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路上,就是理想的生活吗?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yueza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岁那年,我看多了网上的旅行攻略,看着无数美丽的照片,开始蠢蠢欲动。
  我无疑是幸运的,爸妈怕我在路上受委屈,给足了钱。我却总觉得这样不足以彰显特立独行,这样的行走不算真正的在路上。最后,我带着三千元钱和一张硬座火车票,踏上了西去的行程。
  为了省钱省时,所有的车票我都买在了晚上,而且是硬座,这样可以省下四天的酒店费用。我从济南坐到了太原,又从太原坐着古旧的绿皮火车,在满是汗臭味的狭小空间里,忍受着八月份北方的灼热,去了平遥古城。
  平遥,是真的漂亮而又古朴。我手里的相机一刻也没停歇,我蹭着别人团队导游的讲解,只恨不能将所有的文化底蕴一股脑儿地吸收进去。
  我从平遥回到太原,又去了宁夏,骑在骆驼上的那一刻,只觉得这样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握着仅有的三千元,一路从宁夏去到了兰州,最后在西安吃了一碗羊肉泡馍后,坐了21个小时的硬座火车,回到了济南。
  这是多么充实的十二天,我从祖国的东部一路穿行到了西部。在那个还没有微信朋友圈的年代里,我把所有的照片发到了人人网上,引来了无数的称赞和艳羡。
  那一刻,我的满足感甚至比旅行途中的经历还要膨胀。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就一直行走在路上。
  大二时,我翘课三天去了湘西凤凰古城,发人人网的兴奋感甚至超过了旅行的本身。我坐在江边的酒吧里,一遍遍翻看着评论里赞美的语句。
  “你好幸福啊!”“好羡慕你啊!”“这才是人生,好吗?”……
  我笑得合不拢嘴。而最终迎接我的,除了院公告栏里硕大的红色通报榜之外,还有一份三千字的检讨书。
  那一年的期末考试,我是系里的第42名,而入学时,我的高考成绩是全系第3名。
  可是,行走在路上,远比名列前茅要酷得多,我陷入了一种无尽的怪圈中,以至于我总是在从一个地方回来后,渴望去另一个地方。而除了相机里的照片,我仿佛不记得我在那座城市里经历过什么。
  我一边拼尽一切全力省钱,一边想尽办法请假、逃课完成旅行,这让我身心疲惫。我渐渐地在硬座车厢里无法入睡,甚至当我躺在温暖的床上时,耳朵里也总响着轰隆轰隆的火车声。
  20岁出头的我们太过年轻,在这个信息庞杂的社会中怎么都无法找寻自己。我逃脱不出所有人艳羡的目光,也逃离不开他们说起我时惊叹的语调。我只能一直在路上,不停地行走,看起来很酷地行走着。
  大四那年,我被迫停下了脚步。同学有的保了研,有的考了国考,还有的拿到了大企业的录用通知,数不胜数。
  我滞留在原地,第一次无法行走。
  那时候,我才顿悟,我一直行走在路上,却也一直停留在原地。我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单,没有复习备考的准备,只有电脑里存贮的数以万计的照片,和那些在我脑海中恍恍惚惚、难以明晰的景点。
  我停了下来,开始环顾我生活的世界。这个狭小却温馨的宿舍,陪伴了我四年,还有根本不曾一同吃过几次饭的室友,讲台上情绪激昂的教授,甚至校园里那只被喂胖的流浪狗。
  我们为什么要一直走在路上?
  这个世界太过喧哗,仿佛走出去才是最美好的。留在大城市里的青年、在国外学习的同学,还有很多像我一样,觉得世界这么大,应该去走走的人们,或许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什么样的节奏才是最幸福的节奏。
  我们喝多了“鸡汤”,认为年轻,我们要为了梦想奋不顾身,我们要去看看这个广阔的世界,要去领略不同的文化内涵。不论有钱没钱,仿佛不曾行走在路上,就是被这个世界所抛弃的一个。
  誰又可以说不对呢?
  可我们只有二十多岁,我们除了满脸的胶原蛋白和一腔热血,我们凭什么指望一帆风顺,凭什么指望要在这样的年纪里,看遍别人穷其一生无法看遍的美景。
  谁又说宅在家里看剧、看书的日子不好呢?
