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x66c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的形象,内涵广泛,既包括具体的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群体或个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
  文学作品的语言,首先应弄清文学语言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的基本特点。其次,还应明白精到、奇妙、鲜活是文学语言的高级层次。高考试题在鉴赏作品的语言时,常常涉及以下内容:(1)分析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2)理解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3)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1)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2)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3)选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4)行文结构,如开头与结尾、铺垫与呼应、制造波澜、设置悬念、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5)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我们要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巧。再次要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应以整体阅读为基础,注意形象的特征、意义以及创作背景。另外,文学形象都是在互相联系的生活画面中刻画而成的,因而要立足现实,联系时代,依据整个作品来鉴赏文学形象;同时,还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更好地把握形象。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基本特点,解题时应当注意把握。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应联系文章的主旨与背景,联系作品的具体内容与重要词句的语境,联系作品的文体特点加以分析。
  例如:
  (2015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19分)
  雪 天
  张抗抗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一些闲言碎语。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③不久,我出差去某地,恰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
  ④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雪来得很猛,雪烟横飞,急速而强劲。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我按着地址打听路线,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我有些发懵,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⑤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动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密集的雪沫子刮得我睁不开眼。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没有伞,头巾早已湿了,肩上的背包也渐渐沉重,额头上被热气融化的雪水,顺着面颊流淌下来……
  ⑥那条胡同怎么还没有出现呢?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就连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我在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自己一定是迷路了。我饥饿、疲惫、寒冷、烦躁,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
  ⑦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泄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涨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正在和面做饭,于是将两只手甩了甩,又合拢着搓了又搓,才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她眯着眼将那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她用一只手在那面团上拍了拍,问:“你不是这地方人吧?”我点点头。她便往前方指了指,告诉我那条胡同离这儿已经不远,但还得如何拐弯再如何拐弯之类。那口音不好懂,我听得越发地糊涂,傻傻地愣在那里。
  ⑧她也愣了一下,后来就索性扯下围裙,抓起一条头巾说:“得,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⑨她走得快,我闷头跟在她身后。只听见雪在脚下咔咔响,前方忽闪忽闪的雪片里,一个模糊的背影,若隐若现地导引着我。
  ⑩“这大雪天儿出门,肯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我含糊地应了一声。“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得急得!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怎能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B11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而去,只不过应和着恶劣天气中雷电偶尔的喧嚣。她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B12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不碍事,不碍事。”她说,一边仍在搓着手指上的面粉。“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她抬起一只手,擦着脸上的雪水。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晶莹的水珠。“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哽噎了。
  B13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B14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B15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双肩,遮盖我的眼帘,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掀起我的衣襟。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   B16那个风雪之夜,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
  1.对第④⑤段描写大雪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表现了“我”寻人过程的艰难。
  B.衬托出此行在“我”心里很重要。
  C.渲染了“我”强烈的怨恨之情。
  D.为突显作品的主旨做了必要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由于题干指向是“第④⑤段描写大雪的作用”,显然是考查环境描写(或意象)的作用,而且提供的选项都集中在表情达意和表现主旨方面的作用上,所以关键要揣摩、辨析环境描写的特点(或大雪的特点),然后要遵循联系文章整体进行分析的原则,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从第④段“猛”“横飞”“急速而强劲”“不知置身何处”可知“寻人过程的艰难”;如此艰难,还是“继续往前走”,可知“此行在‘我’心里很重要”。后文第B13段,“雪化一化,就有路了”,主旨立显,这里的雪就有了铺垫作用。C项,联系下文看,应是“风雪”使“我饥饿、疲惫、寒冷、烦躁,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而非描写大雪本身是在“渲染‘我’强烈的怨恨之情”。
  答案:C。
  2.赏析第⑧段中关于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题干指向是“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描写类别已经明确。动作描写的作用(表达效果)不外乎是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增强形象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生动性。答题只要结合文本,具体阐释好题干的几个关键点,即描写了什么样的动作,刻画出了什么样的形象,效果怎么样即可。
  参考答案:用干脆有力的“扯”“抓”“跨”等动词(1分),生动地写出老妇人动作麻利(1分)和毫不犹豫(1分),也充分表现出她的热心善良(1分)。
