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Bt+GNA双价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抗性的遗传分析

来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f2l3x4j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物测试方法,对转Bt+GNA双价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进行了详细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转Bt+GNA双价基因抗虫棉纯合品系TBG与6个感虫的常规品种配制正、反交组合F1都高抗棉铃虫,F2和BCl群体中的抗、感虫植株分离结果分别符合3:l和1:1,可以推断TBG对棉铃虫的抗性符合一对显性基因的孟德尔经典遗传规律,而且没有表现出细胞质效应。等位性测验结果显示TBG的抗虫基因与中心94、R19、山西94—24、新棉33B和双抗-l等5个转基因抗虫棉纯合品系(种
其他文献
利用PCR方法从家蚕(Bombyx mori)总DNA中克隆到细胞质肌动蛋白基因(cytoplasmic actin)启动子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中含有典型的组成型表达的细胞质肌动蛋白基因A3 (BmA3
为探明植物基因工程雄性不育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因子,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WS生态型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后分别得到0.78kb的A6和0.3kb的A9基因5'旁侧区DNA片
本研究尝试了酶消化法分离猪囊胚内细胞团(ICM)的方法,并初步测定了分离到的ICM形成原代类胚胎干(embryonic stem,ES)细胞集落的能力。
在社会生活当中,由于人们的分工不同,导致了不同分工所占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有较大的差异.也正是由于这一因素,个人的身份地位在社会生活中呈现较大的差异。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