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切实强化农村青年诚信意识,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金融支持,近年来,人行巴州中支大力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创建工作,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坚持“政府组织 人行牵头 金融参与 整体联动”的运作方式,积极稳步推进巴州农村青年信用示范创建工作,在农村青年中形成了诚信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建设“诚信巴州”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农村青年创业;诚信意识;农村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基本情况
自2009年起,巴州中支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工作,在与地方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下,以辖区尉犁县、和静县为试点先行县城,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重点扶持、全面带动”的原则,在辖区各乡镇(尤其是牧区)广泛开展了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農户活动,截至2014年9月末,全州共评定信用户93605户,信用村210个,信用乡镇34个。自本项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发放各项贷款6.06亿元,有效帮助农村青年解决了创业资金短缺的难题,为农村青年创业架起“金桥”,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巴州中支依托“送金融知识下乡”、“金融知识进社区”、“征信知识进乡村”等系列活动,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参与宣传金融志愿者400余人,直接受众6.34万余人次。活动的开展积极推动了个人信用财富的有形转化,引导农村青年诚实劳动、诚信贷款,有效解决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难问题,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信用之路。同时,结合巴州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组织棉花种植技术、果树培育、助农取款等专业技术及金融知识培训8场次,培训人数达6000余人,有效的增加了农村青年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能力,提高了农村青年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建设工作。在由州政府、人民银行和各涉农金融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巴州辖区相关部门全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根据各部门职能,制定了严谨、可行的《巴州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实施方案》,同时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工程,并纳入县、乡、村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切实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金融宣传,提高诚信意识。近几年,巴州中支在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各金融机构三级联创机构的大力配合下,组织各方力量,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百余次,受益农户达数数万人次。一是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印发了《巴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方案》,全面调动基层政府组织、金融机构等各方资源,形成宣传合力,积极探索建立巴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宣传长效机制;二是因地制宜,走进农村、农户,采用会议动员、宣传咨询、文艺演出、宣传橱窗、宣传图版、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三是充分发挥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及时向新闻媒体提供宣传活动稿件和新闻线索,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增强农民的诚信观念。
(三)建立健全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巴州中支以“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为制度准则,建立、健全了三项机制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创的工作机制。建立村委会、农村信用社、乡镇资信评审领导小组,并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县、乡、村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了村官作为信贷协管员工作机制;二是健全完善农村信用评级机制。要求农村信用社对信用农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进行量化评定指标,规范动态管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失信一个取消一个,经考核不达标的,实行降级或取消信用等级,收回信用牌匾和“绿色贷款证”,取消享受信贷优惠条件;三是建立信贷优惠和激励配套机制。对评为“信用户”的农户实行差别利率,简化贷款手续。“信用户”到开户农村信用社网点申请贷款不须提供担保,凭借农村信用社颁发的“绿色贷款证”即可取得1-10万信用额度不等的信用贷款;人民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信贷投向引导,对于信用农户贷款投放的多、工作力度大的信用社,给予更多的再贷款支持,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实力和创建农村信用工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培育信用典型,助推体系建设。为使试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使创业青年得到实惠,巴州中支要求各涉农金融机构发挥资金优势,全力为农村创业青年服务,积极稳步推进巴州辖区农村青年信用示范创建工作。通过各涉农金融机构对青年创业者的扶持情况调查,截止2014年9月末,该项目共向985位农村青年创业者累计发放贷款9000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村青年创业资金短缺的难题,此项举措产生了强烈的示范和引导效应,“诚信创业、诚信守业”已成为当地农村青年创业的理念之一,为今后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坚实的诚信后盾。
三、取得的成效
(一)农户信用意识普遍增强。通过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创建活动的开展,广大群众对人民银行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信用自律、失信惩戒机制得到完善。另外,信用镇的创建工作促进了金融机构对农村贷款投入的增加,农户得到了实惠,农户的金融知识和信用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人民银行服务手段有效拓展。通过农户信息评价工作,人民银行与政府、金融机构联系更加紧密,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央行工作的理解、支持力度进一步加深。同时,农户信用管理系统信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进一步拓宽了基层人民银行服务范围。
