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看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ze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世纪中学生德育教育面临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如何解决这些新情况,为德育教育找到新的出路,开拓出与时俱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之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迫切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合力教育模式以人为本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社会的转型,教育改革的深化,各种社会思潮、思想观念对现行中学素质教育带来了不同的负面影响;特别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的思想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培养合格的有用人才,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慎重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定位
  素质教育重在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体能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人才教育,德育为先;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为素质教育提供动力。
  二、思想道德素质的着眼点
  明确思想道德素质的着眼点,有助于我们明确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向和重点,以便于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发现和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㈠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是人格素养、人格品质的培养过程。培养具有尊老爱幼、先人后己的道德观,具有艰苦奋斗人的生观,具有无私奉献和为祖国建设而奋斗的价值观,都 是新时代高尚人格品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对青年学生的希望和要求。教育学生首先学会做人,然后才能学会做学问,即所谓“德者,本也。”
  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生活中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使许多中学生无法认清诸多现象背后的本质,进而造成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这就要求中学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学生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清社会发展的主流,自觉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立志为现代化建设奉献终生的高尚情操。
  三、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
  ㈠价值观念错位。由于市场经济利益驱动,助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思想,极大的影响和改变着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改变着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一些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时时处处以我为中心,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造成他们信仰动摇,理想淡化,价值取向错位,处在困惑与迷茫之中。
  ㈡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低下。在我国以往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注重学生成绩水平的高低,出现了高分低能的人才,而忽视基本素质教育,造成学生综合素质滑坡,社会责任感下降,特别是人文素质欠缺和知识面过分狭窄。由于长期注重数理化和外语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科学教育和社会教育,使学生缺乏人文精神的陶冶和人文素质的养成,造成了学生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漠然,必然导致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低下。
  ㈢单一的教育模式。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全方位、长效的持续工程,传统观念认为:学校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而中学思想政治课又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唯一渠道;而忽视家庭、社会的教育,这种单一的课堂教育,远远赶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缺少社会实践的锻炼,无法亲身体验高尚的道德品质对青年学生产生榜样性的力量。
  四、德育教育的对策和思考
  新世纪中学生德育教育面临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如何解决这些新情况,为德育教育找到新的出路,开拓出与时俱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之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迫切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就长期教学实践和总结,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㈠构建德育教育合力。提高和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合力,使各种力量形成的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学校仅仅是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场所;而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主要来自于家庭的教育和熏陶,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学校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同时获得信息,有利于抓苗头、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㈡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教育一定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新思想;把学生当作各项活动的最高主体,“以人为本”要求我们转变旧的观念,树立服务学生的新思想,要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放在优先地位。
  ⒈坚定不移地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充分发挥学校各级组织(党组织、团组织、少先队组织、政教组织、学生会组织等)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功能;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思想、行为的健康发展,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
  ⒉强化思想政治课的主导功能,对学生进行养成性教育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以及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实践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净化心灵,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同时,要给学生渗透一些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具体道德素质,如责任感、集体主义观念、协作精神、自律意识等,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形成以思想政治课为核心的学校德育教育和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合力,全面提高德育教育整体效能,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合格的人才。
  ㈢营造社会环境,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强化爱国主义情感,亲身体验和感受英雄人物和模范人物高尚的人格品质,并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总之,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各大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关互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关互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民族振兴的希望与未来,因而,我们应该高瞻远瞩,开拓创新,不断提升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新路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人才教育的大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政治新课改实施以来,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以高一政治新课改实施过程为例,深入分析了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对策措施,以期对高中政治新课改教学实践起到参考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一政治课堂教学思考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突出表现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在教学模式、教
义务教育实施以来,真正乐学、好学、会学的学生并不多。如何让学生变得乐学、好学、会学,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有效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唐代文学家韩愈已明确告诉我们——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道受业解惑正好与新课标的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这三维教学目标相吻合。三维教学是综合的教育过程,三者并列而行,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出良好的学生。  一、把住三维教学目
期刊
摘要:本文为提高工程造价管理质量,对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和如何促进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造价管理 全过程  1 参与和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  1.1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是建筑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市场、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规模庞大、信誉良好的造价咨询单位可以充当业主和承包商的代理人,使政府不必对项目进行直接管理,而仅依靠间
期刊
以往政治课教学总摆脱不了呆板串讲,机械说教的困扰,教师普遍认为政治课苦燥、乏味,且与现实生活脱节。另外,学生思想发展的复杂性,思想感情的多变性,到为判断的摇摆性,决定了思想政治课较多的,比较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正面灌输,形成了一种“说道理、讲条例”的教学定势,设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只是空洞说教,给学生的误导就是政治不需学,只要能背就行,于是乎“背政治”成了学生的共识。  分析其危害,作为教育工作者,未免
期刊
摘要:在现代人们对家的概念很在意,家就是避风的港湾,家就是一个归宿。经济高速发展使人们对住宅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历年都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文章综合分析了现代住宅小区规划、建筑设计新的概念,供于同行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人性化;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    1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  在民用建筑规划设计中,优秀规划设计,是提高小区档次和受消
摘要: 为降低建筑耗能,实现国家减排目标,势必大力发展节能型建筑。节能型建筑已被建设部纳入今后城市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相关的指引、标准和法规也相继出台。笔者从节能型建筑的概念出发,对节能型建筑的设计原则、内容及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节能型建筑设计原则能源开发  1 引言  建筑节能是整个建筑全寿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节能的总和。是指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采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