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中学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级、中级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那么,如何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呢?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市场需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及时调整职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我认为,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一方面侧重于“工具性”培养,即重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更要重视人文性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转变教学观念,融入职教特点
观念决定行为,教学观念又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教学要改革,必须先改变观念。目前,在大多数职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培养,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重视学生的共性,轻视学生的差异;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等传统课堂教学固有的弊端依然普遍存在,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职中语文教师及需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要有教育民主的理念、学生发展的理念、回归生活的理念和创新教育的理念。
二、更新教学方法,突出职业特点
职校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专业制老『台当的教学目标,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应实施不同的教学及控制,并把握好知识传授的难易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难度过低,学生学习没有压力,就容易滋生懒惰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如果难度过高,则学生会因难以接受和掌握而产生畏难心理,同样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要控制好教学的难度,教师就要敢于大胆地舍弃,突出重点,根据单元目标教学的要求大胆删减,以实现为我所用。我认为,语文教学方法可从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结合专业课进行语文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文化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段话高度概括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双重职能: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要为专业课的学习服务。由于职中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而忽视文化课的情况,语文教师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专业联系起来,并挖掘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联系,使学生懂得语文是学习其他专业学科的基础,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如对建筑专业的学生就要加强中外建筑文化教学,对旅游专业则开发旅游文学教材,而对饭店服务专业开发饭店文化教材等。在学习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增加与专业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既让学生学到了语文基础知识、获得语文基本能力,又使相关专业课程延伸,并获得有关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熏陶,从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水平,以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二)结合实践课进行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应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我们在进行职中语文的教学改革时,应该把语文教学内容和实践课程的内容结合起来。如根据职中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偏差的现状和日后就业的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展现才能的演讲论辩口才为重点,由简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对学生加强训练。经过教学和训练,促使学生做到交谈仪态大方、表达有条有理、自荐信心十足,从而为写作及今后适应社会需要打下一定的表达基础。
(三)强化应用写作,培养从业技能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且应用写作是职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时候,职中语文教学不能够简单照搬普通高中的作文教学要求和方法,而应该明确学生就业的社会需求,强化应用文写作,从学生的专业课程的角度,开设相近的应用文体写作课程,如文秘专业开设公文写作课程,商务专业开设商务文书写作课程等等,以强化培养学生的从业技能。
(四)开设写字课程,提高书写能力
一手好字就是一个人的招牌。广大职中生迈向社会的第一项考验就是他们的说话和书写能力。但是,大多数职中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实在太差了,书写既不规范,又不美观,七扭八斜,令人无法辨识,而且写字速度很慢,错字连篇。所以,职中语文课程必须开设写字、书法等课程,让每个学生都练成一手好字,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又为他们在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五)提倡博览群书,引导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雅、易读易懂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紧张的专业技能训练之余,能够愉悦的阅读课外书,放飞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培养中职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精神的目的也可以在课外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实现。
一、转变教学观念,融入职教特点
观念决定行为,教学观念又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教学要改革,必须先改变观念。目前,在大多数职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培养,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重视学生的共性,轻视学生的差异;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等传统课堂教学固有的弊端依然普遍存在,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职中语文教师及需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要有教育民主的理念、学生发展的理念、回归生活的理念和创新教育的理念。
二、更新教学方法,突出职业特点
职校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专业制老『台当的教学目标,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应实施不同的教学及控制,并把握好知识传授的难易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难度过低,学生学习没有压力,就容易滋生懒惰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如果难度过高,则学生会因难以接受和掌握而产生畏难心理,同样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要控制好教学的难度,教师就要敢于大胆地舍弃,突出重点,根据单元目标教学的要求大胆删减,以实现为我所用。我认为,语文教学方法可从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结合专业课进行语文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文化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段话高度概括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双重职能: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要为专业课的学习服务。由于职中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而忽视文化课的情况,语文教师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专业联系起来,并挖掘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联系,使学生懂得语文是学习其他专业学科的基础,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如对建筑专业的学生就要加强中外建筑文化教学,对旅游专业则开发旅游文学教材,而对饭店服务专业开发饭店文化教材等。在学习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增加与专业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既让学生学到了语文基础知识、获得语文基本能力,又使相关专业课程延伸,并获得有关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熏陶,从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水平,以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二)结合实践课进行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应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我们在进行职中语文的教学改革时,应该把语文教学内容和实践课程的内容结合起来。如根据职中学生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偏差的现状和日后就业的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展现才能的演讲论辩口才为重点,由简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对学生加强训练。经过教学和训练,促使学生做到交谈仪态大方、表达有条有理、自荐信心十足,从而为写作及今后适应社会需要打下一定的表达基础。
(三)强化应用写作,培养从业技能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且应用写作是职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时候,职中语文教学不能够简单照搬普通高中的作文教学要求和方法,而应该明确学生就业的社会需求,强化应用文写作,从学生的专业课程的角度,开设相近的应用文体写作课程,如文秘专业开设公文写作课程,商务专业开设商务文书写作课程等等,以强化培养学生的从业技能。
(四)开设写字课程,提高书写能力
一手好字就是一个人的招牌。广大职中生迈向社会的第一项考验就是他们的说话和书写能力。但是,大多数职中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实在太差了,书写既不规范,又不美观,七扭八斜,令人无法辨识,而且写字速度很慢,错字连篇。所以,职中语文课程必须开设写字、书法等课程,让每个学生都练成一手好字,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又为他们在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五)提倡博览群书,引导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雅、易读易懂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紧张的专业技能训练之余,能够愉悦的阅读课外书,放飞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培养中职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精神的目的也可以在课外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