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味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w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家老赵问我:你能不能用糙糙的语言,糙糙的结构,糙糙的语感,写一篇让人惊艳的文章来?这是一个难以言说的境界。我不能。
  “拙美”比完美更美。青少年时,尤爱唐诗宋词。中年后,最爱《诗经》。《诗经》摸上去就像苍耳,是淡的、粗粝的,却带有浓郁的不可复制的一派天真。“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样淡远的句子,在陶渊明的作品里也难再见,何况更远的唐宋。拙美是艺术的大味。大味必淡,大音必希,因淡而久远,因希而恒常。
  懂得大味必淡,是要在怡甜快辣之后,就像艺术中的“平淡”,是要在“绚烂之极”之后。他已经不需要通过华丽来打扮自己的思想,不需要通过奇异的形式赢得关注,只需要平平实实地、仿佛浑不着力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一开始就想造就平淡之境是不可能的。不绚烂则无法平淡,就像不开花则无法挂果。平淡是将七彩化于黑白,将湍急束为平静,将爆发控为缓放。淡是懂得,是自信,是从容。
  对“淡”的理解和认同,也须在领略“粤、鲁、川、湘”等各式味觉之后。我们看到别人“闲适”地活着:蹲在地上喝稀饭,坐在墙根抽水烟,就着干丝喝小酒等等,常发羡慕的感叹。其实很多时候,只是出于想象的美好而已,你眼前的那个人,可能挣扎于他的生活。有个著名的段子:一个游客劝渔夫多打鱼,挣更多的钱,组建船队,生意做到全世界,以后就可以安安心心到海滩上晒太阳了。渔夫反问:我现在不正是在晒太阳吗?——可是,兜兜转转回到原点,与一直在那里、一直就那样,同样的晒太阳,人生的况味完全不一样。
  能品味“平淡”的人,必须要有复原黑白为七彩的能力,而能力来自于经历,一个孩子很难理解“死生契阔,与子成说”里包含的浓浓兄弟情。能品出大味的人,才能享受平淡,才能安于平淡,才能在平淡中开出散发着淡远香气的花来。而未能品出大味至味的人,雖然过着平淡的生活,却身在山林心在庙堂,内心的煎熬并不比汲汲于仕进的常人少多少,甚至更甚,因为他还得保持退隐和安贫乐道的姿态。
  那块被携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里走一遭的石头,之所以能够因说《石头记》,《石头记》之所以能够以平平淡淡的日常琐事,因说百科全书的人生和哲学,在于曹雪芹经历过的“绚烂之极”。大味是平淡,但绝非无味,而是至味。能够“味无味”,从“无味”中品出味道的,需要“懂得”;而能为“无味”提供隐藏的“大味”的,需要一个历经万水千山的人。弘一和尚就是这样一个人。
  有一天,弘一的朋友来看他,见他的午餐只是一碗白饭,一碟咸菜。好友心中不忍,问道:“这咸菜,难道不会太咸吗?”弘一法师回答道:“咸有咸的味道。”吃完米饭,他倒了一点热水,将碗底的一点咸菜汤涮一涮喝下去,又倒了一杯白水喝。好友又忍不住问道:“没有茶叶吗?光喝白水不觉得淡吗?”弘一法师笑道:“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味道”是心提供的。
  不管是圣人还是凡人,从热烈的味觉开始,总归要回到平淡,是憬悟,也是必然。身体能够长久接受的,常常是平淡的味道,一个人吃一碗蔬菜没事,吃一碗肉就会伤胃。一个完美的饭局,往往是以清汤收束的;一顿讲究的宴席,厨师要提供的不仅仅是美味佳肴,还有递减的盐量,越到后来越淡,到最后的那碗清汤,可能是不加盐的了。这多像一篇好文章的结尾啊。
  (编辑 花咖)
其他文献
美学家朱光潜说,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于有缺陷,有缺陷就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天地。朱先生温和地坐在黑暗里,感受“无目的”的人生清凉。他智慧地面对世界和个人处境,愿用一切美德来换心性的温和。  “温和地坐在黑暗里”,这是一种多么从容和睿智的人生态度啊!如今,时代不同了,环境变了,可这句话对我们仍有指导意义。单从个人境遇的角度说,任何人都有可能陷入黑暗中,你是不是能够做到态度平和?你是不是能够温和
