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养殖场地的选择
在太平沟林场的小北沟,选择一块幽静、安逸、杂草丛生的沟谷灌木林及疏林地,全长12公里做为养殖场。在孵化池边有长年流淌的山涧溪水,冬季枯水季节也不干涸,保证全年养殖用水。
二、孵化池
孵化池建在阳光充足、地势平坦、避风向阳的山脚下。池坝高80厘米,池内深浅不一,平均池水深10至50厘米,两个池塘,每个池塘长50米,宽35米,沙质池底清澈无污泥,水源充足,自排自灌,进出水口设铁丝密眼拦网,池周围用塑料布筑坝包围起来,以防蚴蛙外逃。
三、越冬池
在小北沟承包区内有十八处天然暖泉形成的自然越冬池,平均每个池面积在300平方米左右,总面积5500平方米,水深都在2米左右,保证承包区内的养殖林蛙自然进入池中安全越冬。
四、饲养管理
1、采卵、孵化将野生林蛙自然产在河沟、塘边、水泡中的零散卵团收集回来用3%的盐水浸泡10分钟,取出放入孵化池,每2平方米放一只团卵,每团约有1千只卵粒,共1千只卵团。孵化初期水深在20厘米,白天适当降低水位,有利提高水温促进生长发育。卵团经过5天的孵化,蝌蚪陆续从卵胶膜中出来,出苗率达80%,约出蚴蛙80万只,此时的蝌蚪以自体的卵黄囊为营养,不需要喂食。
2、投饵蝌蚪出膜一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投饵采用定时定点的方式。开始以豆浆和熟软的嫩叶植物为好,以后逐渐投喂煮熟的玉米粉、麸皮、青菜、鱼粉、猪肝等饵料。前期投饵每天一次,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和蝌蚪的吃食量增减数量和次数,每天投喂的饵料以略有剩余为好,多则腐败变质污染水体,少则蝌蚪不能吃足影响生长发育。
3、日常管理蝌蚪经过三十五天的养殖,开始长出后肢进入变态期,以后逐渐尾部开始萎缩,改用肺呼吸,尾巴逐渐变短直至消失,此时变态成蚴蛙。这时蝌蚪的饲养密度为200只/平方米,随着蝌蚪的生长要根据蝌蚪的大小进行分池,池中每半月用1pp漂白粉进行消毒,特别是夏秋炎热的季节投喂的饵料要保持清洁,定期加土霉素原粉拌料投喂。待蝌蚪全部变态后,自然减少投饵量,促使其自然捕获天然昆虫为饵料,逐步培养蚴蛙向自然界中生长。做好定期巡池,观察蛙的生长情况以及周边环境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饲养过程中天敌危害主要有鸟类、鼠类、蛇和人为捕捉等损失,以鼠害最为严重。
(作者单位:154200黑龙江省萝北县水产总站)
在太平沟林场的小北沟,选择一块幽静、安逸、杂草丛生的沟谷灌木林及疏林地,全长12公里做为养殖场。在孵化池边有长年流淌的山涧溪水,冬季枯水季节也不干涸,保证全年养殖用水。
二、孵化池
孵化池建在阳光充足、地势平坦、避风向阳的山脚下。池坝高80厘米,池内深浅不一,平均池水深10至50厘米,两个池塘,每个池塘长50米,宽35米,沙质池底清澈无污泥,水源充足,自排自灌,进出水口设铁丝密眼拦网,池周围用塑料布筑坝包围起来,以防蚴蛙外逃。
三、越冬池
在小北沟承包区内有十八处天然暖泉形成的自然越冬池,平均每个池面积在300平方米左右,总面积5500平方米,水深都在2米左右,保证承包区内的养殖林蛙自然进入池中安全越冬。
四、饲养管理
1、采卵、孵化将野生林蛙自然产在河沟、塘边、水泡中的零散卵团收集回来用3%的盐水浸泡10分钟,取出放入孵化池,每2平方米放一只团卵,每团约有1千只卵粒,共1千只卵团。孵化初期水深在20厘米,白天适当降低水位,有利提高水温促进生长发育。卵团经过5天的孵化,蝌蚪陆续从卵胶膜中出来,出苗率达80%,约出蚴蛙80万只,此时的蝌蚪以自体的卵黄囊为营养,不需要喂食。
2、投饵蝌蚪出膜一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投饵采用定时定点的方式。开始以豆浆和熟软的嫩叶植物为好,以后逐渐投喂煮熟的玉米粉、麸皮、青菜、鱼粉、猪肝等饵料。前期投饵每天一次,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和蝌蚪的吃食量增减数量和次数,每天投喂的饵料以略有剩余为好,多则腐败变质污染水体,少则蝌蚪不能吃足影响生长发育。
3、日常管理蝌蚪经过三十五天的养殖,开始长出后肢进入变态期,以后逐渐尾部开始萎缩,改用肺呼吸,尾巴逐渐变短直至消失,此时变态成蚴蛙。这时蝌蚪的饲养密度为200只/平方米,随着蝌蚪的生长要根据蝌蚪的大小进行分池,池中每半月用1pp漂白粉进行消毒,特别是夏秋炎热的季节投喂的饵料要保持清洁,定期加土霉素原粉拌料投喂。待蝌蚪全部变态后,自然减少投饵量,促使其自然捕获天然昆虫为饵料,逐步培养蚴蛙向自然界中生长。做好定期巡池,观察蛙的生长情况以及周边环境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饲养过程中天敌危害主要有鸟类、鼠类、蛇和人为捕捉等损失,以鼠害最为严重。
(作者单位:154200黑龙江省萝北县水产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