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场白——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好比文艺演出的“开场白”,通常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或许可以用三言两语来概括。比如,文艺演出的开场白,有强烈的“引入正题”的意图;那么,课堂教学,一堂课的“开场白”呢?往往以师生交流的互动方式出现,一般称作“导入”环节,也有明确的“导入教学主题”的意图。或问:怎么“导入”,才是比较好的“开场白”?
我们不妨以一次公开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开场白”的例子来展开话题。
课题:四年级《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包》中《我们共同的世博会》主题下的“活动三”《策划世博知识竞赛》。
执教:永和小学曾慧芳。
教学伊始“开场白”环节的教学组织活动,概要描述如下——
1.教师引言。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又了解了不少世博会知识。有一个小朋友编了一些题目想考考大家,我们来看看,好吗?
2.PPT课件。出示3道题目,分别是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
①判断对错:牌楼是前几届世博会上中国馆曾用过的元素之一。(答案:对)
②世博会提倡( )生活方式。(答案:低碳)
③以藤条为场馆主要建筑材料的是下面哪个馆?(A.芬兰馆;B.英国馆;C.西班牙馆)(答案:C)
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曾老师组织学生答题:
第一题,判断题,“认为对的请举手。”(组织方式:学生举手,教师点数举手学生人数)
第二题,填空题,“能答的举手,开始!”(组织方式:学生举手抢答,教师确定答题学生)
第三题,选择题,曾老师解释了几句单选题、多选题,“老师每组抽一个同学来轮流答……”(组织方式:小组必答,每个小组都有学生代表回答)
4.教师引出教学主题。还想继续答题吗?(学生:想)可是题目都答完了,怎么办?(学生:自己出题)那么,今天我们就自己来出题、自己来组织比赛,也就是策划一场世博知识竞赛,好吗?
——坦率说,如果仅仅观察这样一个教学导入环节,虽然不至于沦为“平淡无奇”,但最多也只能算作“中规中矩”“司空见惯”。然而,课后讨论的时候,很多教师都赞赏曾老师“开场白”环节的不露声色、巧设伏笔。原因很简单,随着曾老师的教学进入学生小组“自己来出题”“自己来组织比赛”环节的时候,“开场白”环节展示的内容,居然显示出了引导、铺垫、示范、指示的意义!
在“自己来出题”环节。“考虑编什么题型比较好?”学生马上就想到了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题型;“题目内容要注意什么?”当然应该跟世博会有关啦!更有意思的是,学生小组编完题目、组间互相交流评价的时候,“题型要有变化”“内容要结合世博主题”也成为了学生判断的依据。你看,题目的“题型”啊、“内容”啊,都可以看到“开场白”环节“伏笔”的引领。
在“自己来组织比赛”环节。各个小组轮流组织,其他小组答题。抢答,“等我说‘预备,开始’的时候,大家再举手。”轮答,“每个小组按秩序回答一道题目。”必答,“每个小组都要有代表答题。”在组织比赛的过程中,无论是遵循答题规则、维持比赛秩序,还是判断答题正确与否、记录各组答题分数,尽管学生的组织还比较生疏,还不时需要教师的提示,但是,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开场白”环节曾老师“组织学生答题”方式示范的影响。
写到这里,似乎应该对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提出几条原则性的建议了。比如曾老师的“开场白”,我们大致可以说,结合“策划世博知识竞赛”的教学活动要求,让学生感受了一场微型的“世博知识竞赛”过程,体验了“出题”的要求、“组织竞赛活动”的过程,实现了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主动”学习的目标。对于这种类型教学的“开场白”设计,我的原则建议是:
1.紧扣教学主题。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天马行空、离题万里,当属大忌。比如本课时,组织形式的“知识竞赛”,内容载体的“世博会”,都紧紧地扣住了教学活动主题。
2.提供学习样例。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教师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理所当然,关键在于如何组织学生学习。比如本课时,竞赛题目的表达形式和内容选择都有给学生模仿、借鉴的意义。
3.展示活动方式。希望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教师的表现举足轻重。比如本课时曾老师的“组织学生答题”,教学伊始,就让学生感受了组织竞赛的魅力、参与活动的乐趣;换一个角度观察,曾老师组织活动的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样例”。
4.激起参与热情。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深度。比如本课时,对学生而言,“竞赛”的形式有吸引力,又有教师的巧妙组织,积极参与、欲罢不能也就理所当然了。
最后想说,对于一堂课而言,“开场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自然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设计方式。无论如何,曾老师的《策划世博知识竞赛》“导入教学主题”的实践,提供了一种效果不错、可资借鉴的“开场白”样式。
(上海市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 200070)
或许可以用三言两语来概括。比如,文艺演出的开场白,有强烈的“引入正题”的意图;那么,课堂教学,一堂课的“开场白”呢?往往以师生交流的互动方式出现,一般称作“导入”环节,也有明确的“导入教学主题”的意图。或问:怎么“导入”,才是比较好的“开场白”?
