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曾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然而,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当代社会,频发的消费安全问题已对人的存在造成了极大威胁。在生理和心理上,当代人都不可避免地承受着巨大的挑战与惶恐。
关键词 感性存在 消费安全 现代性 超感性
当前,频发的消费安全问题所昭示出的是:“超感性”的当代突起与作为“感性对象性存在”的“人”的重度遮蔽。由此,马克思的感性存在论题所开示出的感性存在论域便成为了我们批判反思现代性消费安全问题视域的尚佳之选。
一、当代生存境遇:“命运般的”消费安全之困
“我们还能吃什么?”已成为当前人们最关切的问题之一。这并非简单的一问,它透露出的是人们食不得安的惶恐与忧虑,更透露出人所处的当代境遇是何等危险。“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作为满足人体最基本生理需求的物质,直接关切人的生命。如果连最起码的、攸关生命本身的食品消费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我们还能希求消费的别的什么方面能得到安全保障吗?除食品安全问题外,保健品和药品、护肤品和化妆品、服饰、建筑家装、电器和厨卫用具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消费安全问题。
二、“超感性”的当代神话与感性对象性存在—人的重度遮蔽
时不时爆出的消费安全问题,貌似一个个独立的偶然的外部事件。如果这样认为,便是被表象蒙蔽了,没有看出“这种似乎偶然的外部情况在多大程度上仅仅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过程的表现。” 资本具有自我增殖的本性,“只要听任资本的自然趋向,积累一般说来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而资本的这种自然使命恰恰是通过竞争来为自己开辟自由的道路的。” “在这种竞争中,商品质量普遍低劣、伪造、假冒、无毒不有”, “工业的宦官(即生产者)顺从他人的最下流的念头,充当他和他的需要之间的牵线人,激起他的病态的欲望,默默盯着他的每一个弱点,然后要求对这种殷勤服务付酬金”, 恰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是必然的结果
资本增殖自身的自然趋势驱使资本逐利者肆无忌惮起来,托·约·邓宁有言,“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资本利润面前,当代人不再是能动的“感性对象性存在”,而只是被当做并事实地命运般得充当着特定环境的承受者。在消费中,“人”被动、异化、迷失,被超感性的资本强力意志篡夺了其应有的消费的主体性地位。消费的形式上的自由掩盖了事实上的不自由。由此可见,当代人生存境遇——“命运般的”消费安全之困,其实质就是资本强力意志对作为消费者的人的漠视,亦即超感性的当代神话—资本强力意志对感性对象性存在—人的遮蔽。
当代人首先被作为带来利润的消费者,其次才被作为肉体的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的前提首先被遗忘了,在资本利润面前,逐利者似乎可以忘乎所以地对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感性的的人滥施“百毒”而不必担心其中毒或是早死。还必须指出的一点是,“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是自为的存在着的存在物,……。他必须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并表现自身” ,人之为人的自为存在与自我确证性在当代“消费自由”的形而上学神话学中已沦丧殆尽。人成为物的附庸,沦为无异于物的存在的“非对象性存在物”,亦即沦为“抽象的人”或“非人”。
三、消费的人的主体性自返:破除“超感性”的当代神话
为命运般的消费安全问题所围困的当代生存处境,的确给作为消费者的人地位翻转的可能性很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于此完全无能为力。问题的关键首先在于自觉:首先,要清醒意识到当代“超感性”神话的形而上学性及其遮蔽“人”的危险,要知道“非人”这种状况是否应该持续不变。
作为消费者的人之所以变成资本强力意志的附庸,回不到自作主宰的主体地位,是因为我们没有自觉主动地进行这种返回。此前所进行的所谓抗争,从来只不过是象征性的骚动。消费中的人并没有本真地自我确定为主体,而是一再向资本强力意志妥协退让。频发的无处不在的消费安全问题,尤其是由此所带来的严重生命危机,使我们越来越感到实质性反抗与极力挣脱当代生存危境的必要了。
然而,如果只是意识到,而不将哲学变革思想归之于“道路”并从而辨明之、开启之,那么这样的哲学变革,也就不可避免地再度落入费尔巴哈哲学的窠臼。因为“只要人们从Egocogito(我思)出发,便根本无法再来贯穿对象领域;因为根据我思的基本建制(正如莱布尼茨根据单子的基本建制),它根本没有某物得以进出的窗户。” 海德格尔也曾明确指出过费尔巴哈所越不过的界限:费尔巴哈不能找到从他自己所极端厌恶的抽象王国通向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的道路。而人的当代处境——作为自身存在之首要前提的生命存在之危已不再容许现实“道路”的虚无。何以“从抽象王国通向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呢?
