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影印版缘何屡禁不止等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法影印版缘何屡禁不止
  □ 韩 阳
  
  2007年初,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发出《关于严厉打击盗版盗印及非法销售、使用外国教材的紧急通知》,要求各高校进一步加强对使用外国教材的管理。使用外国教材,必须是原版或授权的国内版教材;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权利人授权许可,都不得擅自复制、使用外国教材。但事实上,复制外国教材似乎已成为高校学生一件习以为常的事。现在,随着读者对盗版质量的质疑,出版社的防“盗版”已经演变成防“影印版”。
  2007年的注册会计师辅导教材于5月20日正式发行,但是在教材上市之前,在北京海淀图书城、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等地,已有影印版教材出售。除了5折的售价和稍许不影响阅读的印刷质量外,影印版与经济科学出版社所出正版几乎完全相同。记者在5月18日再次走访数家售卖注会考试资料的书店,店主均表示,教材已卖完,要等到5月20日后才有,将按八五折出售。
  9月初,杭州光华公务员考试培训中心发现,有人印刷销售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公务员考试系列教材和辅导书籍。“该书号称影印版,实际印制粗劣,错误百出,连人名都印刷错误。”光华有关负责人称,他们在网上发布了悬赏公告:凡提供具体信息,并协助抓获盗版印制商的,奖励10万元。a
  而在这之后的自学考试教材、职称英语考试教材、公务员考试教材等大型公众考试都无一例外的遭遇了“影印版”之灾,甚至有人在百度公开询问:“北京有影印版、盗版、二手书的交易市场吗?”还有教育界人士对影印版如此回答:“个人认为影印版没问题,我们学生都用影印版,用正版简直就是奢侈啊!”
  影印版为何如此“嚣张”呢?记者在走访有关人士的时候了解到,由于影印版印刷简单、无需支付稿酬,其利润甚至可能超过正版。每年各类辅导教材利润都因盗版严重缩水,有时甚至利润减半。当被问及一本教材的成本时,所有出版社均称商业秘密拒绝透露。但在注会教材定价中,最便宜的也在40元以上,最贵的《税法》是53元,这样的价格,消费者自然大呼吃不消,这也就是“影印版”流行的最大理由——“便宜”。
  新京报等社会媒体,就注册会计师辅导教材影印版一事采访过事件主角,经济科学出版社相关部门,该社当时表示要认真追查。但时至今日,仍未见任何反映。截至记者发稿,记者仍没有联系上经济科学出版社社长,而且记者也没有查到任何后续报道和消息。与此相仿,绝大多数被盗版的出版社最后都会选择不了了之,这在另一方面又助长了此类风气愈演愈烈。
  如今盗版已成为出版社最为头疼的事情,有关政府部门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打击盗版。而作为“受害”者的出版社,何时才能真正重视这个事情,拿出打硬仗的勇气和一查到底的决心,从源头遏制。希望在全新的2008年,“影印版”越来越少,“认真追查、没有下文”的事件也越来越少。
  
