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对中学生发展的诸多方面都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学阶段是学生们培养能力增长知识和树立正确审美观与积极人生观的重要过程。美术欣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下面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细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一、美术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优秀的美术作品是大师们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结晶,通过欣赏,学生可以感受到大师们想象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与表现的过程,并被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所折服,从而使得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有很大的提升,这种提升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一是模仿。学生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对大师们的作品模仿有时是形式上的,仅管如此,在他们模仿的过程中仍然渗透着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另外,模仿本身就是学习的一种方法,通过模仿学习,日积月累,便能自成方法。当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表现方法后,作画的过程就变得相对轻松,轻松的过程又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是激发。优秀的作品往往令学生惊叹不已,从而激发出他们自己强烈的表现欲望,有了这样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被激发出来。
三是学习的理解。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到美术作品中内涵表现的重要性,比如,当我们学习完凡高和马蒂斯的作品后,学生发现:原来许多伟大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只注重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其他主观意识的表现,而在形式的表现上却相当自由,他们不会刻意去追求形体的刻画和塑造。中学生的造型能力普遍都比较薄弱,然而通过欣赏学习,他们认识到造型能力的强弱并不会影响到自己对作品内涵的表现,于是他们摆脱了造型能力差的困扰,增强了表现的信心,学生作画的过程就会由刻意造型去追求真实造型的过程转化为自由造型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主观意识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克服了畏惧心理,放松了心情,增添了自信,找到了方向,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而最终的表现效果也会令人满意。
二、美术欣赏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题材涉及到意识形态、生产生活、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对各类题材作品的欣赏,可以了解到许多方面的知识。例如∶中国古代石刻《稗神崇拜图》与法国拉斯科洞的古代壁画《受伤的野牛》等,研究学习这些作品可以让我们了解远古时代中外远始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当时人类的思想崇拜。《清明上河图》表现的是我国北宋时期都城卞梁繁华热闹的场面,由点及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面貌。由此可见美术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和知识传播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这一途径与之发生交流,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美术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在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肯定要通过语言的方式与作品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有时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进行的,有时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或相互讨论等形式进行的,无论哪种形式,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中介来实现,所以学生必需要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出他们强烈的表达对作品自我感受的欲望,为了能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表达出来,学生会自觉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另外,在欣赏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自己表达以外,还在倾听别人的表达,学习别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方法。通过以上过程,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由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与评价的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只要回答的有道理,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增强,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对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四、美术欣赏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当我们在欣赏一些优美的外国风景画或中国山水画时,这些作品往往能使人身临其境,置身于优美的大自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静谧、和谐和优美,净化着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除此以外,在优秀的美术作品中,优美自由的形式,感情强烈或寓意深刻的内涵都在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伟大的艺术家都有着非凡的一生,象达芬奇、凡高、毕加索等。他们的作品是他们高超的绘画技术与特有的审美观、人生观的结晶,学生欣赏他们作品的过程,就是与他们对话交流的过程,就是自己被感染的过程,是自己向大师们学习的过程。这对学生培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有很大的帮助。
追求正义、崇尚科学、讽刺愚昧、痛斥邪恶,这是艺术作品表现中永恒的主题。艺术家们正确的审美观和积极的人生观都会借助于这样的主题在美术作品中彰显出来,而学生则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与他们进行交流,使自己受到感染,使自己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得到一种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屏中学)
一、美术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优秀的美术作品是大师们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结晶,通过欣赏,学生可以感受到大师们想象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与表现的过程,并被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所折服,从而使得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有很大的提升,这种提升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一是模仿。学生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对大师们的作品模仿有时是形式上的,仅管如此,在他们模仿的过程中仍然渗透着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另外,模仿本身就是学习的一种方法,通过模仿学习,日积月累,便能自成方法。当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表现方法后,作画的过程就变得相对轻松,轻松的过程又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是激发。优秀的作品往往令学生惊叹不已,从而激发出他们自己强烈的表现欲望,有了这样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被激发出来。
三是学习的理解。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到美术作品中内涵表现的重要性,比如,当我们学习完凡高和马蒂斯的作品后,学生发现:原来许多伟大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只注重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其他主观意识的表现,而在形式的表现上却相当自由,他们不会刻意去追求形体的刻画和塑造。中学生的造型能力普遍都比较薄弱,然而通过欣赏学习,他们认识到造型能力的强弱并不会影响到自己对作品内涵的表现,于是他们摆脱了造型能力差的困扰,增强了表现的信心,学生作画的过程就会由刻意造型去追求真实造型的过程转化为自由造型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主观意识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克服了畏惧心理,放松了心情,增添了自信,找到了方向,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而最终的表现效果也会令人满意。
二、美术欣赏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题材涉及到意识形态、生产生活、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对各类题材作品的欣赏,可以了解到许多方面的知识。例如∶中国古代石刻《稗神崇拜图》与法国拉斯科洞的古代壁画《受伤的野牛》等,研究学习这些作品可以让我们了解远古时代中外远始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当时人类的思想崇拜。《清明上河图》表现的是我国北宋时期都城卞梁繁华热闹的场面,由点及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面貌。由此可见美术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和知识传播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这一途径与之发生交流,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美术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在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肯定要通过语言的方式与作品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有时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进行的,有时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或相互讨论等形式进行的,无论哪种形式,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中介来实现,所以学生必需要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出他们强烈的表达对作品自我感受的欲望,为了能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表达出来,学生会自觉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另外,在欣赏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自己表达以外,还在倾听别人的表达,学习别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方法。通过以上过程,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由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与评价的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只要回答的有道理,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增强,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对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四、美术欣赏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当我们在欣赏一些优美的外国风景画或中国山水画时,这些作品往往能使人身临其境,置身于优美的大自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静谧、和谐和优美,净化着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除此以外,在优秀的美术作品中,优美自由的形式,感情强烈或寓意深刻的内涵都在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伟大的艺术家都有着非凡的一生,象达芬奇、凡高、毕加索等。他们的作品是他们高超的绘画技术与特有的审美观、人生观的结晶,学生欣赏他们作品的过程,就是与他们对话交流的过程,就是自己被感染的过程,是自己向大师们学习的过程。这对学生培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有很大的帮助。
追求正义、崇尚科学、讽刺愚昧、痛斥邪恶,这是艺术作品表现中永恒的主题。艺术家们正确的审美观和积极的人生观都会借助于这样的主题在美术作品中彰显出来,而学生则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与他们进行交流,使自己受到感染,使自己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得到一种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