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把课堂教学生活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有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一
  每当谈到小学数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就会给出“枯燥、乏味、刻板”的结论。好像在他们的学习数学过程中,都是索然无味的机械运算及不近人情的冷冰冰的公式。诚然数学由于学科的特点注重逻辑性,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有的学生因此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甚至厌学。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种现象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更无从谈起,为此必须对现行的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这样的需要迫在眉睫,可是由于我们是从传统教材中成长的一批人,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改革充满了迷茫,不知所措。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把学生从怕学、厌学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如何使数学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呢?这是我们需要探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小学,存在小学共有的问题,比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的硬件条件相对落后,学生多数学习成绩不佳,本地有择校希望的学生都被家长送到好一点的学校就读。我们这类学校被称为“终结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到好一点的学校就读的学生一旦跟不上,或是出现一些问题都会回到我们学校。这样的学生一旦转回我们学校就读,就会增加学校的管理难度,也给学校的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久而久之,学校被边缘化,学生管理问题频发,学校教育进入恶性循环。学校的老师也担负很大的压力,家长对老师的工作不配合,对学生很少问询,一副混日子的态度;孩子们缺乏上进心,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基本得不到有效帮助,在面对挫折时也很难得到及时的疏导和鼓励。我在家访中能发现更有一部分家庭,由于父母工作不顺利、家庭其他问题等原因,家长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失败简单以责骂甚至拳脚相加,或者不管不问,这些都是导致学生怕数学,甚至讨厌数学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处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教学主要依据课本内容,课本上有什么就教什么,课本中没有的也不去涉猎。甚至有时把数学与实际生活割裂开来,一味讲解抽象知识或是数学符号。这导致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枯燥乏味。
  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而数学知识和概念又是非常抽象的,我们所教的内容必须通过孩子们的形象思维来体现,借助对客观事物表象的理解。这就会造成讲和学的不协调,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被动接受,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觉学习困难。
  二
  针对以上的分析,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对不适应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改进和调整,为此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尝试。
  1.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入手,设计有趣的课程导入。
  课程的导入方式对于一节课来说至关重要,导入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一节课教学的效果。导入得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容易接受。导入得不好,就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造成新的学习困难。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导入方式,力求导入要新奇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我在教学生认识米时采用了如下方法:测量孩子们的未来身高,首先从孩子们对自己未来的身高的猜测入手,引入米。然后介绍有关知识。这样学生注意力集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有实际理解和感受。比如:在讲一节课时,学生可以通过“先观察再猜测最后验证”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要教会和培养学生这种思维方式。数学活动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体会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知识形成直观、清醒的认识体验,这样更容易将知识记得牢固。
  3.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听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多种刺激,使学生记得更牢固,学习变得有乐趣而容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搭建活动、操作的平台,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加强感官刺激,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具体做法是,把数学问题设计成“动手操作题”。在教学探索角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把准备好的三角板动手拼成各种角,并通过观察,进行小组讨论。这种方法会让孩子们的记忆更深刻。借助这种方法帮助孩子们理解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角色互换,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加深理解。
  教师和孩子们的角色限制,使得彼此之间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们的表现和教师的期望有偏差,为此我们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让孩子们自己体会与感悟,选择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孩子们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纠正,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总之,我们要善于把教学生活化,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展开教学,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数学中充满了简单的逻辑判断和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必要条件,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和过渡。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在小学阶段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可以说在小学阶段是发展孩子们抽象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本文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思维能力是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好了数学,无疑为其他学科的顺利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了让初中学生学好数学,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策略。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稳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用好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前,在数学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严重
本文运用改进的银染mRNA差异显示技术,以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Oryza sativa,indica cultivar-group)及其母本培矮64S、父本9311为试材,研究了杂种在光抑制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探讨了其遗传来源。主要结果如下:1.银染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用3个锚定引物与8个随机引物组成的24对引物组合分别与母本光抑制处理和对照、杂种光抑制处理和对照、父本光抑制处理和对照共6组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用新理念打造新课堂,变换教学方法,给学生以新鲜感,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传统的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的课堂,转变为以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方式的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预习 备课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或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