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贡砖:撑起一座皇城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p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块看似普通的临清贡砖,要经历二十多道制作工序,承载着五百多年的漫长历史。如今,在机遇和困惑交织的新环境中,临清贡砖期待着浴火重生。
  在中国史学界,有“水上漂来的北京城”一说,意思是历史上京城皇族的衣食住行所需,大都是从富庶的江南地区通过京杭大运河“漂”过去的。其中,作为“住”的宫殿城池,营建所需的贡砖则主要来自大运河沿岸的一座城市——山东临清。
  打开临清地图,可以看到大运河临清段两岸分布着诸如东窑、西窑、张窑、陈窑等村落,它们都是以古窑地的官窑名来命名的;走在临清的大街小巷,也不时可以听到“临清的贡砖,北京的城,紫禁城上有临清”的民谣。五百多年来,临清贡砖经历了“官窑万垛青烟袅”的鼎盛,也经历了火尽灰冷的衰落,如今重新燃起的窑火又点燃了临清贡砖复兴的希望。一路走来,临清贡砖的命运起伏跌宕,让人唏嘘不已。
  为什么是临清
  公元1406年到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为迁都北京大兴土木,临清烧制的城砖被钦定为贡砖,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此后,北京皇城的陆续修缮与增建也一直延用临清贡砖。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临清贡砖,就没有现在的北京城。
  当时,在北京已有砖瓦窑的情况下,建造皇家宫殿所需要的贡砖,为什么还要在距离北京几百公里之遥的临清烧造呢?临清市博物馆馆长魏辉为我们解答了这个疑问。原来,临清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上,黄河水的反复冲刷,留下了大量的淤积土。这种土沙黏适宜,细腻无杂质,一层红、一层白、一层黄,当地人俗称“莲花土”。用这种土烧成的砖“击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为全国所独有。此外,临清傍临运河,运输也很方便。据魏馆长介绍,在明清时期,除了专用运输船之外,朝廷还规定路过临清码头到京城的其他漕运船只也要“义务”捎带贡砖,通常官船必须捎带贡砖40块,民船、商船必须捎带20块,如有违者会遭重罚。
  如今,在临清当地仍保留着一些用贡砖建造的建筑,最有名的当属建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的舍利宝塔,虽然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雨,但是这座六十多米高的古塔如今仍然挺立在大运河河畔,墙体坚固如初。
  登上张窑村西边的运河大堤,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堤内河滩上有一个个微微隆起的土坎,魏馆长告诉我们,它们都是官窑遗址。在明清鼎盛时期,临清大运河两岸的官窑总数有三百多座,绵延六七十里,十多万窑工一起烧窑,场面蔚为壮观。
  在那个时候,一座官窑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小王国,窑场门两侧竖立着御赐的虎头牌和黑红棍,凡有私闯窑场或在窑场闹事者,用黑红棍打死,窑主可以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因此,经常有因作奸犯科而被官府通缉者逃到临清的官窑避祸,只要被窑主收留,即可确保平安无事,至今在临清当地还流传着“打架上官窑”的俗语。“在清代,皇帝还赐窑主黄马褂,那可是一个家族至高无上的荣耀。”魏馆长说。
  严苛的制作技艺
  景永祥是临清贡砖的第四代传人,他从十几岁开始学做贡砖,几十年下来,凭借着父辈们的口传心授和自己的潜心琢磨,掌握了最纯正的贡砖烧制技艺。1996年,景永祥在临清西陶屯建起了永祥贡砖厂,恢复了一度在临清绝迹的贡砖生产。2008年,“临清贡砖烧制技艺”入选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临清永祥贡砖厂也被当地政府确定为技艺传承示范基地,今年已经76岁的景永祥被评为该技艺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
  永祥贡砖厂的砖窑建在一条灌溉用的小河边,一共有8座,看上去犹如8座小山。和普通的小红砖厂不一样,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有的在往模具里扣砖坯,有的在清理砖窑准备烧新砖,有的守着正在烧砖的砖窑,随时添煤,三十多亩大的生产场地显得井然有序,一点也不嘈杂。
  身为董事长的景永祥穿着一双土布鞋,头发和身上那件宽大的白衬衫差不多一样白,他正挽着袖子指导一位工人扣砖坯,时不时地弯腰仔细看看。他笑着告诉我们:“虽然如今什么都用机器生产,但是制作传统的临清贡砖必须用手才行。一块烧制好的大贡砖差不多有50斤,刚做好的砖坯接近70斤。我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只好当个‘技术顾问’。”
  在景永祥的身后,不时上演着这样的场景:一位赤裸上身的壮汉从高高的泥堆上割下一大块湿泥,接着用钢叉铲起用力摔在地上,然后又铲起来接着摔,如此反复十几次之后,这块泥被丢在一边置之不理。见我们看得一愣一愣的,景永祥说,这道工序叫醒泥,摔打一是为了把泥土“唤醒”,二是为了去除泥中的气泡,使烧成的贡砖质地更加紧实。连对泥料的处理都如此讲究,难怪临清砖能成为御用之物。
  事实上,除了醒泥,制作临清贡砖的传统技艺还包括选土、碎土、澄泥、熟土、制坯、晾坯、验坯、装窑、焙烧、洇窑、出窑等二十多道工序,并且每道工序都极其讲究,机器无法代替,全靠技艺精湛的匠人掌握。“比如制坯,既是力气活,又是技术活。一块泥料重达七八十斤,没点力气举都举不起来。但是光有力气也不行,扣坯的时候必须一次扣满整个模具,四角四棱要填满、填实,不能有任何缺陷。”
