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建议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xk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惯用语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频率较高,对外国留学生来说习得难度较大。本文以外国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大量偏误为语料,着重从语义、语法、语用和书写形式这几个方面对留学生习得惯用语时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惯用语偏误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惯用语;习得;偏误分析
  惯用语因其独特的语言特点称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所以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留学生在习得惯用语时经常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正确的使用惯用语成为留學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重要的障碍,导致他们很少使用惯用语,有时甚至采取回避策略。
  一、留学生习得惯用语的偏误分析
  (一)语义偏误分析
  留学生习得惯用语的语义偏误分析。大多数惯用语都具有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双重意义,而且深层意义大多是表层意义通过比喻或者引申等手段而来的。如果留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惯用语,使深层意义的理解受到表层字面意义的影响,导致出现使用不当。
  1.感情色彩混乱
  据钱理在《现代汉语惯用语研究》一文中对 《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中的惯用语考察结果的统计,含贬义色彩的惯用语所占比例达到了62%。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很多留学生对惯用语的理解仅限于字面意义,很少关注其感情色彩,当然不能正确使用。比如:我们的口语老师特别喜欢笑,像一只笑面虎。“笑面虎”多用来比喻外表善良、内心凶狠的人,有很强的贬义色彩。学生简单地理解为“喜欢笑的人”,认为是个褒义词。
  2.字面意义充当实际意义
  “惯用语的字面意义一般只是它的语源意义,当它成为惯用语时,字面意义往往不再起作用,抽象性的虚指义或泛指义才是它的实际意义”(马崇环,2013)例如:“炒鱿鱼”不是真的把鱿鱼炒了而是形容工作被辞退、解雇。
  3.语义偏离
  指的是惯用语的意义与说话人所要表达的客观对象在语义方面不符合。这种偏误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对于惯用语的来源不了解。例如:我们男同学也能顶起半边天。“半边天”是特指女性的作用,毛主席曾经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因此半边天不能用于来指男性,语义重心发生偏离。
  4.语义不明
  指的是惯用语在句中表意不明确,容易让人产生理解上的分歧。主要是因为在语义表达时说话者没有准确的理解惯用语的意义。例如:今天他去办公室找老师,可是碰了钉子。去办公室“碰钉子”,不清楚是被老师批评了还是没有找到老师等等。表达得不清不楚,让人摸不着头脑。
  5.语义前后矛盾
  指的是意义表达明确,语法结构合理,但是句子语义不符合表达。例如:老王这个人大大咧咧的,总是爱钻牛角尖。“大大咧咧”与“爱钻牛角尖”这两个在语义上矛盾的词语不能用来形容同一个人。
  (二)语法偏误分析
  1.误带宾语
  很多惯用语尤其是动宾式惯用语由于词汇自身的构成特点而一般是能不直接带宾语。留学生在使用时把它们当作普通动词或者受离合词用法的影响在运用中出现错误。例如:除了给我的女朋友买礼物,我还献殷勤她。“献殷勤”是动宾式惯用语,由于自身结构的特点而不能带宾语。
  2.误作宾语
  大部分偏正式惯用语在词性上相当于名词,因此基本上都能做句子的宾语,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例如:下课以后,班级里的同学都是一窝蜂。“一窝蜂”的主要句法功能是充当句子的状语,形容许多人同时说话或者行动。
  3.搭配不当
  惯用词中有的动宾式中的动词可以有条件的换用,“泼冷水”中的“冷”可以说“凉”;“脚踩两只船”中的“踩”可以说“踏”。但是更多的是惯用语的固定性特征决定了它们在结构上不可以随便的拆分,变换语序和改变成分等等。如果学生在习得惯用语时,没有注意到动词和惯用语的搭配,在真正使用时,他们就会自己根据名词性惯用语的语义自己搭配。例如:我去找他办点事儿,可是喝了闭门羹。“羹”可以用“喝”或者“吃”来搭配,但是“闭门羹”只能用“吃”。
  4.误用“活用”
  惯用语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定型性,但是有部分惯用语结构成分可以拆分,插入其他成分,这种情况常见于动宾式惯用语。如:“拍领导的马屁”,“碰了一个软钉子”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宾式惯用语都适用这种格式的“活用”。比如:我工作没做好,穿老板的小鞋。“穿小鞋”常用的格式是“某人给某人穿小鞋”或“某人给某人小鞋穿”,主要通过介词引入动作涉及的对象。学生把所学的在动词和宾语之间插入相关成分的格式过渡泛化,造成了偏误的出现。
  5.不熟悉惯用语的“语性”
  惯用语的“语性”是相对于词的词性来说的,指惯用语的语法性质。教材或词典在惯用语的解释中一般没有语性的说明,学生无法对其语法功能做出判断,他们往往就根据自己熟悉的某个字或词来理解并运用,因此出现偏误。如,“我的中国朋友很热心肠”“热心肠”是一个体词性惯用语,其功能相当于一个名词,指“很热心的人”。学生学过形容词“热”“热情”的意思和用法,就理所当然把“热心肠”当作形容词来使用。
  (三)语用偏误分析
  1.使用的语境不符
  在具体的语境中出现了不符合使用环境的词语使用,虽然在语法结构上可能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却不合时宜。例如:老师,很抱歉,这次我没考好。下次我一定努力,走着瞧。“走着瞧”是指等过一段时间再下结论,再见分晓,表示一种胸有成竹,预料到事物必然结果,用于威胁,事后算账。而例句是说学生向老师表达要努力的决心。因此惯用语的运用一定要立足于语境,实现语义语法语用各方面的恰当选择。
  2.使用的对象不符
  惯用语使用的对象错误是指在句子中惯用语动词的语义指向出现偏误。比如:他今年旷课太多,经常不上课,老师决定炒他的鱿鱼。“炒鱿鱼”一词使用在工作关系中而不能用在师生关系中。   (四)书写形式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在习得惯用语中存在的偏误形式除了语义、语法、语用这三个大的方面之外,也在书写形式上常常出错。例如:我不喜欢“买关子”。他可能会将此事大“做文章”。出现这种书写上的偏误主要是由于受到汉字中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影响。
  二、关于留学生正确习得惯用语的建议
  1.将母语负迁移变为正迁移
  将惯用语与留学生的母语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便于学生正确使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惯用语,有的跟汉语的惯用语有很大差异,而有些语言的惯用语跟汉语还有相同之处。充分利用学生母语的正迁移因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习得惯用语。
