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散曲语言的修辞艺术——以辞格运用为中心

来源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可久在元代儆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工于炼字,精于比喻,善于对偶,其散曲创作趋于雅化,形成了“清”“雅”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本文试图从辞格运用的角度入手,选取张可久散曲中常用的几种辞格:比喻、重叠、对偶和引用,以探讨他散曲语言的独特性以及在形成清雅风格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知书达理"与"知书识礼"意义有区别。《现代汉语词典》在"知书达理"词条处理及释义上值得商榷。
定语问题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而定语形式标志“的”的使用情况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留学生习得汉语的难点。本文针对“的”的隐现问题进行阐述:一是归纳结构助词“的
摘 要: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的“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1.1版”为语料来源,考察了高级阶段日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把”字句的使用偏误情况,结果发现:高级阶段日本留学生作文中“把”字句基本句式和一般句式出现化石化现象,这说明学生对“把”字句的句法结构、语义特点及语用条件把握不够准确,且出现错误僵化。文章最后对“把”字句教学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进行“把”字句教学时应有所选择,加强基本句式和一般句式的教学,
摘 要:中古时期是佛教与道教相互依附、冲突和融合的阶段。在这一时期,道经吸收了大量的汉译佛经语词。敦煌本《太上业报因缘经》中就有大量的佛源词,对这些词语进行考释,可以了解中古道经吸收汉译佛经语词的特点。  关键词:敦煌本《太上业报因缘经》 佛源词 语词    由福井康顺等监修的《道教》第一卷在讲到隋唐以前的道教与佛教之间的交流时有这么一句话:  道教不是创立式宗教。它在具备完整的经典和教义,达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