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正在影响全球经济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hong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油价,它不仅牵动着中国经济的神经,目前它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高油价即将冲击100美元关口,世界经济也将随之跌宕起伏,步入油价动荡时期。]
  
  全球能源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朱利安·李:
  与金融动荡产生互动
  
  设在英国伦敦的全球能源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朱利安·李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认为,主要由于全球原油供应不足,不断攀升的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几乎不可避免,高油价正给全球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供需矛盾在“作怪”
  朱利安·李认为,国际油价“极有可能”在近期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他认为“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朱利安·李认为,每桶100美元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未必会给市场造成重大影响。“这恰好是一个整数,因此引起了不少关注,但这个数字与任何其他数字确实没有区别。”
  对于近期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成因,朱利安·李认为,主要还是基本面上的供需矛盾在“作怪”,投机和地缘政治等只是辅助因素,或者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与流行观点不同的是,他认为当前的供需缺口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供应不足,而非需求旺盛。
  据全球能源研究中心估计,全球原油需求自2004年以来增速不断放缓,前3年的增幅几乎是逐年减半。而今年,只要北半球不出现严冬,需求增长仅为0.9%,与去年基本持平。
  朱利安·李指出,这一增速实际上远低于1.6%的长期平均水平,但问题在于,原油供应没有跟上,自2005年末以来几乎没有增长。而原油供应不足主要是因为欧佩克近年来刻意控制产量,缺乏投资“热情”。随着油价攀升,部分产油国越来越“珍视”自己的石油资源,油价攀升让产油国捞足了“油水”,自身也缺乏动力扩大生产。此外,由于欧洲等地大力推行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这使得欧佩克对于未来的需求变得更不确定,因此也怠于投入巨资扩大产能。
  朱利安·李估计,油价在明年年中前仍将保持高位,除非欧佩克在此之前做出重大的增产决定。从中长期来看,朱利安·李认为,高油价会抑制消费,从而缓解供需矛盾,带动油价逐步回落。
  
  全球面临通胀风险
  朱利安·李认为,国际油价上涨正影响到全球经济增长步伐,甚至与目前的金融市场动荡产生了互动效应。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国际油价上涨和贷款利率上调令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借款人雪上加霜,无法按期还款,从而引发了次贷危机,进而波及全球主要金融市场。
  在今年8月爆发次贷危机后,大量资金撤出金融市场以规避风险,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原油市场,构成了本轮油价上涨的投机因素。
  


  朱利安·李同时指出,虽然受到油价上涨影响下行风险增加,但迄今全球经济增长依然强劲,这主要是因为高油价在宏观经济层面上所产生的通胀压力为中国等低成本地区生产的商品所抵消,使得总体物价水平仍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但朱利安·李认为,这种抵消作用现在也许正在弱化,制成品价格很可能从现在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加之食品价格由于多年歉收和生物燃料兴起等原因,也正在走高,下一步的通胀压力的确令人担忧。
  
  发展中国家最“受伤”
  尽管全球经济都面临着高油价的威胁,但非产油国的发展中国家可能受到的冲击最大。
  朱利安·李解释说,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石油产品价格由政府定价并予以补贴。随着油价上涨,这些国家处境艰难:一方面难以维系高额的补贴;另一方面又担心将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拉齐会加重低收入人群负担,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但对发达国家来说,油价上涨迄今对经济的消极影响尚不严重。美国人的能源开支在个人消费中所占比例有限,且美国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性有所下降。就欧洲而言,国际油价上涨更因为欧元对美元不断升值,而在一定程度上被抵消。
  但朱利安·李认为,发达国家并非高枕无忧,发达经济体受到高油价影响的迹象已经显现。(尚 军)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黄靖:
  中国遭受压力远超西方
  
  百元油价时代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的中国又将面临怎么样的压力并如何应对?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黄靖先生。
  美元贬值是主因
  记者:您怎么看目前的油价走势,有没有可能突破100美元一桶?在您看来,究竟是什么因素推动目前油价持续上涨?
  黄靖:按照目前的这种涨势,我认为突破100美元一桶是很可能的。油价上涨有伊朗局势的冲击及其对市场心理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美元贬值造成的。因为世界上所有的原油出口国,都是以美元作为计价单位的。美元的持续贬值,就必然导致油价不断上涨。
  尽管油价在不断上涨,但对美国国内经济和民众生活影响并不大。随着美元的贬值,一方面油价在上升,但另一方面美国出口则在增加,美国工作机会也在增加。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实行浮动汇率的美国、日本和欧洲对高油价的消化能力要比中国强许多,压力比中国要小许多。
  