  3.请紧扣“蹒跚”一词,赏析第B14段画线句。(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题干有“紧扣‘蹒跚’一词”的指向,训练有素的学生的思维就会聚焦在这个点上,然后还是要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来答题。“蹒跚”的主语是“声音”,所以从手法上来说,显然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把听觉写成了能看见的视觉,这是通感,如果答不出术语,说“化无形为有形”也可。再从内涵上来说,
  “蹒跚”本来是形容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这是老妇人的形象,与“苍老”相照应,那么写声音就是用步履的缓慢摇摆表现出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老妇人就“形神合一”了,表现对“我”触动很大。
  参考答案:运用比拟和通感的手法,变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用步履的缓慢摇摆表现出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对“我”触动很大,也与句中“苍老”一词相一致。
  4.分析“我”在寻人过程中的两次心理转变及各自原因。(4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探索文章思想感情是怎样流动和起伏变化的,其实就是探索文章的思路。这篇叙事性散文,文中有明晰的心理描写的句子,所以要找出“我”的情感变化并不难。刚开始的心理刻画在第⑥段,“饥饿、疲惫、寒冷、烦躁”“怒气鼓胀”;第一次转变是在第⑩、B11段,“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我沉默着,无言以对”“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第二次转变是在第B15段,“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根据这些语句可以概括出“我”心理转变的过程,原因结合老妇人言行对“我”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第一次转变是由满怀恼恨到怀疑、动摇(1分),转变的原因是老妇人善意的揣测触动了“我”(1分)。第二次转变是由怀疑、动摇到彻底释怀(1分),原因是老妇人的话让“我”领悟到应该用善良、宽容去化解心中的怨恨(1分)。
  5.根据作品内容,进行想象,为本文续写结尾(限45字以内)。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和探究”。“推断”即推测断定,它属于逻辑思维,要求依据已知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出预测或判断,而“想象”是在已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所以这道题虽然是开放性的,但必须尊重原作,合理想象。从前文情节推动来看,文中的“我”已经由对此行意义的怀疑到完全放下了,所以不会再推门进去了;虽说进门不一定是兴师问罪,但毕竟会给对方带来尴尬,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放弃敲门,可以给自己一个平复情绪的时间。从情节的前后连贯性来看,前面提到一个小纸条,此处应该给予交代,比如撕掉。考虑到情节的完整性,应交代回到火车站。以上是对续写部分内容的分析,从叙事作品的表达风格的统一与协调性上考虑,这些内容都要通过精彩、细腻的描写来形象地表达出来。
  附原文结尾: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激愤的心情。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将那张已被雪水洇湿揉皱的纸条撕碎,然后回转身,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作者:唐惠忠,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数列高考题虽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抓住三类问题,就可稳操胜券.  一、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等差、等比数列是重要的数列类型,高考命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基本量的运算及由概念推导出的一些重要性质,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题,可达到避繁就简的目的.  解决等差、等比数列的问题时,通常考虑两类方法:①基本量法,即运用条件转化成关于a1和d(q)的方程(组);②巧妙运用等差、等比数
新课标下的高考越来越注重对考生的综合素质的考查,恒成立问题便是一个考查考生综合素质的很好途径,它常以函数、方程、不等式和数列等知识点为载体,渗透着换元、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的数学高考中频频出现恒成立问题,其形式逐渐多样化,但都与函数、导数知识密不可分.解决高考数学中的恒成立问题常用以下几种方法:①函数性质法;②主参
【摘 要】 此文根据日本知名经济学者速水佑次郎和神门善久著《新版农业经济论》一书中所提到的“二兼滞留”现象对日本农业发展的影响,根据速水等学者的理论,日本要解决第二种兼业农民大量滞留导致的农业结构改革失败的问题,最主要是解决农地制度上的阻碍,其次要通过政策引导“能者务农”的农业结构发展趋势,结合日本大阪府的城市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确认关于日本大阪府城市间隙农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根据趋势推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若Cn18-C2n 918=0(n∈N*),则n= .  2.(2x-1x)6的二项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  3.甲、乙两种水稻试验品种连续4年的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如下:  品种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  甲9.89.910.210.1  乙9.7101010.3  其中产量比较稳定的水稻品种是 .  4.从5名男生和5名女生中任选3
【摘 要】 永生花产品作为一种中高端消费逐渐进入中国花卉市场,相较于鲜花、盆花等,永生花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引起更多手工艺爱好者的追捧和制作。文章中将针对家庭内低成本纯手工的制作要点进行分析深入。  【关键词】 永生花;染色;手工制作  1 制作永生花的花卉选择  从上世纪德国兴起永生花开始,出现的永生花卉品种有玫瑰、菊花、康乃馨、兰花、马蹄莲、康乃馨、紫阳花、栀子花、大丽花、月季花等[1]。但主要
Ⅰ. 单项填空  1. It is really of you to try to schedule appointments or meetings at others convenience.  A. considerateB. punctual  C. ambitiousD. outgoing  2. —Its so hot!  —Well, it . I just took it out
一、重温古典概型  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在于这个试验是否具有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的概型才是古典概型.我们把在一次试验中,等可能出现的全部结果组成的集合记为I,基本事件的个数n就是集合I中元素的个数,事件A是集合I的一个包含m个元素的子集,则P(A)=car(A)car(I)=mn.  解决古典概型问题通常分为四步:第一步,分析本试验是否是等可能的;第二
二、最近5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两大导向  1.指向生活实际,引领同学们展示个性魅力,考查同学们的思维品质。  高考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考试题型:“它既能考查出一个人的观察提炼、命题立意、布局谋篇及想象联想的创造思维能力,又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及社会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因此,作文基本上能代表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尤其是运用语言的水平。”(谷衍奎、赵祖谟《全国高考作文分类评析》)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要把
一  散千金而向道  文/翁思再  在星汉灿烂的皮黄名家系列中,孟小冬是女老生一脉的代表。更可贵的是,为求艺术真谛,她不惜牺牲自己大好的赚钱机会,向道至诚,为今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散千金而向道,必先认识“道”为何物。孟小冬评判眼光的确立,有一个合理的过程。她少年学戏的第一个师傅是仇月祥,属于从张二奎传至孙菊仙的那一路,保留着皮黄草创时期“时尚黄腔喊似雷”的遗风。随着艺术的逐渐成熟,剧场里的
2015届盐城市一模考试,语文试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了小说阅读,材料取材于现当代作家汪曾祺的《陶虎臣》。该题满分为20分,全市抽样均分为8.85分,得分率44.56%。学生答题情况如何?错在哪里,又如何得分?我们根据阅卷情况,剖析学生的答题误区,给出一些答题策略,以期在以后的复习中能帮助同学们逐步提高小说阅读的水平。  [试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陶虎臣  汪曾褀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