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述目前我国职业指导工作开展日益完善,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增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面对我国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从职业指导工作方法、职业指导理论研究、专业队伍等多方面来进行职业指导工作开展。
关键词:就业 学校 指导
目前我国对职业指导工作开展日益完善,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专业的职业指导师的队伍,帮助求职者能够更好地就业,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职业指导师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工作,我们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我们不能把职业指导简单地看作上好一门职业指导课,或仅仅把它等同于就业指导。针对目前我国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第一,我们要创新职业指导工作方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职业指导工作开展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内容是核心,方法是关键,采用一定的方法来指导开展工作的进行。要根据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职业指导工作方法,多渠道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真正将职业指导工作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一是要以职业指导课为载体,结合相关的职业道德,对其开展职业指导,充分发挥职业指导课的主渠道作用,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思想和个人价值观上来引导职业指导工作。职业指导课应聘请既懂理论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任教,要加强对该课程的教学督导,确保教学效果良好,增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二是注重把职业指导工作贯穿到学校各年级教育的全过程,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长而有所侧重。在新生的入学教育和每学期的开学教育,都应将职业指导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与日常学生管理和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如可通过严格考勤来培养学生劳动纪律观念、通过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三是职业指导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组织学生对劳动力市场和相关用人单位进行参观学习,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强学生对职业需要的认识,激励学生自觉培养个人能力。四是加强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五是通過广泛联系用人单位,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组织专场招聘会和大型供需见面会等形式,构建相对稳定的就业网络,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帮助学生实现理想的就业。必要时还可邀请用人单位领导和专家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讲座,使学生从学校顺利跨入社会。
第二,开展职业指导的测评工作,加强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测评是帮助学生了解个人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等方面素质的重要手段,很多高校的就业中心购置了测评系统为学生进行测评,以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及时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岗位。目前在多数学校,为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由政工队伍主要承担的,这支队伍的高流动性不利于队伍的稳定和建设,因此,组建专业的队伍成为必然。虽然部分院校十分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但是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在现实学校人事制度下却无法得到保障。职业指导是一份需要不断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的工作,职业指导师的成长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
第三,强化理论研究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近年来关于高校职业指导的研究文章有很多,这些文章多集中在对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国外职业指导理论介绍、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办法等方面的研究,对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还很欠缺。目前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也多是在借鉴国外职业指导理论来指导国内工作的实践。教育部门应组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紧密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职业稳定和职业发展的问题,打破学科界线,相互融合渗透,推动大学生职业指导理论水平的提高。另外一方面,目前从事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也应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有关课题的研究,以带动理论水平的提高。在这个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到院校间的差异,研究适合不同类型高校的职业指导方法。我们要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职业的目标。要引导学生对个人条件和社会职业的素质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弄清社会需求和个人的愿望、特长是否一致,是否具有实现个人愿望的现实可能性。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与对所选择职业的认识统一起来,从而达到正确选择职业的目的,实现个人职业理想与社会实际的需要以及自身条件的协调统一。
第四,丰富指导形式与深化职业指导内容。我国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负担就很沉重,他们的生活经历多是“学校,家庭”这样的两点一线,基本谈不上对职业的认知和体验。他们在选择专业教育时多以能否考上某学校或某专业作为决策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对个人兴趣、技能和价值观的了解和对职业的了解多不甚了了。大学阶段是专业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要强化对职业信息的了解和对职业的适度体验,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整合多方资源,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要使学生迅速地建立起自信心,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增强自信。技术工人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劳动的目的都是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企业选人的同时学生也在选择企业,双方是平等的。这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消除自卑感和怯场心理,顺利面试。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遵章守纪、吃苦耐劳的品质,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对学生顺利就业、敬业和乐业是很重要的。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同时也是艰苦的;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每个企业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需要遵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培养起吃苦耐劳的意识,勇敢地应对就业前后的各种困难。
关键词:就业 学校 指导
目前我国对职业指导工作开展日益完善,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专业的职业指导师的队伍,帮助求职者能够更好地就业,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职业指导师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工作,我们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我们不能把职业指导简单地看作上好一门职业指导课,或仅仅把它等同于就业指导。针对目前我国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第一,我们要创新职业指导工作方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职业指导工作开展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内容是核心,方法是关键,采用一定的方法来指导开展工作的进行。要根据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职业指导工作方法,多渠道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真正将职业指导工作融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一是要以职业指导课为载体,结合相关的职业道德,对其开展职业指导,充分发挥职业指导课的主渠道作用,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思想和个人价值观上来引导职业指导工作。职业指导课应聘请既懂理论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任教,要加强对该课程的教学督导,确保教学效果良好,增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二是注重把职业指导工作贯穿到学校各年级教育的全过程,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长而有所侧重。在新生的入学教育和每学期的开学教育,都应将职业指导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与日常学生管理和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如可通过严格考勤来培养学生劳动纪律观念、通过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三是职业指导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组织学生对劳动力市场和相关用人单位进行参观学习,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强学生对职业需要的认识,激励学生自觉培养个人能力。四是加强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五是通過广泛联系用人单位,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组织专场招聘会和大型供需见面会等形式,构建相对稳定的就业网络,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帮助学生实现理想的就业。必要时还可邀请用人单位领导和专家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讲座,使学生从学校顺利跨入社会。
第二,开展职业指导的测评工作,加强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测评是帮助学生了解个人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等方面素质的重要手段,很多高校的就业中心购置了测评系统为学生进行测评,以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及时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岗位。目前在多数学校,为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由政工队伍主要承担的,这支队伍的高流动性不利于队伍的稳定和建设,因此,组建专业的队伍成为必然。虽然部分院校十分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但是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在现实学校人事制度下却无法得到保障。职业指导是一份需要不断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的工作,职业指导师的成长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
第三,强化理论研究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近年来关于高校职业指导的研究文章有很多,这些文章多集中在对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国外职业指导理论介绍、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办法等方面的研究,对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还很欠缺。目前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也多是在借鉴国外职业指导理论来指导国内工作的实践。教育部门应组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紧密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职业稳定和职业发展的问题,打破学科界线,相互融合渗透,推动大学生职业指导理论水平的提高。另外一方面,目前从事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也应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有关课题的研究,以带动理论水平的提高。在这个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到院校间的差异,研究适合不同类型高校的职业指导方法。我们要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职业的目标。要引导学生对个人条件和社会职业的素质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弄清社会需求和个人的愿望、特长是否一致,是否具有实现个人愿望的现实可能性。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与对所选择职业的认识统一起来,从而达到正确选择职业的目的,实现个人职业理想与社会实际的需要以及自身条件的协调统一。
第四,丰富指导形式与深化职业指导内容。我国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负担就很沉重,他们的生活经历多是“学校,家庭”这样的两点一线,基本谈不上对职业的认知和体验。他们在选择专业教育时多以能否考上某学校或某专业作为决策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对个人兴趣、技能和价值观的了解和对职业的了解多不甚了了。大学阶段是专业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要强化对职业信息的了解和对职业的适度体验,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整合多方资源,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要使学生迅速地建立起自信心,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增强自信。技术工人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劳动的目的都是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在企业选人的同时学生也在选择企业,双方是平等的。这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消除自卑感和怯场心理,顺利面试。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遵章守纪、吃苦耐劳的品质,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对学生顺利就业、敬业和乐业是很重要的。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同时也是艰苦的;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每个企业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需要遵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培养起吃苦耐劳的意识,勇敢地应对就业前后的各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