  金融市场压力最大
  


  记者:作为一个主要石油消费国,油价上涨对中国会带来哪些影响?
  黄靖:对大多数发达国家以及实行自由汇率的国家来说,油价上涨可以通过汇率上升来消化掉大部分影响。但中国的汇率并没有开放,并且人民币主要和美元联动,尽管人民币在升值,但幅度太小,因此中国不但消化不掉高油价的影响,反而因为汇率的问题而承受加倍的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必须要对油价上涨的影响作好全面长期的准备。
  记者:您谈到了对中国的冲击,但具体哪些行业可能受高油价冲击更大一点?
  黄靖:我认为,冲击最大的首先是中国的炼油企业及其相关的能源下游企业。高油价对能源上游产业负面影响不大,但对炼油等下游产业,高油价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但从根本上看,最大的压力还是在中国国内的金融机构。因为原油期货跟金融市场联成一片,油价一上涨,会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由于美元快速贬值而导致油价以及其他原材料涨价,加之美国次贷市场崩溃所引发的危机,使得全球金融市场的调整异常猛烈,而美国总统大选年带来的政治因素将使美联储持续减息以保持经济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体系必然受到大举进攻而在汇率没有放开、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和世界接轨的情况下,中国金融体系的防卫能力较低。中国大量的外汇储备因油价上涨,反而会成为巨大的负担。
  以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外贸市场的顺差,现在更多的压力将来自内部。油价居高不下必然会对投资信心和投资动机产生负面影响,许多投资者在投资时就不得不把能源安全考虑进去。
  
  应当建立应对机制
  记者:中国外交已无法避开石油问题,您认为石油问题对中国外交带来了怎么样的挑战?如何化解?
  黄靖:从外交战略角度看,高油价不仅对中国整个经济政策制定造成巨大的压力,并且将必然给中国的对外政策造成巨大的困难。
  目前国际市场上的原油约26%属于自由贸易,74%多控制在各个国家手里,因此中国会发现,即便和美国、印度和日本等能源消费国大力合作,依赖国际石油市场解决问题,中国能得到的石油仍然有限。但如果中国和俄罗斯、中亚、中东等产油国发展关系,则中国可能要对整个发展大战略作出调整。因为这些国家将原油作为国家控制的战略物资,中国要想得到,必然要同他们在战略利益上进行交换。这必将又会影响中国在其他领域的战略利益。
  通过经济方法解决高油价问题有两种,一种汇率放开,让人民币升值,但现在不可能这样做,因为这样带来的损失太大了;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各种小的手段,积少成多来化解这个问题。所谓小的手段,我认为,应该改换投资方式,把中国现有的储备投放到国际市场上去,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关系;鼓励低耗能产业的发展,对高耗能产业进行限制;进一步鼓励中国石油企业以合作等方式开拓境外市场。
  总之,我觉得,高油价对中国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中国应该把各方面人才聚集在一起,搞一个统一的协调机制,来进行全方位的应对。
  (刘 洪)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专家郭四志:
  危机背后也许是契机
  
  最近,国际油价的走势及其影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新华社记者采访了采访了日本财团法人能源经济研究所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的专家、主任研究员郭四志。
  
  投机资金是“祸首”
  关于这次油价上涨的背景及主要原因问题,郭四志说,从长远来看石油价格上升的趋势不会改变,因为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储量有限,这是大前提。但是,这次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全球石油市场供需紧张所致,投机资金从股市转向原油市场才是导致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另外,世界主要产油区的政局不稳定也是造成石油价格上升的一个原因。
  相关数据显示,纽约商业交易所WTI原油期货交易量是原油实物日交易量的5倍。其中,投资原油期货的至少有一半以上并不是原油的实际需要者或者使用者,而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中获取差额利润的投机资金。
  郭四志引用业内人士话说,投机资金至少将原油期货的价格抬高了20美元,按照目前全球原油供需实际状况,每桶的价格应在80美元左右。
  郭四志分析说,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原油需求增加和全球已发现的油田储量减少等原因,原油供应能力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的增长,再加上中东地区的政局动荡以及节能手段、替代能源开发难以在短期内奏效,今后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新能源开发将加快
  关于油价上涨对全球经济影响,郭四志说,原油价格上涨并不完全是坏事,从长远来看,将促进各国加快利用节能技术和开发替代能源的步伐,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度。
  郭四志举例说,日本是个能源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石油几乎全部依靠进口。但是,在经历了几次石油危机后,日本通过大力开发推广节能技术、积极开发替代能源,对石油依赖度大大降低。日本石油进口金额占GDP的比例从1978财年的4.5%下降到2006财年的2.2%,几乎下降一半。
  郭四志说,油价上升势必刺激全球掀起新一轮的新能源开发热潮,包括核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等各类石化产品以外的新能源开发。
  