  朋友圈里的讯息太嘈杂,只要轻轻一刷,总会看到迷人的美景、新购入的口红,还有诱人的美食。好像大家过得都那么悠闲自得,唯独自己晦暗无光,所以遇到什么最新奇的,总要发朋友圈,看着点赞数量的增加,好像也就值得了。
  可生活从来都是最原本的模样,单一而乏味,哪里有那么多绚烂缤纷,哪里有那么多异域时光。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享受当下的同时,去憧憬,去暂留远方。
  现在的我,可以拿着工资,利用年假去任何地方悠闲地度假,不必拥挤在狭小的火车车厢内,不必忍受着青年旅馆里共用的洗漱间。我可以坐在巴厘岛库塔海边的长椅上看日落,可以在塞班的公路上尽情奔跑。虽然我每年只会走在路上十几天,我却觉得,享受当下和偶尔在远方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其他文献
那天,我们只是做实验,给人注射了一支透明剂,人便会变成透明人。  本来,直接拿人做实验是危险的,作为试验品的我也特别恐惧,活生生的一个人,在眼前说没就没了。  可是,等到真的变透明了,看到身边的人迷茫地寻找我的踪迹,又突然觉得特别刺激。所以,无论他们怎么劝诫,让我接受恢复实验,我都没有答应,轻轻松松地便从实验室偷溜出去了。  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对于一个透明人而言尤甚。刚开始我还比较胆怯,可后来我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一个人,不论她生命里的哪一部分拿出来,都让你觉得,你白活了一遭。安乔之于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我第一次听说安乔的大名,是高一尚未分班之时,当大家还在探讨着校花、校草到底是谁的时光里,安乔的名字宛如一股清流,出现在了八卦的浪潮中。  八中的学生会会长、文学社社长,还有着高居榜首的成绩单……我对这样的女生很好奇,言语之间难免带了些酸气。我跟闺蜜说,这样学霸级的姑娘,定然长得难以
古人重视“一面之缘”,叙谈中时有映射,如:“当年,我与令师曾有过一面之缘。”说话之人忆至昔日,多半会对眼前之人加以眷顾,先前有所冒犯,也一并恕了。  这话放今天讲,并以行动“恕”且“眷”,怕也要显酸腐了,落个“迂”字当头。或许时代变了,认识生面孔只是寻常事,就是一个檐下的也没什么情分可讲,你来我往,皆是匆匆过客。以共事为例,有冲突的自不必说,明里梁子,暗中怨怼;人畜无害的也能受累:软柿子任捏,找些
是的,我承认。  我就是那种习惯留东西的人。  于是,当被邀请对这些事物作描述的时候,我乐观极了。  我的确有乐观的理由!家里到处都是这样的东西。  何况这些年,我的珍物有增无减。这样的邀约,让我甚至有了写一本书的念头。  雖然我最终交出的稿件选择了作为音乐人创作时用的笔与制琴师用的刀具为主题,但在此之前,我已经用了三个星期试着去说明八颗干瘪的糖炒栗子对我人生的意义。  而决定写栗子,是忍痛排除了
20世纪80年代,杨蓉莲加入香港电影工业工作,在茶水岗位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人称“茶水莲姐”。  如果不是香港电影圈内人,没人知道莲姐,因为她的工作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管茶水和盒饭,也就是管伙食的。  只要剧组一开工,在演员拍完戏休息期间,莲姐就会提着篮子走进来。篮子里面装着印有演员名字的杯子和面巾,莲姐会熟练地递给他们使用。休息完毕,演员接着拍下一场戏,莲姐便开始洗茶杯准备续茶水
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  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逃离鲨鱼的追捕。但是,在20
“90后”速成大厨杨蒞童,开着一辆公路餐车“玩赚”旅程,不到3年就打造出了中国第一家“自由公路Free Road”品牌,不仅活成了自己最想要的样子,还帮助许多人体验了边玩边赚的快意。一个三明治的启发  杨蒞童1993年出生于济南,从小就梦想做一名职业旅行家。为了攒够旅游资金,他从上大学就开始创业,可几年下来却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他只好向生活妥协,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做了设计师,而这种无趣的生活,让他
提起青蛙,我想大家并不陌生,整天“呱呱”叫着,很弱小的样子。要说这东西能吃人,确实让人难以置信,可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古生物学者戴维·克劳斯等人告诉你——你错了!  戴维·克劳斯等人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发现了一种巨蛙化石,他们给这种奇特的远古巨蛙起名“魔鬼蛙”。该化石长40.6厘米,通过估算,魔鬼蛙活着的时候,肛吻长43~45厘米,拉伸开全长超过1米,重4.5~5千克,甚至更重。  這引起了戴
1994年,约翰·纳什终于迎来了一生中最大的荣誉: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纳什获奖是因为他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市场和竞争传统观念的“非合作博弈论”,而“纳什均衡”理论则是“非合作博弈论”中最耀眼的亮点。  纳什出生的那一年,正是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基本原理,从而宣告博弈论诞生的一年。或许是上天注定,他和诺依曼以及博弈论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8年,大学三年级的纳什同时被哈
她是韩寒和郭敬明的师妹,两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她是学霸,在高考大省山东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考上复旦大学;她是电视综艺节目的常客,参加过《开门大吉》《非诚勿扰》《一站到底》和《超级演说家》。她还是一名射箭教练和“网红”,她是“知乎女神”,她是公众号大咖……但她拒绝所有可能让她更红的名号,坚持“我只是曲玮玮”。    1995年出生的曲玮玮是一名小镇姑娘,童年在小渔村里度过,所以特别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