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33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创新应缘于两个层面:首先是意识层面的创新,即教师的教育观点和学生的学习观点的转变;其次是技术操作层面的创新,即教师的教导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转化与融合。
  【关键词】创新 课堂 教学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
  教学观念的创新,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当今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处于一片混沌之中:教师为谁而教,学生为谁而学,教师怎样教书,学生怎样学习…… ,诸如此类,并不是每个教师都清楚的。分数、排名、应试,一叶障目,模糊了人们的视线,使纯洁而又崇高的教育正在误入歧途。课堂上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使学生成天埋于书本之中,忙着应付各种各样的作业和大大小小的考试。结果呢?教师与学生都疲惫不堪、身心俱碎,成了分数的奴隶和工具,哪里还有什么创新可言。这样的教育,也许会在短期内造就一批名校、名师,但这种以牺牲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为代价的荣誉,早已失去了原来的光泽,又有什么价值呢?
  当然,这并不是全部否定考试,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如今的升学考试,应该说是异曲同工,一脉相承的。考试制度既然沿用了几千年,就必然有它的合理成分,我们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而不应该走极端,让学生的考试分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教育的主宰。
  我们认为,教育观点的创新,首先就是要使师生从应试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同在一片蓝天下,都是大写的人”。回归人的本来面目,回归教育的本质,应成为教育的最强音。课堂应该没有教师的权威,应该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殿堂。在那里没有话语的霸权,只有知识的真谛。只有在平等、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中,才有可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真正给创新教育一个实施的平台。
  二、教学行为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行为的动态研究过程中,我们借鉴古老悠久的启发式教学、善喻式教学、贝拉克的周期教学理论,把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导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大致归类,并列出了各种行为的行为质量。其中教师行为主要有:组织——诱导——讲解——示范——评价;学生行为主要有:质疑——表述——练习。因此,从教学行为的角度看,课堂创新就是教师高质量的教导行为、学生高质量的学习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有效生成、转化与融合。
  1.教师教导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在层次上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五种教导行为和学生的三种学习行为都有层次上的差别,我们称之为教学行为的行为质量。行为质量是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
  如教师的组织行为,虽来源于凯洛夫的“组织”,即课堂教学结构中的开始部分。但范围比它更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调控纪律和心态、宣布任务、布置作业等都归之为教师的组织行为。其中组织纪律为一级行为,组织学习为二级行为,组织情感为三级行为。单就组织纪律而言,在课堂教学中,既可通过教师训斥学生来实现,也可通过教师的暗示来实现,还可以通过教师的巧妙提问来实现。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组织课堂呢?
  从大量的课堂教学案例来看,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质量总是高级的,而不合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总是低级的。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要想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就必须加强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在动态的自主的开放的研究过程中,不断提升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质量,从而达到课堂的创新。
  2.教学行为的互动创新
  无论是凯洛夫的课堂教学结构还是贝拉克的课堂周期教学理论,我们都可以看出:课堂是由几个教学事件组成的。每个教学事件也可称之为一个教学情节或一个教学周期。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正是从教学周期开始的。怎样完成一个周期的教学呢?贝拉克曾说,教学犹如下棋。因此,一个周期的教学过程既不是教师的一讲到底(满堂灌),也不是全部都由学生自学完成的(放羊式),而是由师生的教学行为链组成,即教师教导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的相互缠绕。如组织(师)—诱导(师)—表述(生)—讲解(师)—质疑(生)—评价(师)……这样循环往复的。
  正如《劝学篇》所言:“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体现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就是师生的互动连动。如讲解,不是教师的一讲到底,而是以教师的机智如幽默、追问等,激发学生的质疑,引起学生的讨论或争辩,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学生高质量的教学行为如质疑,会引起教师和全体学生的深入思考。可见,课堂教学行为的互动创新,其实质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班级互动,这与新课程理念是完全相通的.
  如果每一个周期师生教学行为链都达到了最优化,那么这样的课堂就是优质的课堂,就是互动的课堂,就是创新的课堂。教师只有把握了课堂的脉搏,并化为自己的探索与实践,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这样的课堂,都是值得肯定的。
  总之,创新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回归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其他文献
[摘 要]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生数量的增加以及中职生特点,决定了中职学校培养、培训学生干部的重要性。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优势;但因个别学生干部素质不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要加大对中职学生干部的培训,教育他们提高素质,学会工作方法,是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教育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干部 问题与原因 培训内容    近几年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笔者长期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在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体怎么操作才能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目前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语文教学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等。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呆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摘 要]本文从立定跳远远度方面人手分析影响其成绩的各因素,以便于在平常训练中加以重视,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  [关键词]提高 立定跳远 成绩    立定跳远作为跳跃类中的一个项目,经常练习可以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素质,同时由于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简单,所需场地不大,器材简易等特点,在初中升高中的体育加试中常把它作为身体素质测验的一个重要的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那么在生物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学的相关要求和技巧,并能够及时地去落实、去实施。因而如何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很快地进入角色,使得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从担任高中生
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可以成就一节好课,这是传统教学的经典之美;最新硬件 最新软件,也可以成就一节好课,这是当今教学的现代之美。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前沿的,有效与否是检验课堂的唯一标准,而在有效的前提下,高效则是我们致力最求的目标。  这两年来,各个区举行的以现代教育技术促高效课堂的教学展示观摩活动是一个新技术的盛宴。在这里,最新的软件有了自己展示的空间。电子白板,万用拼图,无一不是近年来走在教育前沿
[摘要]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关键词]大众数学 数学活动 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
【摘要】为了适应信息化教育需求,网络教育在院校中得到普遍应用,而开发适用于网络教育的高质量的课程更是网络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对目前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课程 网络教育 网络资源    当代教育已经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教育时代,网络教育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网络教育有三大基础:硬件、软件和网络教
在追求运动乐趣的过程中人类创造了体育,乐趣又随体育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进入了体育教学内容和过程里,乐趣是体育教育的天然“盟友”,而不是“敌人”。一段时间里我们有把教育和乐趣对立起来的倾向,也确实忽视了对运动乐趣的研究,然而教育的主体——学生却没有忘记对运动乐趣的追求,他们开始对逐渐失去乐趣的体育教学表示厌倦,这对我们是一个警示,也是一个启示,它告诉我们:对运动乐趣的正视与研究也是探索体育教学改
[摘 要]思想品德课作为我国初等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尤其是粤教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更是增加了专业知识,更为直观的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知识。本文从思想品德课的核心思想为出发点,对其与整个初中教学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思想品德 粤教版 初中教学    1 相关概念    1.1 思想品德  在我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