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问题”学生的再教育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k7978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里,往往会遇到一些看似有“品质问题”的学生,让教师很头疼,无从下手,甚至弄得教师措手不及,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如何教育呢?
  课堂上遭遇“品质问题”学生
  冯老师教授初三年级的语文课,对于经常在课堂中冒出来的一些“插曲”,她很是气愤。
  例如,当讲到古文中的“太守自卫也”这句时,其他学生都在认真地学,某个学生则表现活跃,跟临近座位的学生,左边说说、右边说说,对“自卫”一词大做文章。还有一次,当老师讲到“眸”这个字时,老师说,看你的眼睛,眼睛里的这个东西就是“眸”。结果这个学生冒出一句:“是眼屎。”老师压住怒火,没理他,继续说,“不是眼屎,是眼睛里亮的这种东西”。他又来了一句:“还是眼屎啊。”于是,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后来,老师找这个学生谈话,他看着涂过口红的老师说:“老师你今天可真漂亮呀!嗯,我觉得你越来越漂亮了。”
  冯老师对这个学生心生反感,认为他品质有问题,流里流气。
  从学生的行为看,他对“自卫”一词反应过敏,对“眸”为眼中“屎”津津乐道,对老师涂口红大加夸赞,他似乎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胆量,引起班上的其他学生,关注那些被老师和一般学生认为是“羞于启齿”的行为和事物。他是一种什么心理呢?
  “品质问题”学生的心理需求
  挑战“正统禁忌”,是显示自我的表现 在冯老师看来,当教学中涉及身体、爱情等内容,女生表现出羞涩、腼腆,男生低着头笑,这是比较正常的行为表现。虽然在青春期大家都对性好奇,但是这种念头没必要跟别人说,没必要把这种行为表现出来。避而不谈,心领神会,不愿堂而皇之地讲。而这个学生的言行挑战了正统的禁忌,以大胆的行为冲撞正统的界限,是想通过与众不同来标示自我的存在和自己的勇敢。这个学生的问题在于他处于低自尊状态,家教的缺乏、良好父亲榜样的缺失、在班中较低的学业成绩,都使得他需要通过一些“另类”的言语和行为来提升自尊。所以,他认为自己“流里流气”的言行是引起大家关注的最好方法。在人们都“忌讳”时,他敢于“直言”,在他看来这就叫勇敢。他需要这些外在的眼光,并当作对自己的鼓励和肯定。
  希望可以公开谈论他所关心的话题 有一年夏天,笔者曾带过一个被班主任认为是有行为问题的小学生团体,通过戏剧的方式来对其行为进行干预。这个小团体中都是男生。有一个六年级的男生常出粗口,有时与同学发生肢体冲突。在活动中,会把短裤突然拉下来,然后又拉回去。有几次他大声叫,说别人冲撞到了他的小鸡鸡。每个人都讲故事,他讲的故事就是与小鸡鸡有关的故事。在活动结束后,我问他是不是特别关心自己的小鸡鸡,他点头。他的状态反映了他对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关注。与前面那个被冯老师认为是有品质问题的学生一样,他们都希望有人像他们一样了解到这些变化并与他们讨论相关话题,解除他们对自身生理与心理变化中的紧张、焦虑、不安与困惑。家长的避而不谈,教师的绕道而行,同学的秘而不宣,都加重了他们的疑惑与好奇。胆子大的学生会借机打破沉寂,但是往往无人正面而积极地做出回应。
  针对性的再教育
  组织学生开展关于青春期心理的专题讨论 青春期教育在每个学校都有,但是,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的却不多。多数学校都是集体讲座,不能解决学生们的众多困惑。前面的案例中突出地讲了两个胆大而敢说的学生,实际上,那些低头不语的学生心中都有一大堆问题需要指导。他们需要获得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空间和平台,特别需要教师像朋友一样跟他们一道平等地谈论有关性的知识、感受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越是公开严肃地讨论有关生命、尊严、性、健康和幸福的话题,学生就越能获得正确的知识,提升是非判断的能力,学习自尊与自爱,减少其他不健康途径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不要害怕,学生需要这种严肃、关爱的课堂,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表明,学生学习之后,会更懂得自尊与自爱。当然,首先是教师要更新观念。
  变批评为关爱,使用同理心敲开他心中的墙 前面案例中的两个学生是非常典型的缺少正确引导、足够关爱而又受到过多批评的学生,以致他采用不当的方式表达自我,提升自尊,以求心理的平衡。所以,针对这样的学生,首先要从平等的视角,去掉给其贴上的“品质问题”学生的标签,从关心其内心需要入手。就拿第一个案例来说,冯老师曾经找他谈过话,但没有效果,再找他时,他溜之大吉。这说明还没有从内心打动他。其实,打动学生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同理心来理解他。这是作为教师必备的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体察到学生心里的苦痛,让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跟学生一起讨论今后的出路,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的切实关爱,就会自动拆除那堵墙,向教师敞开心扉。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产生作用。
其他文献