我们不妨以一次公开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开场白”的例子来展开话题。
课题:四年级《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包》中《我们共同的世博会》主题下的“活动三”《策划世博知识竞赛》。
执教:永和小学曾慧芳。
教学伊始“开场白”环节的教学组织活动,概要描述如下——
1.教师引言。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又了解了不少世博会知识。有一个小朋友编了一些题目想考考大家,我们来看看,好吗?
2.PPT课件。出示3道题目,分别是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
①判断对错:牌楼是前几届世博会上中国馆曾用过的元素之一。(答案:对)
②世博会提倡( )生活方式。(答案:低碳)
③以藤条为场馆主要建筑材料的是下面哪个馆?(A.芬兰馆;B.英国馆;C.西班牙馆)(答案:C)
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曾老师组织学生答题:
第一题,判断题,“认为对的请举手。”(组织方式:学生举手,教师点数举手学生人数)
第二题,填空题,“能答的举手,开始!”(组织方式:学生举手抢答,教师确定答题学生)
第三题,选择题,曾老师解释了几句单选题、多选题,“老师每组抽一个同学来轮流答……”(组织方式:小组必答,每个小组都有学生代表回答)
4.教师引出教学主题。还想继续答题吗?(学生:想)可是题目都答完了,怎么办?(学生:自己出题)那么,今天我们就自己来出题、自己来组织比赛,也就是策划一场世博知识竞赛,好吗?
——坦率说,如果仅仅观察这样一个教学导入环节,虽然不至于沦为“平淡无奇”,但最多也只能算作“中规中矩”“司空见惯”。然而,课后讨论的时候,很多教师都赞赏曾老师“开场白”环节的不露声色、巧设伏笔。原因很简单,随着曾老师的教学进入学生小组“自己来出题”“自己来组织比赛”环节的时候,“开场白”环节展示的内容,居然显示出了引导、铺垫、示范、指示的意义!
在“自己来出题”环节。“考虑编什么题型比较好?”学生马上就想到了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题型;“题目内容要注意什么?”当然应该跟世博会有关啦!更有意思的是,学生小组编完题目、组间互相交流评价的时候,“题型要有变化”“内容要结合世博主题”也成为了学生判断的依据。你看,题目的“题型”啊、“内容”啊,都可以看到“开场白”环节“伏笔”的引领。
在“自己来组织比赛”环节。各个小组轮流组织,其他小组答题。抢答,“等我说‘预备,开始’的时候,大家再举手。”轮答,“每个小组按秩序回答一道题目。”必答,“每个小组都要有代表答题。”在组织比赛的过程中,无论是遵循答题规则、维持比赛秩序,还是判断答题正确与否、记录各组答题分数,尽管学生的组织还比较生疏,还不时需要教师的提示,但是,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开场白”环节曾老师“组织学生答题”方式示范的影响。
写到这里,似乎应该对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提出几条原则性的建议了。比如曾老师的“开场白”,我们大致可以说,结合“策划世博知识竞赛”的教学活动要求,让学生感受了一场微型的“世博知识竞赛”过程,体验了“出题”的要求、“组织竞赛活动”的过程,实现了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主动”学习的目标。对于这种类型教学的“开场白”设计,我的原则建议是:
1.紧扣教学主题。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天马行空、离题万里,当属大忌。比如本课时,组织形式的“知识竞赛”,内容载体的“世博会”,都紧紧地扣住了教学活动主题。
2.提供学习样例。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教师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理所当然,关键在于如何组织学生学习。比如本课时,竞赛题目的表达形式和内容选择都有给学生模仿、借鉴的意义。
3.展示活动方式。希望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教师的表现举足轻重。比如本课时曾老师的“组织学生答题”,教学伊始,就让学生感受了组织竞赛的魅力、参与活动的乐趣;换一个角度观察,曾老师组织活动的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样例”。
4.激起参与热情。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深度。比如本课时,对学生而言,“竞赛”的形式有吸引力,又有教师的巧妙组织,积极参与、欲罢不能也就理所当然了。
最后想说,对于一堂课而言,“开场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自然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设计方式。无论如何,曾老师的《策划世博知识竞赛》“导入教学主题”的实践,提供了一种效果不错、可资借鉴的“开场白”样式。
(上海市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 20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