  制作好的砖坯需要整齐码放晾晒。以前,在晾晒砖坯时,工匠还要在上面盖上戳印,标明烧造年代、督造官员、窑主和工匠姓名等信息,便于日后的工程监理,出了问题也能第一时间追查到责任人。
  干透的砖坯经过严格检验后,就可以装窑焙烧了。以前,烧贡砖使用豆秸当燃料,因为豆秸油性大,火力很旺,烧出的砖青黑透绿,成色漂亮。如今,因为找不到充足的豆秸而改用煤当燃料。烧一窑砖通常需要1个月时间,不过烧到二十多天的时候就要停火,几天后等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再在窑顶封土,然后慢慢注水,开始洇窑。正是因为有了洇窑这道工序,烧出来的贡砖才呈现出豆青色,温润如玉。景永祥说,什么时候停火最关键,学问大得很,火候掌握不好,烧制出的贡砖质量便会大有不同。“我都是通过闻烟味来确定停火的时间,当窑里散发出来的烟闻起来‘香喷喷’的时候,就可以停火了。”为什么我们闻起来很刺鼻难闻的窑烟,老人会觉得“香喷喷”?在不同的焙烧阶段,窑烟的味道究竟有何不同?虽然我们一再追问,但老人总是以“这是商业秘密,不可外传”为由避而不答。   经过这样一整套复杂的烧造工序,一块临清砖就诞生了。景永祥带我们到一个刚刚烧制好的砖窑内,他随手拿起了两块小青砖,互相敲了敲,声音清脆悦耳,犹如铜音。“只有咱们临清砖才能敲出这么好听的声音。”景永祥骄傲地说。
  订单大,但是不敢接
  如今,永祥贡砖厂8个砖窑的年生产量达70万块。不过,相比每年接到的订单,这样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很多时候,面对慕名前来订购古法贡砖的客户,景永祥只好“忍痛割爱”。2013年,台儿庄古城启动修复计划,曾向永祥贡砖厂订购300万元的贡砖,不过由于砖厂产量有限,一时又无法扩大生产规模,不能在指定时间交货,景永祥最终放弃了这个订单。“在别人眼里是一块肥肉,但是在我手里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景永祥无奈地说。
  清末以后,随着北京城建设基本结束,失去“政府采购”的临清贡砖一时断了销路,各大官窑纷纷停窑。到了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故宫、天坛等古建筑先后展开维修,派人到临清购买青砖,结果失望而归,因为历史上曾经名震全国的临清贡砖,当时已经没人再烧。进入90年代后,全国各地都开始重视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甚至有的地方干脆兴建仿古建筑,由此催生了一个庞大的青砖市场。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景永祥曾向当地政府申请征地,不过,因为砖厂四周都是受保护的耕地,因此报告提交了几次都没有批准下来。“临清贡砖一直采用纯手工制作,至今也无法采用机械化生产,只能靠新建砖窑来提高产量,如果征不了地,一切都是空谈。”更让景永祥感到不是滋味的是:一方面,由于场地限制等原因不能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眼看许多大单找上门来也不敢接;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前景看好,临清又冒出了好几家青砖厂,部分砖厂急功近利不按照传统工艺进行生产,不仅大大降低了所产青砖的质量,并且靠打低价牌相互抢生意。“要比质量,我家烧的贡砖谁也不怵,但是因为成本高,和一些偷工减料的低成本青砖相比,竞争力反而不强。”前不久,某地复建古城门搞招标,景永祥的贡砖因为单价比别人高两到三元,最后只能“铩羽而归”。
  临清市博物馆原副馆长马鲁奎对临清贡砖的现状也充满了忧虑。他曾考察过河北省南宫市一家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青砖厂,其所在的地方政府对这家砖厂非常重视,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青砖厂发展得非常好,长期为故宫烧砖。此外,这家砖厂还将青砖出口到了日本、韩国等国家。“可笑和可悲的是,临清作为明清时期全国最大的贡砖生产基地,如今已被别人甩在了屁股后面!没有什么事比守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却不能充分利用更令人心痛和惋惜了。”
  此外,仅靠一家贡砖厂,仅靠父传子、师传徒的传承方式来延续临清贡砖制作技艺,从长远来看,其传承结局也让人堪忧。
  头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誉,脚踩得天独厚的制砖泥料,肩扛“撑起北京皇城”的盛誉,恰逢全国各地兴建仿古建筑的商机……很多人都会据此推断,临清贡砖一定能快速做大做强,然而这种“顺理成章”的想象,常常被现实击得粉碎。纵观全国,任何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产业化,背后都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如果仅靠民间传人自发闯市场,很难做大做强。
  临清贡砖,这门传承了数百年的民间技艺,正期待着焕发新生。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生活。近年来,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语文教育者始终不渝地对写作教学进行研究,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学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导致写作素材的单一和匮乏。此类现象长期存在,不但延长了写作教学的瓶颈期,也必然会影响学生写作能力地提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所