  出版社如何应对库存
  □ 王元晓
  
  现在出版社都在大谈库存、全品种退货等问题,这也是历史的必然,销售渠道的零库存,必然导致出版社的大量库存。
  对一般图书在渠道里走过一圈以后,对退回的书是不是可以不计成本让书走出去,压在库房里的书是废纸,只有把它们变成钱才会有价值,才会让资金流转起来,才会赚到更多的钱。压在仓库里只会让这些图书的成本越来越高,一年一年的仓储费累加在这些图书里,还有人员管理、物流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压库图书的价值在降低,而成本却在上升。
  那么,出版社该如何处理库存呢?笔者建议采用以下措施:
  第一,低折扣不退货给二渠道销售。这个方法比较简单,现在全国有很多专做特价书的书商,给他们供应的图书都是二次销售的,不会退货,自然价格要低他们才会要,这个环节走的是个“量”。
  第二,在本地搞活动打折直销。其实这样的活动每个出版社都做过,也尝到了这里面的甜头,只是没有人专门负责这一块,活动没有持续性,只是为了做给领导看,每次的活动没有一个细致的策划,做的一些无用功比较多,掩盖了这项活动的有效性。既然要做这个事,就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持续的事来做,设置直销车常年做压库图书的销售,但一定要有折扣支持。
  第三,援建穷困学校的图书馆。这项活动没有直接的经济收入,但可以把一些压库图书转化为宣传费用,说得境界高一点是为人民服务,说得实在一点是借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为出版社打造品牌,为出版社创造效益。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08年9月21日,第13届华文出版联谊会仪在台北圆山饭店召开,中国大陆代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在会上第一个发言,他结合第5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对大陆华文出版市场趋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他的发言科学、严谨、权威,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本刊摘选其中关于图书市场的内容予以发表,以期为出版同人了解图书市场、确立市场定位、策划选题等提供借鉴。    1999年以来,中国出版科学
期刊
订货会新书专递    “文景”订货会重磅主打华语文学  本刊讯 (记者 韩 阳)近日,记者从上海世纪文景图书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在2008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将重磅推出华语文学。其中包括著名作家苏童的小说《香椿树街故事》、诗人韩东的最新力作《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台湾著名当代小说家张大春的散文集《聆听父亲》、国文博士龚鹏程的《北溟行记》以及著名文化评论家、乐评人王小峰的第二本博客文集《文化@私生活》
期刊
订货会新书专递    2008年《夜上海》邀你同赴文字曼妙之约  本刊讯 (通讯员 秋 水)《夜上海》是在2006年以《梦回大清》一举成名,引领全国青年文学“穿越”风暴之后,青年女作家金子潜心雕琢的第二部“女人书”。  《夜上海》延续了《梦回大清》充满张力和悬念感的叙事,冷静淡定处透出幽默,紧张刺激时显露从容。清爽的情感如涓涓细泉,渗入现代人层层防备的心田,抚慰疲惫紧张的心灵。正如一位读者所说,金
期刊
编者按:本刊于2007年8月上旬刊刊登了甄桦的《上半年期刊市场管窥》一文。此文发表后编辑部接到很多读者电话,表示希望在2007年终可以看到下半年的期刊变化及分析,因此本刊特约该文作者撰写《2007年下半年期刊市场新问题》一文,该文仅供关心众多期刊的读者品评,并欢迎读者来信、来电发表自己观点。    还是与2007年上半年的杂志总结一样,截止到2007年12月25日笔者手里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
期刊
综合/动态    辽宁“出版传媒”成功上市后走向  本刊讯 (记者 张倩影)12月21日,国内出版传媒第一股——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据悉,上市当日涨幅超过300%,也是上海股市2007年新股首日涨幅最大的股票。该股的高开高走带动了整个传媒板块整体上扬。  该公司12月5日获中国证监会核准,公布了招股意向书,并顺利完成IPO网下、网上发行和申购,得到广大投资者青睐。辽宁
期刊
出版参考:传统出版面临严峻的挑战,单纯靠纸介质一条腿走路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您如何看待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关系?  黄会明:据2007年相关报告显示,我国国民上网率平均每年增长39.96%,市场上流通的电子书达30多万种,绝大多数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具备了新媒体阅读终端,传统出版业正面临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巨大挑战。传统出版业如何依靠数字化信息和数据占领未来市场、谋求新的盈利和发展模式,成为摆在所有传统
期刊
不久前,在读者翘首期待的目光中,郭敬明领衔的《岛》工作室推出了第九本——《岛·庞贝》,并首印20万册。随着《最小说》、《爱丽丝》等杂志书的出现,岛9面临着读者分化的危机。对此,春风文艺出版社针对《岛·庞贝》展开了一系列营销,出版社坚持以读者为主导的市场定位原则,如以读者可支付的成本为定价原则,以方便读者为销售网络构建原则,以读者利益点为宣传原则等。同时,出版社还从图书作者、内容、形式入手,不断寻找
期刊
新闻出版总署近4万册图书赠驻外使领馆  在2008年元旦前夕,18家我驻外使领馆将获赠近4万册“国产”新书,12月25日,新闻出版总署在外交部举行了简短的赠书仪式。据悉,此次赠书是中国出版“走出去”方式的一种新尝试,新闻出版总署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使馆人员学习的需要、丰富其业余生活的同时,把赠书作为“走出去”的推广样书,加强对外推广工作。经过精心筛选,新闻出版总署遴选出近两年出版的2000种新书,
期刊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举办儿童图书展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于圣诞节及新年期间,在商务印书馆尖沙咀图书中心举行儿童图书展,书展从2007年12月22日开始,持续到2008年1月7日结束。  本次展览邀请了各大出版社参与,包括牛津大学出版社、新雅图书有限公司、Penguin Books Ltd及Sterling Publishing Co., Inc.等,展出一系列适合12岁以下儿童阅读的
期刊
活动/会议    2007儿童阅读论坛暨年度童书排行榜Top10发布  本刊讯 (记者 王化兵)近两年,图画书以其明确的市场定位(亲子阅读),多样的艺术风格,动人的人文情趣俘获了众多家长的心,引得众多出版人和阅读推广机构的青睐。从市场反应来看,图画书已经成为图书市场(尤其童书市场)的一大热门。家长与孩子共读图画书,如今也已被证明对儿童成长起到显著的作用,是儿童早期主要阅读活动。12月19日,由《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