重复以上跳竿動作。跳竿者跳完所有横排竹竿后,继续采用同样的跳竿动作向相反方向依次重复第1单元模块动作。
  第2单元模块:时长为2min,采用“合开-合开-合开开”7拍敲竿节奏进行动作重复组合,练习者面对竹竿站立,其跳竿动作按照敲竿节奏,右脚提起在两竹竿间点地立即收回成站立姿势,然后左脚提起在2根竹竿间点地立即收回成站立姿势后,双脚依次正面跳竿前行,不断重复以上跳竿动作。采用同样的跳竿动作向相反方向依次重复第2单元模块动作。
  第3单元模块:时长为2min,采用“合合-开开-合合-开开”8拍敲竿节奏进行动作重复组合,练习者身体侧对竹竿站立,其跳竿动作按照敲竿节奏,原地踏步转体360°,然后双脚依次跳竿前行,不断重复以上跳竿动作。跳竿者跳完所有横排竹竿后,继续采用同样的跳竿动作向相反方向依次重复第3单元模块动作。在实施中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段和师生接受能力灵活选用单元模块动作,可以在同一个《最炫民族风》为主题音乐伴奏下,选用1个单元模块动作不断重复跳,也可以将3个单元模块动作进行组合跳。
  另外,根据身体活动方位和集体活动形式,配合跳竿动作节奏进行前后或左右摆动、上下击掌或叉腰、集体扶肩和手拉手等手臂动作组合设计,增添运动趣味性,增加活动艺术感染力。同时,围绕敲竿和跳竿动作节奏进行竹竿组合变换形式设计,在活动中常用的竹竿组合变换形式为:由常见的横排竹竿变换为三角排列(见图1),然后由三角排列转换为正方形和圆圈排列(见图2),通过竹竿组合变换形式设计,提高活动审美艺术效果。
  三、跳竹竿艺术化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套路设计创编
  校园阳光体育是由全校师生参与的大型集体活动,其目的是用体育运动艺术化形式吸引全校师生参与运动,体验快乐,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营造人文艺术校园环境。套路动作设计既要注重运动表现形式,符合师生运动审美艺术需求,又要满足运动愿望、合理控制运动负荷。因此,选择音乐旋律要欢快,动作节奏感要强,动作难度要简单,动作变换和时间要固定。如,可选用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抒情动人、深受大众喜爱并具有深厚革命传统教育内涵的《南泥湾》歌曲,作为套路设计创编的主题音乐。歌曲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舞蹈性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一体,更加生动感人。
  围绕音乐旋律,运用点跳、击掌、摆臂、转体、旋转等简单动作进行套路设计创编。整个套路分2个8拍,进行不断重复动作节奏的练习,表演时间约为3~5min或根据不同学校实际需要而定,具体套路动作介绍如下:
  第1个8拍。第1拍:面对竹竿双手叉腰,右脚在竿内左侧点地一次(见图3-1);第2拍:收回右脚面向竹竿外侧双手叉腰站立(见图3-2);第3拍:左脚在竿内右侧点地一次(见图3-3);第4拍:收回,竿外成直立(见图3-4);第5拍:右脚跳入竿内支撑,左脚后屈,左臂胸前平屈,右臂后摆(见图3-5);第6拍:起跳,双脚于竿外落地跨于竿两侧,双手叉腰(见图3-6);第7拍:跳入竿内双脚落地,同时双手击掌一次(见图3-7);第8拍:跳出竹竿同起始姿势(见图3-8)。
  接以上动作,连续重复2个8拍动作。
  第2个8拍。第1拍:面对竹竿双手侧平举,右腿高抬腿(见图4-1);第2拍:右腿在身体左前方点地一次(见图4-2);第3拍:重复第1拍动作(见图4-3);第4拍:右腿在身体右侧点地一次,左手臂胸前平屈,右手后摆(见图4-4);第5拍:左脚进竿点踏一次(见图4-5);第6拍:右脚在竿外点踏一次;第7和第8拍:左脚出竿,竿外踏步一次(见图4-6),然后采用前点、后点、内点、过竿等动作过渡连接重复以上套路动作。
  四、跳竹竿艺术化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组织实施
  跳竹竿艺术化校园阳光体育活动是一项全校性的系统工作,除了学校领导重视,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同时,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组建好创新团队。跳竹竿艺术化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套路设计创编需要体育、音乐和舞蹈学科教师联合参与,共同创编,活动套路设计创编之前,首先由音乐教师根据活动对象、活动形式、活动目的和活动时间选配和制作好合适的音乐,然后,针对音乐旋律确定敲竿节拍、跳竿节奏和运作套路模块,最后,由体育教师和舞蹈教师设计合理跳竿技术动作、优美舞蹈步法和合理的队形变化,确定使用衬托套路审美艺术的辅助器具和饰品等,完成跳竹竿艺术化活动套路创编。
