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一枚重磅炸弹在国内主板市场被引爆:精英集团于2007年9月28日对讯宜国际增加投资1200万美元,持股比例由原33.45%增加至55.95%,并由此实现对讯宜国际控股。精英集团也由此正式介入市场渠道的最前线,与讯宜的主板渠道业务成功整合,获取对渠道更多的控制权,以期达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拓展内地市场的目标。同时,为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原精英主板中国区人员与原讯宜国际主板事业部合并,目前中国区的精英主板业务团队由精英电脑渠道事业总经理简志龙主导,由精英中国区渠道业务和市场总监杨宗祥统筹,这意味着精英主板将彻底实现主板渠道的扁平化,精英主板也由“总代时代”进入“厂商时代”。
总代,助长还是制约?
成立于1992年的北京讯宜,正是因为1995年时拿到了我国台湾主板一线品牌——精英主板的内地总代理权从而得到快速发展,并在2003年经宝成集团(精英股东)和精英电脑的全力支持与注资后更名为讯宜国际,正式迈向国际化发展。可以说讯宜国际能在今天跻身内地五大渠道商之列,拥有十几家知名厂商、近千款产品的代理权以及千余家核心分销商和1300余家讯宜IT放心店,与精英集团的巨大支持是分不开的。当然,精英集团也凭借着讯宜在渠道内的影响力和经销商资源,内地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甚至内地主板业务成绩占据了其全球市场的重要比例。
然而,厂商和代理商之间的矛盾,永远是市场中很敏锐的话题。由于讯宜在地方上采取的多家代理策略,使得同城代理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而产生了恶性竞争。在这种竞争中最常见的压价出货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精英主板的出货量,但前提是压缩的利润更多的需要由精英来买单。于是导致了厂商希望经销商能多卖精英主板,但代理商却回过头来讨价还价。2007年初,精英主板悄然对渠道进行了一次整改。拿成都市场来说,由讯宜方面负责协调,原精英在成都的三家代理以世纪中心牵头,金鹰、商达入股的形式,成立了一个新公司——金世商达,专职负责精英旗下产品在成都的营销。
然而这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总代理权依然在讯宜手中,显然精英还是无法随心所欲地放开手脚。当总代手中的权限太大,对于厂商而言在能够保证上传下达的执行力的同时,也会对厂商的市场策略造成负面影响。比如说,当精英想要迅速铺货新品,而讯宜手中存货没有卖光,那么讯宜自然希望能先卖光手中存货再铺新品,而当新品上市时却已是“旧品”,错过了最佳销售时机;此外,总代这层中间环节的利润分配也会导致零售产品的最终价格很难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精英重拾性价比武器
精英集团增资讯宜国际实现全面控股之后,其在国内的渠道架构也等于实现了扁平化,基本与华硕、微星在国内的城代体系相近。尽管精英集团中国区的主板业务目前还处于一个调整期,新的价格策略并未出台,但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和策略,经销商和最终消费者都充满了期待。让我们把大家对这次整合的种种问题抛给精英中国区渠道业务和市场总监杨宗祥先生(以下简称“杨”),请他来作出详尽的解答。
MC:在双方的事业部进行整合之后,接下来你们有哪些计划?
杨:我们目前最急需做的有三件事,第一是对产品价格和定位进行重新调整;第二是对整合后的部门人员进行调整;第三是在年底确定新的价格策略以及内部管理制度和经销商的返点制度。
MC:您认为这次整合对于精英最大的益处是什么?
杨:我们可以更好的服务客户,在定价策略方面拥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且市场反映能力也可以做到更及时、有效。同时,可以直接从经销商处及时得到各种反馈,也将使我们的市场策略收到更好的效果。
MC:在定价策略方面,精英集团目前是否有了明确的计划?
杨: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会调整原来的定价体系,将原本属于总代的利润进一步调低,使产品价格更具优势的同时,确保下级代销商与消费者的更大利益。内地主板市场不像其它国家和地区那么成熟和稳定,品牌第一并不一定是市场第一,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把性价比、服务都做好才会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目前精英P35主板已经做到了799元,P33做到了699元,接下来我们希望将C68做到C6l跌价以前的价格。
MC:在精英主板渠道整合之后,售后服务上与以前相比会有什么变化吗?
