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物理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合作者。”下面结合笔者的物理教学实践,就如何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究它、认识它。在物理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设计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兴趣。比如,九年级的学生都知道不高于36V的电压是安全电压,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活动之前,教师安排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的前排桌面上放置了一个日光灯镇流器,一个6V的直流电源、开关,用上述器材连成电路,在镇流器两端各引出一根导线。实验时,让四个学生手拉手,两边的学生抓住引出的两根导线,让学生体验闭合开关前后的不同感觉,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当参与实验的四个学生遭到“电击”之后,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高涨,创新探究的意识就会被调动起来。
二、讲科学发明故事,培养创新精神
仅仅有创新的意识,并不意味着就能获得创新成果,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培养创新精神就是要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冒险的精神;培养坚定不移的成功信念和顽强的创新意志。进行创新活动就是要去做别人没有想过、没有做过或没有做成功的事。物理课堂中,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讲述科学家的发明故事,如:被誉为“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正是冒着生命危险通过风筝实验开创性地证明了雷电的电本质,可以想象,没有敢于冒险的精神,就不可能有新的发现,创新就是有风险的探索活动。又如,爱迪生为了发明实用的电灯,对1600多种耐热材料逐一实验,最终才发明了电灯,对取得成功坚定不移。法拉第在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后,经过10年之久的艰苦努力,才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体现了顽强的创新意志。通过介绍科学家创新探索的故事来感化激励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科学运用教材,锻炼创新能力
1.观察是创新的源泉。精确、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发现的基础。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并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良好的观察习惯指的是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心观察。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科学运用教材设置有意义的情境,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例如:在探究水的汽化规律时,通过设置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水在加热直至沸腾过程中,水温的变化及水的汽化情况,实验后要求每位学生把观察的现象向全班汇报交流,并对成功的观察适时地进行肯定和鼓励,通过热烈讨论,学生对水的汽化规律形成了正确认识。这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观察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乐于观察、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2.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丰富的想象就没有新的发现,想象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要是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幻想,甚至是异想天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提出问题、作出猜想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大胆猜想。比如,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提出的猜想很多:与物体形状、物体受重力的大小、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等,再通过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分组实验,对上述每个猜想逐一进行验证,达到对影响浮力因素的真正理解。显然,有了猜想探索才有方向,研究才有目标,才可能有新的发现。
3.实践是创新的桥梁。初中物理教材安排了很多的探究活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适当指导,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大胆探索。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才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另外,通过开放实验室、开展一些课外探究活动等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4.思维是创新的核心。要获得创新成果就必须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新颖性、灵活性。首先是思维方式灵活,可以是发散思维或收敛思维,也可以是横向思维或纵向思维,甚至可以是逆向思维。其次,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可以全面灵活地运用。此外,还要注重知识迁移能力,要能举一反三,多元求异,进行发散式思维。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物理教材知识浅和涉及面广的特点,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测密度的实验中,测质量时可采用天平,也可采用弹簧测力计;测体积采用量筒,也可采用刻度尺。当然测密度也可利用浮力知识进行测算等等。在测未知电阻的实验中可采用伏安法,也可采用安阻法,还可采用伏阻法,甚至还可采用电阻箱的方法等等。通过学生的设想,方法的交流,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无形之中学生就逐步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思路宽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多了,思维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创新能力便会得到充分展现。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创造锻炼创新能力的机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能得到增强,创新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物理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就一定能得到实现。
一、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究它、认识它。在物理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设计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兴趣。比如,九年级的学生都知道不高于36V的电压是安全电压,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活动之前,教师安排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的前排桌面上放置了一个日光灯镇流器,一个6V的直流电源、开关,用上述器材连成电路,在镇流器两端各引出一根导线。实验时,让四个学生手拉手,两边的学生抓住引出的两根导线,让学生体验闭合开关前后的不同感觉,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当参与实验的四个学生遭到“电击”之后,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高涨,创新探究的意识就会被调动起来。
二、讲科学发明故事,培养创新精神
仅仅有创新的意识,并不意味着就能获得创新成果,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培养创新精神就是要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冒险的精神;培养坚定不移的成功信念和顽强的创新意志。进行创新活动就是要去做别人没有想过、没有做过或没有做成功的事。物理课堂中,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讲述科学家的发明故事,如:被誉为“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正是冒着生命危险通过风筝实验开创性地证明了雷电的电本质,可以想象,没有敢于冒险的精神,就不可能有新的发现,创新就是有风险的探索活动。又如,爱迪生为了发明实用的电灯,对1600多种耐热材料逐一实验,最终才发明了电灯,对取得成功坚定不移。法拉第在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后,经过10年之久的艰苦努力,才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体现了顽强的创新意志。通过介绍科学家创新探索的故事来感化激励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科学运用教材,锻炼创新能力
1.观察是创新的源泉。精确、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发现的基础。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并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良好的观察习惯指的是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心观察。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科学运用教材设置有意义的情境,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例如:在探究水的汽化规律时,通过设置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水在加热直至沸腾过程中,水温的变化及水的汽化情况,实验后要求每位学生把观察的现象向全班汇报交流,并对成功的观察适时地进行肯定和鼓励,通过热烈讨论,学生对水的汽化规律形成了正确认识。这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观察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乐于观察、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2.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丰富的想象就没有新的发现,想象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要是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幻想,甚至是异想天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提出问题、作出猜想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大胆猜想。比如,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提出的猜想很多:与物体形状、物体受重力的大小、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等,再通过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分组实验,对上述每个猜想逐一进行验证,达到对影响浮力因素的真正理解。显然,有了猜想探索才有方向,研究才有目标,才可能有新的发现。
3.实践是创新的桥梁。初中物理教材安排了很多的探究活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适当指导,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大胆探索。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才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另外,通过开放实验室、开展一些课外探究活动等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4.思维是创新的核心。要获得创新成果就必须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新颖性、灵活性。首先是思维方式灵活,可以是发散思维或收敛思维,也可以是横向思维或纵向思维,甚至可以是逆向思维。其次,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可以全面灵活地运用。此外,还要注重知识迁移能力,要能举一反三,多元求异,进行发散式思维。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物理教材知识浅和涉及面广的特点,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测密度的实验中,测质量时可采用天平,也可采用弹簧测力计;测体积采用量筒,也可采用刻度尺。当然测密度也可利用浮力知识进行测算等等。在测未知电阻的实验中可采用伏安法,也可采用安阻法,还可采用伏阻法,甚至还可采用电阻箱的方法等等。通过学生的设想,方法的交流,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无形之中学生就逐步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思路宽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多了,思维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创新能力便会得到充分展现。
总之,物理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创造锻炼创新能力的机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能得到增强,创新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物理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就一定能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