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搞好农村德育工作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人文素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德育工作比起城市搞起来要难。如何对农村学生开展道德教育,使德育的实效性更能显现出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事德育工作几年,我现在就这方面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
  
  我认为在农村学校搞德育必须坚持本地化、具体化、生动化的原则,要把理论具体为行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去感悟,设计出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可以达到的德育目标。比如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就要让学生明白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爱国就要从我做起,从爱亲人,爱学校,爱家乡做起,要培养他们一种由衷的情感,继而拓展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灿烂文化及杰出英雄和勤劳智慧的人民。在进行集体教育时,我们要从关心自己,关爱别人,关注集体,助人为乐出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的关系,让学生明确“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离开集体,没有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便无从谈起,而健康的集体要靠每个人去营造和维护。在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我们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从吃、住、用、行等方面开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注他人,心存爱心,从而培养他们救危济困,助人为乐的品质和习惯。我们进行劳动教育,就从洗手、洗脚、洗衣服,于力所能及的劳动开始,让学生既要体会劳动的艰辛,又要感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热爱劳动的健康情感。所以德育目标只有具体化、行动化,才能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真正去指导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明理,在实践中睿智。
  
  其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
  
  教师是德育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楷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是我们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觉得作为教师:第一,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有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思想扎根农村。第二,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第三,教师要作风正派。教师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要预防和克服各种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人师表。第四,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最后,以实践为载体,让德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订目标。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学初,各班围绕“我们的集体最棒”,“我为学校争光彩”等主题,制定班级奋斗目标,再把班级目标细化为个人目标,最后转化成他们的自觉行为。低年级同学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培养他们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不在校内外打闹、不买零食,按时回家,按时睡觉,不迷恋电视,不挑食,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高年级除了做到低年级的几点外,还要学会生活自理,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自觉做作业,丰富课外阅读,注重节约,爱护学习用品,不沉迷网络等。只有经过这样完整的,系统的德育实践,才能使德育摆脱空洞的说教而变得鲜活起来。
  丰富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我们不必要求学生会背一些大道理,而是要把这些道理通俗化、具体化,教师要依据本班的实际和现有的条件精心设计好每一次活动。比如,在“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要求同学们把家里的、学校的废品收集起来,交给各班的“环保回收员”,到周一各班把集中起来的废品交给学校的“绿色小使者”进行分类。月末集中出售,所得资金用于资助学校的“优困生”和用于班级活动,上述所有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组织,教师只负责指导和评比。经过这样长期的坚持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也使同学们更加爱护自己的班级,爱护自己的学校。在“爱心助困”活动中,我们每周五为“爱心日”,由“爱心小组”的同学将“爱心箱”拿到操场,师生自愿捐款,将“爱心款”集中起来,为“优困生”购买学习、生活用品。通过这一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能力,爱是一种劳动,爱是一种文明,让学生亲身感受奉献的快乐。另外还可以组织同学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我校是农村校的实际,定期带领同学们到乡村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尤其是学农实践活动,同学们的热情极高。通过组织同学们到田间地头,了解农业知识,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德育教育是永恒的主题,其最终目的是:使孩子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乐观向上,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应对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
  (作者单位黄陵县教育局)责任编辑王波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改革的钥匙掌握在政府官员手中,而政绩标准对政府官员的改革取向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当前完善政绩标准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切入点,除了政绩标准本身科学化以外,关键是让民众作为考核的主体。  关键词:政绩考核标准;完善,发展方式转变    一、制度不完善约束了发展方式转变    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提出多年,但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而且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愈演愈烈,并引发一些深层次矛盾
对于薄基岩矿区沿空掘巷问题至今没有研究,对一定情况下,沿空掘巷的可能性进行初步探讨。
支气管扩张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疾病,大多数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其典型症状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2007年1月-2011年11月,我们采用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
2008年11月18日,冷空气影响南宁,气温骤降为14至17摄氏度。19日上午,在武鸣县联社会议室,我们见到如约而至的两位退休大姐。一位叫黄婵娟,已63岁,1959年进白铁制品厂当学徒,直至今年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法律的引导与支持,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图书馆的内在活力.因此,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法,将图书馆的管理纳入法律轨道,促进图书馆事业的正常发展.
农村现行的家庭养老、土地养老、集体养老正在弱化.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强化土地保障功能,推行多层次养老保险,符合中国国情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
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其根源在于证券市场上的会计监督的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存在严重的信用缺失。
“会计”一词产生于我国西周时期,主要指对收支活动的记录、计算、考察和监督。会计既要进行连续的个别核算,又要把个别核算加以综合,进行系统综合全面的核算。  一、会计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標,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