关键词 感性存在 消费安全 现代性 超感性
当前,频发的消费安全问题所昭示出的是:“超感性”的当代突起与作为“感性对象性存在”的“人”的重度遮蔽。由此,马克思的感性存在论题所开示出的感性存在论域便成为了我们批判反思现代性消费安全问题视域的尚佳之选。
一、当代生存境遇:“命运般的”消费安全之困
“我们还能吃什么?”已成为当前人们最关切的问题之一。这并非简单的一问,它透露出的是人们食不得安的惶恐与忧虑,更透露出人所处的当代境遇是何等危险。“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作为满足人体最基本生理需求的物质,直接关切人的生命。如果连最起码的、攸关生命本身的食品消费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我们还能希求消费的别的什么方面能得到安全保障吗?除食品安全问题外,保健品和药品、护肤品和化妆品、服饰、建筑家装、电器和厨卫用具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消费安全问题。
二、“超感性”的当代神话与感性对象性存在—人的重度遮蔽
时不时爆出的消费安全问题,貌似一个个独立的偶然的外部事件。如果这样认为,便是被表象蒙蔽了,没有看出“这种似乎偶然的外部情况在多大程度上仅仅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过程的表现。” 资本具有自我增殖的本性,“只要听任资本的自然趋向,积累一般说来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而资本的这种自然使命恰恰是通过竞争来为自己开辟自由的道路的。” “在这种竞争中,商品质量普遍低劣、伪造、假冒、无毒不有”, “工业的宦官(即生产者)顺从他人的最下流的念头,充当他和他的需要之间的牵线人,激起他的病态的欲望,默默盯着他的每一个弱点,然后要求对这种殷勤服务付酬金”, 恰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是必然的结果
资本增殖自身的自然趋势驱使资本逐利者肆无忌惮起来,托·约·邓宁有言,“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资本利润面前,当代人不再是能动的“感性对象性存在”,而只是被当做并事实地命运般得充当着特定环境的承受者。在消费中,“人”被动、异化、迷失,被超感性的资本强力意志篡夺了其应有的消费的主体性地位。消费的形式上的自由掩盖了事实上的不自由。由此可见,当代人生存境遇——“命运般的”消费安全之困,其实质就是资本强力意志对作为消费者的人的漠视,亦即超感性的当代神话—资本强力意志对感性对象性存在—人的遮蔽。
当代人首先被作为带来利润的消费者,其次才被作为肉体的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的前提首先被遗忘了,在资本利润面前,逐利者似乎可以忘乎所以地对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感性的的人滥施“百毒”而不必担心其中毒或是早死。还必须指出的一点是,“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是自为的存在着的存在物,……。他必须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并表现自身” ,人之为人的自为存在与自我确证性在当代“消费自由”的形而上学神话学中已沦丧殆尽。人成为物的附庸,沦为无异于物的存在的“非对象性存在物”,亦即沦为“抽象的人”或“非人”。
三、消费的人的主体性自返:破除“超感性”的当代神话
为命运般的消费安全问题所围困的当代生存处境,的确给作为消费者的人地位翻转的可能性很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于此完全无能为力。问题的关键首先在于自觉:首先,要清醒意识到当代“超感性”神话的形而上学性及其遮蔽“人”的危险,要知道“非人”这种状况是否应该持续不变。
作为消费者的人之所以变成资本强力意志的附庸,回不到自作主宰的主体地位,是因为我们没有自觉主动地进行这种返回。此前所进行的所谓抗争,从来只不过是象征性的骚动。消费中的人并没有本真地自我确定为主体,而是一再向资本强力意志妥协退让。频发的无处不在的消费安全问题,尤其是由此所带来的严重生命危机,使我们越来越感到实质性反抗与极力挣脱当代生存危境的必要了。
然而,如果只是意识到,而不将哲学变革思想归之于“道路”并从而辨明之、开启之,那么这样的哲学变革,也就不可避免地再度落入费尔巴哈哲学的窠臼。因为“只要人们从Egocogito(我思)出发,便根本无法再来贯穿对象领域;因为根据我思的基本建制(正如莱布尼茨根据单子的基本建制),它根本没有某物得以进出的窗户。” 海德格尔也曾明确指出过费尔巴哈所越不过的界限:费尔巴哈不能找到从他自己所极端厌恶的抽象王国通向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的道路。而人的当代处境——作为自身存在之首要前提的生命存在之危已不再容许现实“道路”的虚无。何以“从抽象王国通向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