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亲子关系可以说就是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亲子之爱的情感以信任为纽带组成的生活共同体,亲子关系是人类中最具有情感色彩的,它是任何情感都不可能代替的,是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
【关键词】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可以说就是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之首,因为父母是儿童学习和感知这个世界的第一任导师。
良好的亲子关系会对儿童情感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我们所熟知孟母断织的故事: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从学堂回到家,母亲正在织布,看见孟子回来了,于是问:“学习怎么样了?都学了些什么?”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母亲见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心中十分恼火,就拿起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增加才能增长知识,做起事来就可以分清好坏,所以能平安无事。你荒废了学业,以后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了吓了一跳,从此,他便开始勤学不止,把子思当作老师,成为了历史上天下闻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孟母用“断织”的方式激励孟轲读书,不仅仅是因为孟母的教育方式生动形象,还在于孟母对孟轲逃学的悲痛、激愤之情,对孟轲幼小的心灵的感染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反,亲子关系也会对儿童的情感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如在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的问题。有的父母对儿童娇生惯养,无原则地迁就子女,把儿童摆得地位过高,视为“小太阳”、“小皇帝”,众星捧月一样,围着儿童转,放任、姑息,不加以管教,对儿童出现的错误不能正确地指正。这样会使儿童不知道应如何去爱他人,而且养成自私的心理,在以后的学习上也是不能很好地投入,不能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再如现在留守儿童的出现和存在问题已经是我国教育的一大重要问题。由于生活的压力,促使许多年轻的父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因而忽略自己年幼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让年幼的孩子处在孤独、失落的情感之中。这些儿童往往没有得到父母给予他们的爱和情感的交流,儿童情感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很好地进行,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健康和谐的家庭生活能使儿童从中获得善良的心灵、温和的性情。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代伟人,他的母亲在他儿时所带给他的一切,是他一生的宝贵财富。嗣母陈氏经常给周恩来讲淮阴侯韩信的故事:“韩信勇敢胆大,而且能够忍辱负重,能屈能伸。他说话总是心平气和,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一次,有个屠夫带着一帮恶棍要羞辱韩信,令他从其胯下爬过去。韩信明白,若不从命,就会遭杀身之祸。于是他真的从屠夫的胯下爬了过去。在围观的所有人的嘲笑声中,韩信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后来,他果真为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将军。当他衣锦还乡,与那屠夫再次相见时,韩信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不但不杀他,而且还奖励了他,谢谢他给了自己一次受益终身的教训……”韩信忍辱负重的精神也时刻影响着周恩来的性格,使周恩来身上也具有了韩信的“忍”字精神。母亲的教育使周恩来逐渐养成了礼让仁慈,善解人意,温文尔雅的性格特点。
反之,父母对儿童过分地照顾和保护,不放手让儿童自己去独立活动,这样非常不利于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如此教育下长大的儿童性格多半消极、依赖,缺乏独立性和忍耐力,不适应集体生活,遇事胆小,优柔寡断。如果父母对儿童缺乏抚爱,对孩子冷淡,置之不理,儿童的性格也会变得冷淡,缺乏热情,甚至形成压抑,怪僻的性格。
著名法国教育大师卢梭曾经说过:“儿童先是要你的手杖,然后要你的表,再要求飞翔于空中的鸟,甚至要求闪耀于天上的星,凡是他所能看到的都是要得到的,你不是上帝,怎么能够满足呢?”因而父母在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应该正确利用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才会使儿童很好地融入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廖建东.家庭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法)卢梭著,李平洰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78.
作者简介:石燕、赖兰芳,全南县实验小学,邮编:341800
【关键词】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可以说就是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之首,因为父母是儿童学习和感知这个世界的第一任导师。
良好的亲子关系会对儿童情感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我们所熟知孟母断织的故事: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从学堂回到家,母亲正在织布,看见孟子回来了,于是问:“学习怎么样了?都学了些什么?”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母亲见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心中十分恼火,就拿起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增加才能增长知识,做起事来就可以分清好坏,所以能平安无事。你荒废了学业,以后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了吓了一跳,从此,他便开始勤学不止,把子思当作老师,成为了历史上天下闻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孟母用“断织”的方式激励孟轲读书,不仅仅是因为孟母的教育方式生动形象,还在于孟母对孟轲逃学的悲痛、激愤之情,对孟轲幼小的心灵的感染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反,亲子关系也会对儿童的情感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如在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的问题。有的父母对儿童娇生惯养,无原则地迁就子女,把儿童摆得地位过高,视为“小太阳”、“小皇帝”,众星捧月一样,围着儿童转,放任、姑息,不加以管教,对儿童出现的错误不能正确地指正。这样会使儿童不知道应如何去爱他人,而且养成自私的心理,在以后的学习上也是不能很好地投入,不能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再如现在留守儿童的出现和存在问题已经是我国教育的一大重要问题。由于生活的压力,促使许多年轻的父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因而忽略自己年幼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让年幼的孩子处在孤独、失落的情感之中。这些儿童往往没有得到父母给予他们的爱和情感的交流,儿童情感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很好地进行,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健康和谐的家庭生活能使儿童从中获得善良的心灵、温和的性情。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代伟人,他的母亲在他儿时所带给他的一切,是他一生的宝贵财富。嗣母陈氏经常给周恩来讲淮阴侯韩信的故事:“韩信勇敢胆大,而且能够忍辱负重,能屈能伸。他说话总是心平气和,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一次,有个屠夫带着一帮恶棍要羞辱韩信,令他从其胯下爬过去。韩信明白,若不从命,就会遭杀身之祸。于是他真的从屠夫的胯下爬了过去。在围观的所有人的嘲笑声中,韩信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后来,他果真为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将军。当他衣锦还乡,与那屠夫再次相见时,韩信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不但不杀他,而且还奖励了他,谢谢他给了自己一次受益终身的教训……”韩信忍辱负重的精神也时刻影响着周恩来的性格,使周恩来身上也具有了韩信的“忍”字精神。母亲的教育使周恩来逐渐养成了礼让仁慈,善解人意,温文尔雅的性格特点。
反之,父母对儿童过分地照顾和保护,不放手让儿童自己去独立活动,这样非常不利于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如此教育下长大的儿童性格多半消极、依赖,缺乏独立性和忍耐力,不适应集体生活,遇事胆小,优柔寡断。如果父母对儿童缺乏抚爱,对孩子冷淡,置之不理,儿童的性格也会变得冷淡,缺乏热情,甚至形成压抑,怪僻的性格。
著名法国教育大师卢梭曾经说过:“儿童先是要你的手杖,然后要你的表,再要求飞翔于空中的鸟,甚至要求闪耀于天上的星,凡是他所能看到的都是要得到的,你不是上帝,怎么能够满足呢?”因而父母在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应该正确利用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才会使儿童很好地融入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廖建东.家庭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法)卢梭著,李平洰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78.
作者简介:石燕、赖兰芳,全南县实验小学,邮编:34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