是回家乡发展还是留在当地农村学校?新发民族小学的特岗教师杨洋面临两难的选择。一边是学生和学校的挽留,一边是对个人发展前景的担忧,他很纠结。“我真的舍不得这里的学生,可是在这里真的不知道自己未来能有什么发展,和我同期毕业的同学很多已经月薪过万了,而我连一千都没有。”杨洋表示,语气颇为无奈。最终,杨洋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只为谋求更好的发展。  唯一的外来教师  杨洋的家乡在安徽省无为县,2009年毕业于
一个人来到纯净水公司应聘,公司经理问他:“你有什么本事?”他说:“我能向森林中的猴子推销纯净水。”经理不相信,让他先试试。这人来到森林里,找到猴王说:“猴王陛下,请您买我们公司生产的纯净水吧。”猴王说:“用不着,我们有清清的溪水。”这人来到溪边,在那儿办起了一座工厂。先生产装纯净水的塑料瓶和包装箱,将工厂产生的污水排入溪水中,然后又用抽水机将弄脏的溪水抽回一些,经过二三十道工序加工成纯净水……过了
要搞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教师素质的真正提高,必须以深厚的知识底蕴为基础,没有广博的知识作为前提和基础,教师搞素质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掌握广博的知识,不仅是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本职工作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老化周期加速,早在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就在国情咨文中指出:人类知识每5年就翻一番!如今,新的信息技术
政策解读  教育部于1955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由,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减负问题的正式文件。这个还是繁体字的减负文件首次注意到了当时部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文件指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是课业负担过重。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是由于当时所使用的教材有内容过深或分量过重等缺点,使教师掌握教材有困难、学生学习有困难。文件还认为,学生的课外作业繁重和考试
近日,山东济南一家培训机构组织的考研辅导课在市皇亭体育馆进行。该考研辅导班为期1个月,共有约3500名学生同时上课,其中80%的学生来自济南高校。
足球故事  当年,在意大利萨丁岛进行的第17届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决赛中,中国北方一群虎头虎脑的“娃娃兵”以6:5力克法国队,为中国男子足球夺得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冠军,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代表中国参加那届世界锦标赛的是曾获得首届“华晨杯”全国中学生足球联赛总冠军的辽宁沈阳回民中学足球队。这支球队技战术出色,作风勇猛顽强,善打硬仗。在当届世锦赛上,他们与土耳其、芬兰、波多黎各、卢森堡同在一组,以3
刘海峰在2014年5月30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一名中国学生被一所外国大学录取便成为全国性的新闻,总有其内在的原因。美国的深泉学院(Deep Springs College)便是这么一所很容易吸引中国人视听的奇特高校。其实,美国深泉学院既没有一些国内媒体所说的那么牛,也没有一些论者说得那么差。笔者认为,深泉学院是一所特立独行的“牛仔”高校,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另类。这是全世界规模最小的高校,这样
校长下跪是被升学率给逼的  5月21日,怀化芷江杨公庙学校,副校长沈宏木看着学生们认真地做着广播体操,脸上浮现出笑容,“那次以后,学生懂事多了”。沈宏木所说的“那次”,是指5月2日学校发生的“校长下跪”事件。那天,也是课间操时间,校长杨文军突然跪倒在全校700多名学生面前,流着泪劝学生们要好好读书。(5月22日《潇湘晨报》)  杨文军说下跪并不是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差,而是在尝试一种新颖的教育方式,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被媒体问及,如果重回25岁他会做什么。他回答说,他会在回新加坡之前游历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3个地方——美国、中国和印度。这话凸显了新加坡教育下一代的理念核心。教育是这个在714.3平方公里国土上拥有526万城市人口的小岛国家唯一可获得的资源。通过从世界各地吸取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新加坡培养出了追求卓越的文化。大学的国际化、生源的全球化和研究经费的竞争性是新加坡建设世界一流教育体制的核
近日召开的广西教育厅2014年工作会议中获悉,广西将启动高校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试点工作。据了解,广西已启动实施高校分类定位规划评议,起草《广西高校定位发展分类评估办法》,高校分类发展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广西将建立高校分类扶持新机制,筹措建设经费8亿多元,启动高校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试点工作,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并启动高职试点举办本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