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天府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n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改革的推进与素质教育的开展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自觉地对数学知识形成更深入的掌握,并锻炼出良好的知识应用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就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引言:
  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处于课堂的“主导者”位置,学生接受知识十分被动,更谈不上对各种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为培养学生全面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当及时转变观念,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得到数学知识储备与核心素养的双重提升。
  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问题意识”
  数学自主学习是反复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如卢梭所说“问题的意义,不在于告诉他真理,而是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由此可见,“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教师应当在课堂中重视对学生“勤学好问”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并让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开展自主学习[1]。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会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教师不妨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提升数学知识的直观性,更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发现问题。
  以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生活中常见的井盖,并提问学生:“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井盖为什么只有圆的,没有方形或者三角形?”学生纷纷表示疑惑。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拿出圆规画圆,并标出圆的直径与半径,对直径与半径的特点展开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恍然大悟:圆之中的每一条直径都相等,相比方形、三角形,作为井盖更不容易掉下去。自主学习结束后,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同时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更深的印象。
  二、开展数学实验,激发探究能力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在课堂中开展动手实验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学生好奇心強、活泼好动的特点,为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实验,让学生亲历验证知识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另辟蹊径,直接将圆的面积公式写在板书上,此时,学生就会十分困惑了:圆的面积公式相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更加抽象了。此时,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开展数学实验,模拟数学家推导圆的公式的过程:将提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十六等分,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在学生尚未反应过来时,教师应及时发挥课堂引导人的作用,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想想看,你们手中的平行四边形与一开始的圆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圆的哪一部分?高是圆的哪一部分?”学生恍然大悟,明白了圆的面积公式的由来,同时也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三、重视合作环节,开展自主学习
  正如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合作探究是最为有效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环节。小学数学科目中能够为教师用来开展合作探究的知识非常之多,教师应当充分挖掘与运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敢想、敢说、敢做的氛围中完成合作探究的过程[2]。
  以教学《圆柱与圆锥》一课为例,在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这样的合作活动:拿出教师提前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体、圆锥体,将圆锥体装满水,倒入圆柱体,看看要倒几次才能倒满,并做好实验记录。为体现合作活动的难度,教师可以为同学准备大小、体积不同的等底等高圆柱体、圆锥体组合,这样,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就会惊奇地发现虽然每一组的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有差异,但最终得出的结果却殊途同归,即圆锥体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的三分之一。最后,在学生基本完成合作探究后,教师可以邀请几名小组代表讲讲组员在合作探究中的心得,并邀请小组代表到黑板上写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比赛哪一组小组推导出的公式最为准确。在这样的合作环节中,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数学知识、推导数学公式的全过程,得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成就感,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有益。
  四、及时总结归纳,深化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的自主学习环节并非是对学生的放任自如,教师应当重视自身“引导人”的作用,为学生更加高效地开展自主学习保驾护航。因此,教师应当以总结、归纳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份自主学习的框架,在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更加系统化的数学知识建构的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设置科学的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有效学习。
  例如,教师在每堂课前,可以针对课程的内容展开细致的划分,为学生梳理具有层次性、渐进性的预习问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结合预习问题,展开对新课的自主预习。同理,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课堂中的内容系统地梳理出来,并打印成学习资料发给学生,供学生展开自主复习。另外,在课堂中,教师也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归纳能力,尤其是涉及一题多解、相似题目的知识内容,更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归纳能力,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始终在有迹可循的范围之内开展,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渐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以及对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过程。
  结语
  综上所述,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教师除了应当运用以上四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外,还应当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出更适合学生个性特点、更符合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手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金花.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学科落实的有效途径研究[J].考试周刊,2021(33):71-72.
  [2]马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索[J].学周刊,2021(17):103-10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懒惰学生呈逐年攀升趋势,困难学生越发明显,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理科型学科,很多学生表示没有学习兴趣,无法在课堂中静心学习。所以如何使困难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并在课堂中学有所获?提出了几种方法:通过教师“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专注课堂,认同课堂;做到新知“旧知化”,做到难点“简单化”;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动脑思考;数学课上成“非数学课”,设置有效问题使学生参与到课堂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初中数学改革取得了深入发展,强调凸显学生主体性。本文结合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积极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希望能现实达到课程改革目标,促进学生增强数学学科素养。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实践  在当代初中数学教学之际,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成绩,又要全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以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日后展开数学教学计划之际,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凸显学生在课堂上
期刊
摘 要:数学科目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数学科目也是一门抽象性、严谨性较强的科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又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师若不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一定的改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会导致课堂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本文对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兴趣教学展开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新课标要求教师既要关注全体发展,也要关注个体发展。学困生是一类特殊的学生,其对数学毫无兴趣。倘若强迫学困生学习,就会引发很大矛盾。教师不妨换个方式,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结果一定大不相同。本文就如何利用微课调动学习积极性进行研究,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微课;数学学困生;学习积极性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得力帮手。在课堂教学中
期刊
摘 要:数学建模旨在让学生使用数学语言对实际事件进行抽象描述,得出数学结果,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在高职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把建模思想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训练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使用数学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将建模思想融入教学课堂中,极大地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本文主要讲述了建模思想的相关概念以及把建模思想融入高职数学教学课堂的实施方案,为更多高职院校使用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已经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走向了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相关教学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的教学科目研究出了很多新的教学方式。尤其在目前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对初中数学教学有了更深一步的探讨。本文就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阅读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  關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阅读教学;课堂提升  核心素养是现在每个初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的融合日益加深。不仅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教学媒介,使知识内容形成更易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体系,还能促进师生间的协同交流,构建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交流渠道。作为现代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认真贯彻新课标教育理念,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优势不断促进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的方式,改善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整合教学体系和模式,为学生带来清晰的学习方向。学生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发展,要从核心素养入手,将其作为导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关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针对如何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做出分析和研究。整合多种教学举措和方案,让学生带着较强的问题意识更好地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导向;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意识;培
期刊
摘 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应打造生本课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生本课堂;有效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很多数学课堂都本末倒置,教师在那里滔滔不绝,而学生没有听或听不懂,一节课下来学生什么
期刊
摘 要:伴随我国教学目标的深化改革,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一定的要求。现在小學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在限定的课堂时间之内,可以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学习效率,在短时间内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理解,并且愿意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友好的沟通,创建完善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思维探究兴趣。因此,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应使用多样性的教学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