《检察风云》:徐先生,您至今仍一袭旧衣,居住在未装修的老宿舍楼里,却在百岁诞辰自愿捐献出自己的稿费积蓄100万元,设立“中玉教育基金”,资助贫困学子。您一生洁白朴素,这100万元积蓄,可谓您一生的心血。您就没有想过为您心爱的重孙留一笔跨洋留学的经费?或为自己留一份经济保障?  徐中玉:我1915年2月15日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华士镇一个清贫的家庭。我从小就体验过贫穷的滋味,家里没有一间房、一亩地。两个
英语是中等卫生专业学校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它对于中西医交流、西医深造、医疗医护水平提高起着“桥梁”、“纽带”和“推动器”作用。但是,由于大多数中专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医用英语专业性又强,使英语课的教与学矛盾突出。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是个普遍存在的严重的问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结合卫生学校英语课程的特点,归纳七种英语教学的组织形式,就教于大方之家。
Meeting your ancestors单元主题是考古学,涉及历史和人类学。这个话题是学生所陌生且不感兴趣的,怎么才能让我的课既达到我的教学目标而且又有趣味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所要思考的。而且在我上这堂课之前,学生没有任何的单词基础,是完完全全的一节新课。这些问题该怎么去解决?  一开始想到此话题是提及祖先的,我可不可以以清明节来导入呢?结果发现效果不好,话题也很沉重,以失败而告终。
“天上不会掉馅饼”。2014年1月10日,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批捕的犯罪嫌疑人范文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再一次印证了这个道理。烟台“小军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范文峰等人以投资香港好合易餐饮公司、国际奢侈品“安娜苏”等项目为幌子,以签订借款协议为手段,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大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目前已有750人报案,认定涉案金额达4.5亿元。  烟台市芝罘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对该案的引导侦查与审查
【内容摘要】课外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要求,长期以来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新课改背景下,面对课时减少的窘境,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 英语 课外阅读  初中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视野、了解异域文化,还能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增强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初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有很多误区,如缺乏学习兴趣
这个世界,没有人会为懦弱埋单。  懦弱是什么呢?是羊的绵软,是鼠的惊怯,是鼬的疑惧,是忍气吞声,是苟且偷安,是临阵脱逃,是浩瀚的词汇里,所有最没出息的词的结合体。  懦弱的人,身体活着,精神早已遁于尘外,而灵魂,只好在窝囊中坐化。  三千里江山,不畏风狂,不惧雨骤,不怕潮涌,不惊栗于一切寒霜雷电,是的,全无畏惧。仅是因为,这江山的内里,是血性,是刚强,是坚硬的骨,是不屈的魂。  这个尘世,所有的尊
【内容摘要】大部分学生上高中后物理成绩一落千丈,究其原因主要是高中物理的解题思维能力要求远高于初中的解题思维能力要求,而学生仍然习惯用初中的死记硬背套公式的机械学习法,显然是吃不消的。如何有效培养高中生的物理解题思维能力?大量的一线名师实践证明:高中物理解题离不开物理模型思维能力,因此要提高解题能力应从建模、识模、用模的能力培养入手。  【关键词】物理模型 物理解题 模型解题 有效策略  大部分学
初见梁平竹帘,似是毕生所学,亦不可描绘这“天下第一帘”的精细和绝妙。对竹帘了解得越多,越是惊奇:要有怎样一颗细腻的心,要有怎么一双灵巧的手,才能将挺拔的竹编织成细如毫发,密如青丝的帘子。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编织它们的,是一位健硕的老人。  老人将一根五六十厘米长的青竹简,剖成七八毫米宽的竹条子,仅仅十几秒钟,一条七八毫米宽的青篾便被分成了近五十根如发丝细的竹丝,每根竹丝都细到可以穿进绣花针,叹为观
30年前,琴师20岁,在一个歌舞团拉琴,车技也很出名,领导就让他当了私人司机。过年了,领导要给乡下诸亲戚送年货。装了一车货,让他从一个县开到另一个县。为了赶时间,他的车开得飞快,在一条限速50公里的弯道上,他开出了90迈的速度。然后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听见一声巨响,一辆自行车在眼前飞上了天。他一下傻了。  下了车,在目力所及范围内,只看到一顶草帽,静静地躺在泥土上。领导在很远的地方又找到了被撞的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