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year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魅力与艺术美感是语文学科的两大特色,优美的诗词与精彩的段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语文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丰富的思想。新课改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成为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围绕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展开讨论。
  【关键词】教育;语文;高中;审美
  【中圖分类号】G633.3
  前言
  只有同时具备了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科学素质以及审美素质,才拥有了完整的社会文化素养[1]。语文是全面教育的体现,能够同时实现美育、智育与德育,对学生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审美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理解美以及评价美的能力,使其审美理想与审美情趣得到提升。
  1.发现美
  与其他艺术一样,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作品也是形象可感的。马丁·路德·金慷概激昂的演讲,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的娓娓道来,祖国广袤大地上的四季变化,各种不同的自然风貌等动人心弦的美均存在于语文中,可见语文的魅力多么的丰富而又充满韵味。教师应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讲解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或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熏陶其情感,将学生与文学作品连接起来,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激发。在新课改下,语文教材的精良与丰富程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教师需做好引导的角色,从美的角度出发来欣赏课文。因此,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引导能力和挖掘美的能力。
  作家将自身的审美理想灌注于文学作品中,将自己眼中的自然事物、社会生活描绘出来,是人性的艺术环境,包含着真善美的审美情感[2]。以《我与地坛》一文为例,作者走进地坛时正处在人生的最低谷,双腿残疾,前路渺茫,毫无方向,于是某一天摇着轮椅走入地坛,在地坛的陪伴下走过了十五年,十五年间作者地坛互为陪伴,看着人来人往,花开花落,不断的思考,最终战胜了身体上的残缺,获得了升华。听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母爱的赞扬与感激无不让人动容,面对这样充满生命力的美怎么能不为之吸引。文学作品中有各式各样的美,悲剧之美、朴素之美、哲理之美、和谐之美等,只有引导学生去品味作者笔下的人事物,分析作者的一字一句才能发现其中的美,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感受美
  美的感受是一种心灵上的共鸣,引导学生感受美的方法很多,以阅读课为例,教师可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不再是教师单一的讲解,而是转换为创意论辩课或学习交流会;以作文课为例,教师可转变形式,先让学生口头“写作文”,在全体师生的讨论与交流中产生共鸣,再进行创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开展探究式、合作式、鉴赏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机会与情境,使学生在探索中感受美[3]。课堂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创造出惹人深思的氛围,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够创造出愉悦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审美的情趣。所以,教师应注意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克服乏味枯燥的问题,增加风趣、生动等要素,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带动学生的情绪,并以恰当的语调与丰富的情感触动学生,如有必要可使用辅助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文为例,教师可向学生播放朗读的录音或是与课文有关的美好景象,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感受完这种令人愉悦的美感后,让学生朗读课。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句子,人们第一眼看到这个句子的感受就和海子一样,温暖、美好,让人心生向往,同时也是海子对尘世留下的美好祝福。让学生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美好画面,进入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作者心中的那份悲凉。
  3.创造美
  语文教学不单只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创造美也十分重要,也是最终的目的。创造要求发散思维,冲破束缚,释放个性,充分的挖掘自身的潜能,通过想象与联想获得情感体验[4]。人们发现美的能力是通过想象实现的,而不是单纯的通过眼睛来观察,欣赏美与创造美需以想象力作为基础,当人们口中念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想象到的是蔚蓝的大海与暖洋洋的春天,因为想象而感受到作者描绘的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体验,进行审美创造,并注意不可让所谓的标准束缚了学生,即便回答并不“标准”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毕竟同样的事物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此外,教师可适当进行文化美育拓展,以对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了解为基础,以鲜活的例子供学生实践,促使学生调动其创造力与想象力,将平日所学化作创造,以个人的真实感受进行美的创造。
  4.结束语
  现阶段,不少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甚至一些教师也欠缺审美的意识。为了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教师需正视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推动其个人品德的修养,为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郭焕梅.语文教学中审美观的培养[J].散文百家,2015(05):70+44.
  [2]刘润玉.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J].文学教育,2015(05):72.
  [3]柯燕芳.感悟诗歌形象走进美育殿堂的思考与探索[J].成才之路,2015(23):32-33.
  [4]苗会朋.浅议把“美”引进高中语文课堂[J].科学中国人,2015(09):292.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一则议论,引发一、二、三点看法:一、作文启蒙最重要;二、作文兴趣最关键;三、真实感人最根本。  〖关键词〗议论 想到 作文 启蒙 兴趣 真实感人  【中图分类号】G633.3  网上曾流传着这么一则议论:  作文内容虚假、空乏,千人一面,看不到真实的生活等。如果在高考作文中大面积出现这种现象,小学语文教师是难辞其咎的。因为这些毛病在小学生的作文中也常会出现,甚至可以说,这些毛病是在小学
研究目的:通过对活髓牙进行不同根尖止点的根管预备和充填,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并以根管治疗期间疼痛(endodontic interappointmentpain,EIAP)作为观察一周疗效的指标,成功率为1
高职院校也是培养我国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各专业的思政教育也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现在大都停留在表面,这种做法对培养学生的道德
大学生正处在心智发育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发育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发生变化.社会潮流思想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理想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机用镍钛器械进行根管预备时根尖孔碎屑溢出量及所需操作时间的差异。  研究方法:选取因正畸拔除单根管离体牙共40颗,随机均分为四组(n=10),分别采用四种机
摘要:运用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提供实例—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生物进化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1.设计思路  用故事情境法讲述达尔文的生平,让学生懂得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执着精神。利用探究性学习的实例,让学生讨论后分析将达尔文生物进化的观点。以桦尺娥的黑化和狗的进化为例区别自然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音乐已经是人们享受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还是收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在人才培养的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人才,高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只有这样思考才能满足社会发展中各行业的需求。一、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⑥系统以压缩干净空气作为起升驱动,橡胶气袋可达到食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