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水平方向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骨纵形骨折的安全性。 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12月期间100例不伴骨性疾病的骨盆CT容积性数据,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43.1岁(15 ~91岁)。重建三维模型,获得标准骶骨矢状面。在各个矢状层面标记骨皮质的外缘,从而确定手术的安全区,水平方向模拟置入1枚安全区所能容纳的最大螺钉,记录其直径。根据螺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单侧固定和贯穿固定。结果根据骶骨形态学评价标准,形态正常80例,变异20例,变异率为20.0%。单侧固定时螺钉直径:变异组S2[(14.92±2.57) mm]>正常组S2[(12.37±1.84)rm] (P=0. 000)>正常组S1[(11.87±3.92) mm] (P=0.319)>变异组S3[(9.30±2.00) mm](P=0.000)。贯穿固定时螺钉直径:变异组S2[(13.63±2.68) mm]>正常组S2[(11.48±1.92) mm](P=0.002)>正常组S1[(10.40±4.05) mm](P=0.033)>变异组S3[(7.95±2.26)mm](P=0.001)。正常组S2所能容纳螺钉最大直径与S1呈弱负相关,而各骶椎所能容纳螺钉最大直径与髋臼直径无相关。男性S2椎体所能容纳螺钉的平均直径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椎体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绝大多数中国人可以在骨盆后环以水平方向固定2枚直径为6.5 mm的骶髂关节螺钉,但安全区较小。螺钉的入点、规格及所固定椎体[S1椎体和(或)S2椎体]必须严格按照影像学表现进行选择。骶骨变异并不是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的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