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演—练—评”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4027713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讲—演—练—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集合在一起,形成了全面发展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群。它的创立和运用,在特色办学和培养“双证书”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独有的实用价值和创新价值。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 “讲—演—练—评” 工学结合 评价环节
  [作者简介]李伟(1963- ),男,河南郑州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与电子自动控制;刘万友(1965- ),男,河南南阳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与电子自动控制。(河南 郑州450046)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7-0053-02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城乡需要的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城市就业、再就业培训。二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的培养。要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必须培养大批掌握新技术、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三是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由于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在岗职工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水平。对在岗职工的培训,也是职业教育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结合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积极探索,我们积累了技能教学的丰富经验,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较适用的教学方法,寻求出了一种相对成熟的“讲—演—练—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造就了大批优秀的企业家、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现就这一模式与同行共同分享。
  
  一、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过去,我们一直将演练型教学模式贯穿在实训实习教学中,即教师针对实际设备,用规范的动作结合技能要领逐一演示,恰到好处地“表演、示范”,学生完全领会并掌握要点后,开始实际动手练习,通过教师的具体指导和巡回辅导,使学生不断纠正并不断改进。最终,学生实训实习技能的考评方式完全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进行技能等级鉴定。然而,这种考核方法只是采用了目标考核方式,忽略了过程评定,虽然规范但却很单一,弱化了学生掌握专项技能、单项课题的真实结果,其实际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讲—演—练—评”实践教学模式的形成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机电系的基础是该院长达几十年机械类、电工电子类技能教育办学的积淀。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该系在职业教育领域始终不断进取。虽然历经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但始终以培养一线技术人才为第一要务;专业设置贴近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专业课程与实训课程交叉进行,通常为一周专业理论课,一周专业实训课,讲解与练习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校前校后厂,做到了产学结合、工学结合。学生平时在校办实习工厂实训,技术熟练后转入车间,进行产品加工。可以说,该系在长期的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
  1999年,学院改制为河南省首批新型高等职业院校。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职教育特色愈显突出。尤其是自2001年以来,学院的办学思路和办学定位日臻成熟和完善。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全面梳理了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了“德厚技高、务实创新”的校训。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注重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以实训教学为主,重视现场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对全院实训教学的组织、运行、管理、教改、质量反馈与检查都提出了规范性要求。经过一系列的探索、研讨、交流和试点等前期准备工作,现代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基本框架在学院初步形成。在实训、实习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针对那些操作性较强的专业,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操作、练习相结合,经过几年的努力,该系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即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坚持“双证书”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专业实践教学特色,即“讲—演—练—评”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并通过该模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合格的“双证书”高技能人才。
  
  三、“讲—演—练—评”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
  
  “讲—演—练—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其简洁表述就是“讲解—演示—练习—评价”,即在原实训实习教学演练的基础上,加上了讲解和评价。也有人将此过程形象地解释为:“说一说、做一做、练一练、评一评,即边说、边做、边练、边评。”
  1.讲——讲解。讲,即讲解,指教师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先行讲解,并把“讲”融合到实训实习教学中。在动手演练之前,教师重点讲解理论基础知识、设备原理、功能结构、技术要求和操作工艺。讲解视具体情况可以在教室用板书“讲”,用多媒体“讲”,也可以在车间对着真实设备“讲”,在讲中实现“两个融合”,即理论知识与实训实习教学融合、教室与车间融合。
   2.演——演示。演,即演示,指教师在讲解和演示过程中,模拟演示真实的工程背景和职业氛围,示范演示操作实训仪器或设备,形象地展示技能动作的局部或全部,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职业岗位的技能操作要领,通过分析和归纳,帮助学生理解支撑专业技能的理论知识,为掌握技能标准奠定基础。
   3.练——练习。练,即练习,指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演示,亲自动手操作,体会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步骤。在这里,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是关键,一切专业理论和知识点都化作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技能实训实习模块和复杂多变的项目设计与实践过程。同时,通过教师的现场观察、指导、纠正,也能有效地提高技能训练的效果和质量。
   4.评——评价。评,即评价,指教师在讲演练习后,就每一操作环节按照制定的评价指标进行评定。我们主要采用点评与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即在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操作、练习后,教师对学生掌握和运用专业技能效果的课堂现场、阶段效果测评和职业、社会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点评。(1)课堂现场点评。课堂现场点评即在单项任务进行后,教师用口头提问、答辩等方式进行成绩评定,它包括个别点评和集体点评。个别点评是指教师在巡回辅导中,反复强调技能操作的重点和难点,纠正个别学生的不规范操作;集体点评是对多名学生的同一不规范操作进行集中纠正。课堂现场点评与讲解演示、操作练习可同步或交叉进行,教师适时加以评说和指导。(2)阶段效果测评。阶段效果测评即在学生完成相对综合项目后,教师依据国家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高职各专业培养规格的要求,模拟生产一线的实习职业场景、实际工件,拟定标准化项目测评试题,让学生在规定的工时定额下完成,教师根据过程、试卷、工件等考核指标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这一测评环节使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加深了理解,锤炼了技能。(3)职业和社会评价。演练效果如何,还要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等手段来进行评价,这些评定方法同样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谋生能力、智力操作能力、基层管理能力和优质服务能力等以获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这不但是教学的根本,也可以检验出教师的自身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讲—演—练—评”实践教学模式的四个阶段互为依托,或同步或交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学生动手演练是学校能否达到培养目标的关键阶段。要让学生感到实训实习中心大楼就像工厂的车间和研究所的实验室一样,在这里,将课堂、实验实训室与车间融为一体,形成“学、做、用”三合一的教学和生产环境,专业课程和实训内容由综合化系列课程、实训教学模块两部分组成,全面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另外,还应以职业技能测验为中心,改革课程考核办法,特别注重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工程背景下的操作技能考核。运用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分段训练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四、“讲—演—练—评”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价值
  