几乎每天早晨我都能看到她,在山顶上。    城北有座山,不高,海拔也就是三百多米吧,四十来分钟就能爬到顶。只要不刮大风、下大雨,每天我都要去爬山。每次我爬到山顶时,就看到她已经在那里了。她的背有些佝偻,头发花白,年龄有多大,六十多?七十多?猜不准。  山顶上有个平台,很宽阔。早晨来这里晨练的人很多。有打太极拳的,有静坐的,有散步的,还有跳舞的。这些她都不做,只是一个人站在平台边上一处高的岩石上,面
人,太过爱心容易宠坏,太过理性容易苍老,太过感性容易懦弱,太過中和容易平淡,太过仁慈容易被欺,太过话多容易浮夸,太过犹豫容易失机,太过热情容易失态,太过冷淡容易冷漠,太过坦诚容易轻率,太过谦虚容易虚伪,太过活泼容易轻浮,太过谨慎容易拘泥,太过好心容易出错。  因而,在‘度’的范围之内是阳光灿烂,风光无限,超过这个范围,走过“度”的极端,就可能乌云密布,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犹如真理过了,就成了谬
在美丽的捷克首都布拉格,高塔林立,名胜云集,到处都是闲适的游人、欢快的音乐和经营捷克传统美食的餐厅。在这些餐厅中,有一家号称“捷克的文化名片”的古老餐厅,它独特的浪漫情怀和韵味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慕名而去。当然,最重要的是品尝一下小说中帅克曾经喝过的啤酒,坐一下帅克曾经坐过的椅子。    1900年,乌·卡利哈正式开张营业,正宗的传统捷克美食和具有独特口味的特色啤酒,使其一开张就大受好评,渐渐成了
尽管有人说“草木无情”,我却固执地认为“草亦有德”。   草之德,在无欲。   草,无论在旷野,或是在山崖;无论在河畔,或是在谷底;无论在花旁,或是在树下;无论有人赏,或是无人知,都是一副无欲悠然的神情:抬头迎日出,低头听雨嘱;舒展观彩云,舞动贴风神。   草之德,在不屈。   草,虽弱也柔也,却有一股不屈的劲儿。白居易早有诗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正是这种不屈的劲儿,不仅让人看到“
一天,一对新婚不久的年轻夫妇住进了东京的日本帝国酒店,酒店温馨、周到的服务让他们感到非常的满意。两天后,他们怀着愉悦的心情退了房,離开了东京。可等第二天回到家后,妻子却发现自己手上的结婚戒指不见了。通过回想,她觉得有可能是混在纸巾中,一起被误丢到帝国酒店的垃圾桶里去了。  丈夫随即给酒店打去电话,说明事情的原委,虽然无法肯定戒指是否是在酒店弄丢的,帝国酒店依然决定迅速出动10名保洁人员,带着他们赶
习性,是在某种条件或环境中长期养成的特性,一般是有利于适应环境而生长的。但一些偏执型的习性却是致命的。  西伯利亚的银狐有一种洁癖,它十分爱惜自己那身洁白的皮毛,只要身上沾了水珠、草叶什么的,它就会用舌头舔得一干二净。  当地的猎人十分了解银狐的这个习性,他们在银狐经常出没的地方,把麻醉药撒在树叶上和草丛间,银狐们在舔干净皮毛上沾有麻醉药的水珠和草叶时,也麻醉了自己,从而轻易成了猎人的俘虏。  南
有缘没有分  眷属自难成  几载倾心相恋  一朝分飞劳燕  漣涟泪水,累累伤痕  夜阑对孤灯  情似寒江水  心若寂寞荒城  却又能如何呢  辗转思量唯有长叹道  ——什么样的爱情  不是一个过程
一人与鹦鹉交流几句后,觉得鹦鹉很聪明,就为鹦鹉的处境抱不平。  于是他惋惜地对鹦鹉说:“你这么有灵性,竟然被关在这鸟笼子里,你就是再有才华,也无法得以施展了。真是太可惜了啊!”  鹦鹉听了笑道:“难道你们人类不是被关在了笼子里吗?”  “这叫什么话,我们什么时候被关进笼子啦?”他觉得鹦鹉似乎被关傻了。  “您看噢,人们在家时被关进了自家屋里,去学校念书时被关进了教室,到军营从军时被关进了营房,到单
《列子·汤问》中说:“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我不知道是否真的有这样一种布,弄脏之后,用火一烧,又干净如常。一块布,清洁的方法,不是用水洗,而是用火烧,怎么想都觉得神奇。按常理,火烧掉了脏污的同时,也一定会把布烧掉。但火浣布却能脱离这种常识,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自然,前提是是否真有这种布存在。若有,常识就会被打破,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就会前进一大步。我为什么要想起这种火浣布呢?也许是觉得好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