  2.做好套路培训。跳竹竿艺术化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套路是融体育运动、音乐节奏、舞蹈旋律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在实施前,需要集中时间对全校师生进行系统培训,让师生了解音乐背景和旋律,学会敲竿节拍、跳竿技术和队形变化,感悟跳竹竿运动艺术价值。有条件的学校可由教务部门牵头将跳竹竿套路作为学校体育特色课程,列入课堂教学计划,在课内进行系统教学,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阳光体育活动有机统一,在全校师生全面学会完整套路的基础上,在班主任精心组织、体育教师引领和统一音乐的伴奏下,全面开展全校师生的校园阳光体育跳竹竿活动,使校园阳光体育跳竹竿活动有效实施,形成校园体育文化艺术活动特色。
  3.规划好运动场地。因为跳竹竿运动需要大量的竹竿器材要占用较大的运动场地空间,另外集体跳竹竿需要不断变换敲竿形式,改变竹竿摆放位置,其空间更需扩大,所以一般平常使用的运动场地面积肯定不够用。因此,除了现有室内体育艺术馆、田径、篮球、排球等固定场馆资源之外,可充分利用校内餐厅、走廊通道或学校周边的草坪空地、按年级或分班级划定区域,摆放好竹竿,由班主任组织带队,在统一音乐节奏下,开展安全有序的校园阳光体育跳竹竿活动。
  4.配备好运动器材。开展全校性跳竹竿艺术化校园阳光体育活动需要大量运动器材,每班至少需要配备4副竹竿,学校难以购买足够的运动器材满足全校性跳竹竿活动,学校可组织教师自制竹竿器材。选用优良的天然毛竹,将竹子修剪干净,使竹竿圆滑,并用火烤直,锯成2.5~4m长,竹竿直径为3~4cm,用作支架的竹竿可相对粗一点,5~10cm左右,长度5m以上,將其劈成2半,平放在地面,将跳竿按间距50cm依次横向摆放。另外,可用破旧塑料PV水管制做成跳竹竿器材,比天然毛竹更方便耐用,条件允许还可定制或购买轻便灵活的拆卸式仿真竹竿产品,方便跳竹竿艺术化校园阳光体育活动有效开展。
  5.做好跳竹竿专项竞赛。根据校园运动竞赛需要,学校体育、音乐和舞蹈教师共同参与研制简单实用的跳竹竿竞赛规则,针对跳竹竿运动特征和校园大众竞赛特点设立:单副竹竿男女单人跳和双人跳、双副竹竿男女双人跳和4人混合跳、4副竹竿男8人跳和16人花样跳等比赛项目。要求学生以班级组队,教师以教研室组队。比赛套路时间为2min,参赛套路必须由学生和教师自主设计和创编,每名学生和教师必须参加一项比赛;分别颁发单项、团体奖、套路创新奖和最佳艺术表演奖。根据竞赛规则和比赛项目规定,由班主任和教研组长组织学生和教师参与竞赛套路设计和创编。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校园跳竹竿专项竞赛,发挥全校师生参与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丰富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形式,打造健康活泼、平等和谐的人文艺术校园,提高全校师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创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EB/OL].http://www.moe.gov.cn/s78/A17/twys_left/moe_938/moe_939/s3276/201001/t20100128_80877.html.2006-12-20.
  [2]吴键.中国学校体育到了创新变革的关键时刻[J].中国学校体育,2016(11):2-3.
  [3]戴文忠.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与发展[J].体育文史,1996(4):28-30.
  [4]徐金尧,王代代.跳竹竿教学应用实验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6):51-54.
  [5]徐金尧.音乐竹竿舞开发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12.
其他文献
学习新《纲要》时,我园教师对“一日生活都是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如何落实到实践中还存在困惑。为此,在一段时间里我们围绕着“什么是生活中的教育,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哪些环节有教育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讨。    一、教师从习惯于采用常规做法到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    大班刘老师想设计一张儿童出勤登记表,她认为“大班幼儿完全可以自己登记出勤,这个过程存在许多教育价值,能让幼儿学习不少东
我小學数学老师经常说:“胡萝卜鸡……”数学不好就没在意,后来到了初中才搞懂是忽略不计……  依然记得化学老师说:“刷牙水是不能喝的!知道吗!”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说的是双氧水。  高中校长做全校动员大会:“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出来拔菜(出类拔萃)的。”  语文老师:“壁虎一脚(juě)一脚(juě)地往上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