  “讲—演—练—评”教学模式的创立和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尤其在特色办学和培养“双证书”高技能人才方面,显示出它独有的实用价值和创新价值。
  1.完善教学体系,促进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讲—演—练—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在于构建了一种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即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将专业课堂教学与职业资格鉴定和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相结合,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并直接打通了高职教育与就业的通道,实现了知识、技能、素质并重和理论、实践、创新共存,最终达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双证书”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2.增加评价环节,突出精讲多练。“讲—演—练—评”四位一体,缺一不可。“评价”的增加和运用,提升了这一实践教学模式的层次,丰富和完善了这一教学模式的内涵。把“评价”列入这一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考查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和运用高技能的情况,检验演练教学的效果,进而把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教法调整至最佳状态,形成“讲—演—练—评”四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评价”的加入,也能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接受评价的结果,及时克服演练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评价的过程既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评价还能激发师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另外,这一教学模式较好地实现了精讲、多练的目的,讲在难点上,练在要点上,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边操作、边练习,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讲解和示范中既提出了学习目的、练习任务和评价标准,又能通过设置问题、引发思考,解析操作要领、展示关键技术等方法,把解决问题的钥匙交给学生。从而学生积极观察、体会技能的要领和关键,主动参与技能操作并接受教师的及时指导。总之,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还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3.培养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质量。教师在指导学生演练的过程中,以培养高技能为核心,紧密联系已学的技能,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掌握高技能的方法和能力。教师除了要训练学生的高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现场组织与技术管理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创业能力、信息处理与加工能力以及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以满足社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高标准、严要求。另外,学生在与教师一同演练高技能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受到熏陶,既能磨砺意志品质,培养自身的职业综合能力,又能通过实训和实习,大胆实践,苦练高技能,树立起了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为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讲—演—练—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毕业生的高技能在就业应聘和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过程中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并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参考文献]
   [1]肖珑,任枫轩.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开发产学合作教育资源[J].职业教育研究,2004(7).
   [2]彭元.校企联合办学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1).
   [3]雷佑新.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启示[J].经济师,2004(2).
   [4]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5]周衍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发展定位[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6]黄尧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4(3).
   [7]俞仲文,刘守义,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诚信缺失日益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从进化博弈理论中的进化稳定策略出发,解释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进化稳定策略大学生诚信缺失  [作者简介]饶异(1977- ),女,湖北崇阳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哲学。(广东广州510225)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最近参加江苏某市在深圳招商签约大会中同时陪同某企业考察"台湾永锦达机械(深圳)有限公司"和"台湾原禄(深圳)机械厂".
独立学院是高校办学机制创新与模式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发展历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1999年6月至2003年3月,是独立学院的兴起阶段。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结合21世纪初期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拉动内需,缓解就业压力,并参照国际上的一些成功经验,做出了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阶段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为落实这一决策,浙江省于1999年年底率先依托普通高校,
随着我国包装印刷工业的快速发展,油墨品种档次不断升级,高级油墨,特别是里印复合油墨,甚至光固化油墨及光固化上光油等对包装装潢的装饰性、印刷图文的保护性提出了更高的要
民办教育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重新起步,并在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现已逐步成为一个强劲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和国家重点扶持产业之一。为使民办高校健康稳步发展,建议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