(三)农户金融机构和谐共赢。通过信用工程创建活动,不但使金融机构掌握了农户信用状况、农户特长和还款能力等大量信息,而且有效简化了贷款手续,农户仅凭贷款证就可随用随贷,缩短了贷款办理时间。通过拓宽农户小额信贷服务领域、提高小额贷款授信额度、改进小额贷款服务方式等举措,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户的信贷需求,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矛盾。
关键词:农村青年创业;诚信意识;农村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基本情况
自2009年起,巴州中支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工作,在与地方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下,以辖区尉犁县、和静县为试点先行县城,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重点扶持、全面带动”的原则,在辖区各乡镇(尤其是牧区)广泛开展了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農户活动,截至2014年9月末,全州共评定信用户93605户,信用村210个,信用乡镇34个。自本项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发放各项贷款6.06亿元,有效帮助农村青年解决了创业资金短缺的难题,为农村青年创业架起“金桥”,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巴州中支依托“送金融知识下乡”、“金融知识进社区”、“征信知识进乡村”等系列活动,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参与宣传金融志愿者400余人,直接受众6.34万余人次。活动的开展积极推动了个人信用财富的有形转化,引导农村青年诚实劳动、诚信贷款,有效解决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难问题,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信用之路。同时,结合巴州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组织棉花种植技术、果树培育、助农取款等专业技术及金融知识培训8场次,培训人数达6000余人,有效的增加了农村青年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能力,提高了农村青年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建设工作。在由州政府、人民银行和各涉农金融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巴州辖区相关部门全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根据各部门职能,制定了严谨、可行的《巴州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实施方案》,同时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工程,并纳入县、乡、村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切实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金融宣传,提高诚信意识。近几年,巴州中支在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各金融机构三级联创机构的大力配合下,组织各方力量,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百余次,受益农户达数数万人次。一是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印发了《巴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方案》,全面调动基层政府组织、金融机构等各方资源,形成宣传合力,积极探索建立巴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宣传长效机制;二是因地制宜,走进农村、农户,采用会议动员、宣传咨询、文艺演出、宣传橱窗、宣传图版、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三是充分发挥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及时向新闻媒体提供宣传活动稿件和新闻线索,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增强农民的诚信观念。
(三)建立健全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巴州中支以“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为制度准则,建立、健全了三项机制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创的工作机制。建立村委会、农村信用社、乡镇资信评审领导小组,并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县、乡、村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了村官作为信贷协管员工作机制;二是健全完善农村信用评级机制。要求农村信用社对信用农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进行量化评定指标,规范动态管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失信一个取消一个,经考核不达标的,实行降级或取消信用等级,收回信用牌匾和“绿色贷款证”,取消享受信贷优惠条件;三是建立信贷优惠和激励配套机制。对评为“信用户”的农户实行差别利率,简化贷款手续。“信用户”到开户农村信用社网点申请贷款不须提供担保,凭借农村信用社颁发的“绿色贷款证”即可取得1-10万信用额度不等的信用贷款;人民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信贷投向引导,对于信用农户贷款投放的多、工作力度大的信用社,给予更多的再贷款支持,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实力和创建农村信用工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培育信用典型,助推体系建设。为使试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使创业青年得到实惠,巴州中支要求各涉农金融机构发挥资金优势,全力为农村创业青年服务,积极稳步推进巴州辖区农村青年信用示范创建工作。通过各涉农金融机构对青年创业者的扶持情况调查,截止2014年9月末,该项目共向985位农村青年创业者累计发放贷款9000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村青年创业资金短缺的难题,此项举措产生了强烈的示范和引导效应,“诚信创业、诚信守业”已成为当地农村青年创业的理念之一,为今后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坚实的诚信后盾。
三、取得的成效
(一)农户信用意识普遍增强。通过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创建活动的开展,广大群众对人民银行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信用自律、失信惩戒机制得到完善。另外,信用镇的创建工作促进了金融机构对农村贷款投入的增加,农户得到了实惠,农户的金融知识和信用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人民银行服务手段有效拓展。通过农户信息评价工作,人民银行与政府、金融机构联系更加紧密,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央行工作的理解、支持力度进一步加深。同时,农户信用管理系统信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进一步拓宽了基层人民银行服务范围。
(三)农户金融机构和谐共赢。通过信用工程创建活动,不但使金融机构掌握了农户信用状况、农户特长和还款能力等大量信息,而且有效简化了贷款手续,农户仅凭贷款证就可随用随贷,缩短了贷款办理时间。通过拓宽农户小额信贷服务领域、提高小额贷款授信额度、改进小额贷款服务方式等举措,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户的信贷需求,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