杨:以前精英主板的售后服务是精英集团负责两年,讯宜负责一年。现在的不同之处就是精英集团独立负责三年的质保承诺,可以说精英主板的售后服务只会比以前做得更好。
MC:那么明年精英主板业务的目标是怎样的?
杨:2008年内地DIY市场主板的整体销量预计会在1600万片左右,我们希望能达到全年200~250万片主板的销量。到2010年,我们希望能占到整个内地主板市场份额的30%。
总代,助长还是制约?
成立于1992年的北京讯宜,正是因为1995年时拿到了我国台湾主板一线品牌——精英主板的内地总代理权从而得到快速发展,并在2003年经宝成集团(精英股东)和精英电脑的全力支持与注资后更名为讯宜国际,正式迈向国际化发展。可以说讯宜国际能在今天跻身内地五大渠道商之列,拥有十几家知名厂商、近千款产品的代理权以及千余家核心分销商和1300余家讯宜IT放心店,与精英集团的巨大支持是分不开的。当然,精英集团也凭借着讯宜在渠道内的影响力和经销商资源,内地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甚至内地主板业务成绩占据了其全球市场的重要比例。
然而,厂商和代理商之间的矛盾,永远是市场中很敏锐的话题。由于讯宜在地方上采取的多家代理策略,使得同城代理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而产生了恶性竞争。在这种竞争中最常见的压价出货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精英主板的出货量,但前提是压缩的利润更多的需要由精英来买单。于是导致了厂商希望经销商能多卖精英主板,但代理商却回过头来讨价还价。2007年初,精英主板悄然对渠道进行了一次整改。拿成都市场来说,由讯宜方面负责协调,原精英在成都的三家代理以世纪中心牵头,金鹰、商达入股的形式,成立了一个新公司——金世商达,专职负责精英旗下产品在成都的营销。
然而这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总代理权依然在讯宜手中,显然精英还是无法随心所欲地放开手脚。当总代手中的权限太大,对于厂商而言在能够保证上传下达的执行力的同时,也会对厂商的市场策略造成负面影响。比如说,当精英想要迅速铺货新品,而讯宜手中存货没有卖光,那么讯宜自然希望能先卖光手中存货再铺新品,而当新品上市时却已是“旧品”,错过了最佳销售时机;此外,总代这层中间环节的利润分配也会导致零售产品的最终价格很难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精英重拾性价比武器
精英集团增资讯宜国际实现全面控股之后,其在国内的渠道架构也等于实现了扁平化,基本与华硕、微星在国内的城代体系相近。尽管精英集团中国区的主板业务目前还处于一个调整期,新的价格策略并未出台,但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和策略,经销商和最终消费者都充满了期待。让我们把大家对这次整合的种种问题抛给精英中国区渠道业务和市场总监杨宗祥先生(以下简称“杨”),请他来作出详尽的解答。
MC:在双方的事业部进行整合之后,接下来你们有哪些计划?
杨:我们目前最急需做的有三件事,第一是对产品价格和定位进行重新调整;第二是对整合后的部门人员进行调整;第三是在年底确定新的价格策略以及内部管理制度和经销商的返点制度。
MC:您认为这次整合对于精英最大的益处是什么?
杨:我们可以更好的服务客户,在定价策略方面拥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且市场反映能力也可以做到更及时、有效。同时,可以直接从经销商处及时得到各种反馈,也将使我们的市场策略收到更好的效果。
MC:在定价策略方面,精英集团目前是否有了明确的计划?
杨: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会调整原来的定价体系,将原本属于总代的利润进一步调低,使产品价格更具优势的同时,确保下级代销商与消费者的更大利益。内地主板市场不像其它国家和地区那么成熟和稳定,品牌第一并不一定是市场第一,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把性价比、服务都做好才会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目前精英P35主板已经做到了799元,P33做到了699元,接下来我们希望将C68做到C6l跌价以前的价格。
MC:在精英主板渠道整合之后,售后服务上与以前相比会有什么变化吗?
杨:以前精英主板的售后服务是精英集团负责两年,讯宜负责一年。现在的不同之处就是精英集团独立负责三年的质保承诺,可以说精英主板的售后服务只会比以前做得更好。
MC:那么明年精英主板业务的目标是怎样的?
杨:2008年内地DIY市场主板的整体销量预计会在1600万片左右,我们希望能达到全年200~250万片主板的销量。到2010年,我们希望能占到整个内地主板市场份额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