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敏希在《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第9期《儿童哲学:一种适应道德教育转型的新尝试》一文指出,当下道德教育一再被忽视并以诸多不当的教学方式教授,而儿童哲学以其民主对话的道德情境、重視儿童个性情感的生动素材、灵活多元的提问方式和重视学科融合的创新形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实践智慧生成的新路径。
儿童哲学以团体诘问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在开展过程中通过趣味性的故事、开放性的问答以及民主对话的方式促进儿童实践智慧的生长。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刺激物,它能引起讨论者的兴趣,这是激发儿童求知欲的重要一环。其次,儿童哲学活动鼓励儿童自主发现意义的过程与交换意见的民主氛围,这有利于儿童形成自发的道德情感。以儿童哲学教学方式为依托,以道德教育为主题,实现多学科融合的新模式为我们改变道德教育缺席、弱化的现象提供了新思路。儿童哲学所进行的尝试展现出其对道德教育转型的积极呼应,它提供了有利于儿童实践智慧生长的教学方式,也为道德教育的开展赢得了更大的空间,在诸多“有用”的学科中凸显出“无用”之学的价值。
儿童哲学以团体诘问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在开展过程中通过趣味性的故事、开放性的问答以及民主对话的方式促进儿童实践智慧的生长。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刺激物,它能引起讨论者的兴趣,这是激发儿童求知欲的重要一环。其次,儿童哲学活动鼓励儿童自主发现意义的过程与交换意见的民主氛围,这有利于儿童形成自发的道德情感。以儿童哲学教学方式为依托,以道德教育为主题,实现多学科融合的新模式为我们改变道德教育缺席、弱化的现象提供了新思路。儿童哲学所进行的尝试展现出其对道德教育转型的积极呼应,它提供了有利于儿童实践智慧生长的教学方式,也为道德教育的开展赢得了更大的空间,在诸多“有用”的学科中凸显出“无用”之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