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选用纳米银粉和壳聚糖为主要原料,通过络合处理制备纳米银-壳聚糖复合抗菌整理剂,并通过浸轧法制备纳米银-壳聚糖复合抗菌棉针织物.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工艺参数,并对纳米银-壳聚糖复合抗菌棉针织物的表面形貌和抗菌、耐皂洗性能进行表征.结果 表明:抗菌整理剂最优制备工艺为纳米银质量分数9%、壳聚糖用量1.1 g、pH值为2、反应时间2.0 h、反应温度50℃;抗菌整理最优工艺为浴比1∶30、温度50℃、浸渍时间20 min、二浸二轧、90℃预烘1 min,150℃焙烘2 min;纳米银-壳聚糖复合抗菌棉针织物对大
【机 构】
:
西安工程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功能性纺织材料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用纳米银粉和壳聚糖为主要原料,通过络合处理制备纳米银-壳聚糖复合抗菌整理剂,并通过浸轧法制备纳米银-壳聚糖复合抗菌棉针织物.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工艺参数,并对纳米银-壳聚糖复合抗菌棉针织物的表面形貌和抗菌、耐皂洗性能进行表征.结果 表明:抗菌整理剂最优制备工艺为纳米银质量分数9%、壳聚糖用量1.1 g、pH值为2、反应时间2.0 h、反应温度50℃;抗菌整理最优工艺为浴比1∶30、温度50℃、浸渍时间20 min、二浸二轧、90℃预烘1 min,150℃焙烘2 min;纳米银-壳聚糖复合抗菌棉针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为4.760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为4.820 mm,抗菌效果良好,且较好地保留了棉针织物的原有性能与风格特点.
其他文献
为解决纬编双面提花织物耗纱量预测问题,以两色芝麻点双面提花为例,根据其编织规律,将花型意匠矩阵转化为提花各色纱线工艺编织矩阵.观察提花在针织机上编织时的纱线形态,将其分为7种基本线圈结构,通过几何法建立7种结构线圈长度模型,得到线圈长度.分析工艺编织矩阵中4种织针动作位置关系,结合编织参数与线圈长度,在Matlab编辑算法中建立双面提花耗纱量预测模型,通过该模型预测3种提花花型各色纱线消耗量.将预测值与编织得到的值进行误差分析,误差范围-1.97%~3.40%,准确快捷地预测提花各色纱线消耗量,为提花在花
为满足女性保暖及抗菌复合功能内衣面料的设计要求,以石墨烯改性莫代尔纤维、氨纶混纺纱(混纺比为95∶5)和棉纤维、石墨烯改性莫代尔纤维混纺纱(混纺比为55∶45)为原料,采用纬平针组织进行女士内衣面料的设计实践.通过对试样的保暖性能以及远红外性能、抗菌性能、吸湿快干性能以及色牢度进行测试,并与对照试样进行对比可知:石墨烯改性莫代尔纤维可以提高面料的保暖、远红外以及抗菌性能,同时,浅灰色面料的色牢度有所增加,吸湿快干性能会产生小幅度降低,但是仍然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石墨烯改性女士针织内衣面料不仅满足了保暖和
提出用有机酸调控吡咯结构微生物色素发酵液pH值进行染色的思路,并分析对比不同酸作用下的吡咯结构微生物色素对羊毛织物的染色效果.结果 表明,在有机酸作用下的羊毛织物染色效果较好,其中以柠檬酸的效果最为显著.对柠檬酸作用下的羊毛织物进行色牢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并分析有机酸作用下吡咯结构微生物色素对羊毛染色机制.另外,探讨分析柠檬酸与稀土协同作用下羊毛织物的固色,柠檬酸-氯化铈协同作用下同媒染固色效果最高.
针对高弹力针织物的染色特性,对内置提布辊染色机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获得低张力并具有松弛回缩功能.探讨采用U型导布管,可延长织物在全浸没过程的时间,充分释放织物中的内应力,减少后续绳状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折痕以及织物的变形.并指出双体布槽的结构设计可减少单布环长度,可减小储布槽中织物的相互挤压,避免产生织物挤压折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