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or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骨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BMD)仪分别对160例绝经前和绝经后女性进行BMD测定,按BMD结果分为BMD正常组、BMD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分别检测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酸延长链(P1NP)、骨钙素N端片段(N-MID)三种骨标志物,并分析三种骨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结果 BMD正常组92例,BMD减少组38例,骨质疏松组30例.三组β-crosslaps、P1NP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减少组N-MID高于BMD正常组和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高于BMD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正常组BMD高于BMD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crosslaps、P1NP、N-MID与BMD呈负相关(r=-0.412,-0.320,-0.3421,P< 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三种骨标志物与骨质疏松症存在密切关系,监测血清骨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

其他文献
目的:对面部外伤患者通过整形外科缝合技术以及瘢痕康复技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从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9年5月期间,选取80例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
下肢静脉曲张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筋瘤""血痹""脉痹"等范畴,是中医药治疗的特长和优势所在。通过几则典型案例总结贾斌教授治疗此类病的理、法及遣方用药规律,以期进一步指导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疼痛护理中整体疼痛评估量表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86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根据随机分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给
目的观察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AcrySof ReSTOR+4 D和AcrySof IQReSTOR+3 D的临床效果。方法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老年性白内障54例(60眼);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和IOL植入术。在患者自愿原则下,随机分为AcrySof ReSTOR+4 D组,植入28例(30眼);AcrySof IQReSTOR+3 D植入组26例(30眼)。术后6个月比较近、中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