  对中国未必是坏事
  郭四志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由石油输出国变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本轮石油涨价,将为中国开发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技术提供新的契机,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产生积极的影响。
  他说,因为油价上涨,中国每年可能要多支付几十亿美元用于进口石油,长期下去会对中国的贸易收支产生影响。石油是一种战略性产品,产油国更是把能源当作政治性战略资本来对待。因此,对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尽早摆脱依靠重工业、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
  郭四志还指出,本轮油价上涨对提高国民的节能意识也会产生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政府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油价上涨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好事。
其他文献
[2008年,整体上市注定成为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相比,整体上市可从根本上解决上市公司与存续公司的矛盾,使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发展上市公司成为所有投资者的共同目标。]  访谈:本刊记者蔡志元  嘉宾:国资委研究中心 李保民 博士  2008年初,央企整体上市显得风风火火,西飞集团、东软股份、天津港相继获准整体上市,五矿集团正考虑将其核心产业分拆上市,中钢集团有关领导
期刊
从元月11日开始,一场几十年一遇的罕见冰冻持续席卷全国14个省份。仅湖南境内,每天以4毫米厚冰层冻结,冰雪似恶魔般似地摧毁着人们赖以生存的一切。  在城区,自来水表爆裂,电线塔塌陷,成片的居民户断了生活用水、停了电,部分工厂停产;公交车全线停开,人们只好以步当车上班出行,甚至步履蹒跚,踉踉跄跄,摔至骨折;  在山区,成片的竹木因不堪冰凌蹂躏而折断损毁;  在农村,居民的牲畜、农作物因经受不了冰魔的
期刊
尚福林讲话蕴含玄机    在本届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相互影响正逐步显现,要高度关注国际金融运行和波动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把强化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一以贯之地放在战略性高度。同时,要顺应金融市场格局的新变化,加快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步伐,不断增强竞争实力。  在尚主席的这番讲话中,我们尤其要关注以下几大要点。  一是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期刊
[积极寻找属于自己的“第361行”吧!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只要做自己爱做的事,工作着才是快乐的。]  ◆美食旅行家  出国旅行少不了的就是品尝当地原汁原味的美食,以感受最真实的风土人情。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打正旗号,尽兴而行呢?以一本《厨房机秘档案》闻名全球的纽约名厨波登,日前就出发到世界各地旅行,一边吃一边撰写《名厨吃四方》,用独特的厨师观点来看这个世界。这样结合食物本身、用餐情境与回忆的绝佳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趋势,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从总量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已具有某些大国经济的特征。1978年—2005年,中国的GDP从3624.1亿元增至183084.8亿元,2005年按汇率计算的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1978年—2005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355.0亿元增至116921.8亿元,进出口贸易额占GDP比重从9.7%增至64%,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
期刊
2008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新增信贷额度分别为3650亿元、3500亿元、3100亿元,均与2007年持平;中国银行为2600亿元,同比下降200亿元。减少200亿元,中国银行成为今年唯一一家被压低信贷额度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央行以中国银行开刀,打响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之年的关键一枪——紧缩“银根”。 这势必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带来影响,而首当其冲的是,商业银行2008年的盈利增长
期刊
可能对英文缩写术语不太懂的消费者最近也对CPI略有知晓。CPI越来越影响着百姓大众的生活,了解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下今后的物价趋势。  据有关部门透露,今后两个月物价涨幅将有所趋缓,11、12月居民消费物价涨幅在5.5%-6%之间,低于目前的水平,全年CPI约上涨4.6%。    今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各类物价水平也持续升高,特别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居民消费物价(即CPI),涨幅逐月
期刊
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具有体制转型、城市化、人口红利、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加入WTO以后对外贸易“爆炸式”增长等基本因素支撑,这些因素均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因素,因此,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中国经济在一个时期里保持较快的增长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2008年,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投资仍将会维持在20%以上的增速,出口将会保持25%左右的增幅,而随着居民收入以及政府公共开支增长、保
期刊
对于A股市场的走向,国内外机构之间的意见开始出现了分歧。  在中国金融年会上,中信证券总经理徐刚宣称:“未来1年内中国证券市场仍处于繁荣期”。凯雷集团的创始人David Rubenstein则表示:“虽然仍有一些质优公司,但是投资者面对市场整体高估值,已经很难做出选择。”  国泰君安最近发布了一份名为《明年的模块化生存》的投资策略报告,报告认为A股明年有可能是大幅度的震荡。  那么,什么样的策略最
期刊
底部在哪里?后市走势如何?感到困惑的不只是散户。尽管多数机构对于中国A股的牛市依然持有比较坚定的信心,但是说到对中短期的判断,他们也是模棱两可。  “即将出炉的2008年度券商投资策略报告可能会千差万别,”国泰君安分析师翟鹏说,“可以确定的是,大家对2008年的预期肯定会比2007年负面。”“随着政策面的迅速收紧、港股助涨效应被助跌效应替代和基金操作的日趋谨慎,市场流动性已显疲态。”翟鹏认为,央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