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传统的增加课时,多加课外辅导时间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的。本文作者旨在通过自己的一些实践谈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目的 任务 教法 实验 优化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显得尤其重要。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优化课堂。
  一、教学目的、任务优化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课,一方面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知识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论似是而非,将使知识的本来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还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好的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出最合理的板书,排列出的纲目以及图表等要清楚,字迹要工整,规范。一堂课一般一个板面,并分主、副使用。如一个板面不够,可用投影片或小黑板。
  三、教法优化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
  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加以化学运动形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得出结论,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初中学生一般不大讲究学习方法,或习惯于按照学语文、数学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以指导,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产物。要注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学习过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记忆。
  再比如,当学习到有关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时,学生往往习惯于按数学计算的思路,急于代公式求解,这时教师要把住方向,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先集中到充分理解概念或原理上,在明确了计算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准相关项(量)的关系后,再求解。在这里的关键是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符合逻辑的解题格式和方法。
  四、实验优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与关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数学教学的展示平台。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刺激学生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呼唤着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创新能力的人,面对二十一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教育必须从小抓起,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在现今的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能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加大,为了缓解能源压力以及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在很多地区建设水电站。但是,在水电站建设项目中施工技术并不完善,还存在着一
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素质养成的重要内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负责加强和完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价值观和优秀的道德品质.随着“
对高流态混凝土配比技术、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测试方法与评价指标、硬化高流态混凝土性能、高流态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研究以及高流态混凝土的工程应用进行了论述,并对高流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控,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  对学生而言,学习过程是两个过程的统一:一是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二是情绪的体验过程。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将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发动起来。  下面谈谈我结合教学各环节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控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
本文通过大学校园大学生中存在的现象分析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影响和亲子关系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重点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呼吁为了大学生在大学顺利地完成学业
摘 要: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误区,本文谈了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误区,提出了走出误区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 误区 方法     当今,课堂教学的改革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态,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在教改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根据我所掌握的情况和研究体会,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并探讨走出误区的方法。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误区之一:以满堂问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