  2.充分利用惯用语的文化内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惯用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果我们在惯用语的教学中结合中国文化的内容讲练,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更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跳龙门”取自鲤鱼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龙的传说,以前用来比喻科举及第,现在多比喻大大改变了原先比较低的地位和身份。
  3.规范并加强教材和词典的注释
  目前的一些教材和词典对惯用语的注释过于简单,且多限于意义,缺少对功能的注释。另外,有的教材对惯用语意义的解释多采用英文,容易误导学生。针对外国留學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我们认为,应当用汉语释义,并且尽可能地对惯用语的搭配和功能等进行一定的描述。这样会使学生对惯用语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以减少偏误的发生。
  4.教学方法的改进
  首先教师要重视惯用语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偏误规律来自助纠正偏误,也要进行系统的练习,加深印象,减少偏误。
  三、小结
  总而言之,汉语惯用语有着浓厚的文化基底,在汉语词汇系统中是比较复杂的一部分。具有中高级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研究它们获得更高层次的汉语知识,更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而作为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汉语惯用语的系统研究,在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实践,在现象中寻找原因探求方法,努力减少惯用语的偏误,来真正推进对外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车晓庚.惯用语在对外汉语中的难点及应对策略 ,《语言文字应用》,2006第2期
  [2]戴文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问题研究,《读与写杂志》,2011第9期
  [3]马崇环.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潘宏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偏误分析及启示,《现代语文》,2011第7期
  [5]李行健.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K].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姜伟杰(1990~ ),男,山东莱西人,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2013级研究生,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其他文献
论文前序:本文从独立学院学生组织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服务内容和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基层学生组织自身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调研分析强调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创新独立院校基层学生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它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做贡献。  说起独立学院,大多数读者脑海中的第一印象都会是:成绩差的学生、三本大学、素质不高、就业率差。笔者就是出自一所
摘 要:在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并且对教学都产生着不同的影响。本文对其作了简要分析,并且提出了丰富教学风格的几点建议,以此来完善当前的政治教学,实现教学风格的多样化,保证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风格;多样化  所谓教学风格就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自身教学上的教学特点和个性特征,每个教师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教学风格的对教学有着直
Although the practice of translating has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Translation Studies was not recognized as an independent field of study until the latter part of the 20th century. Some scholars and p
期刊
摘 要: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依据探讨实现职业中学教育目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需要层次;职业中学;教育目标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要求;安全的需要: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社会的需要:即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截止2014年年底,河北省常住人口7383.75万,其中农村人口约4000万。据已有研究结果,全国信教人群约占人口总数的12%,按此比例,河北省农村信教人口约有400多万,信教家庭200多万个。生活在农村信教家庭的大学生思想状况,关系着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未来河北省农村的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和未来发展。  本课题以河北省农村信教家庭对大学生子女思想影响为切入点进行研究。通过走访、问卷调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要实现和谐教育,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数学特点、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四个方面阐述了和谐教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和谐;课堂和谐;和谐过程;师生关系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呼唤和谐的课堂。构建和谐课堂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