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ren_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个很大的词儿,找稿子、翻书,我每天都与它打交道,《读书文摘》 干的就是掘史的工作。刚刚过去的新年,我们遇到最多的可能是微信、视频拜年,甚至电話都不用打了;出门旅游更时尚,逛庙会成了复古的活动;城里一点儿鞭炮声都听不到了,有滑头放个炮仗得开车出城好远找个荒郊野地里撒撒野……这些看上去都是身边琐事,细碎而平淡,有些小到生活里每天都能接触到,然而不知不觉中,这就是历史。这不是有很大的矛盾吗?
  我认为,关键是如何对待历史。
  我们的日常饮食中许多常见的菜品、菜系,大家都吃过,可一说吃的还有“历史”呢!可能十有八九要糊涂。随着 《舌尖上中国》 第三季的播出,引发了各种关于美食的连锁反应,比如大众对章丘铁锅的追捧。然而,很多观众和网友们都有这样的感觉:这一季的美食不如前两季那么诱人了。“好事者”总结:这第三季的美食中很多太过精细、太过耗费才能得来,并不是寻常百姓易得而食之的,不够接地气,与老百姓的美食拉开了距离。悟读一番 《舌尖上的廉政》 可知,文中的廉政者虽居庙堂之高,却杜绝了“食”上的奢靡与贿赂,这些故事为后人所传颂。
  接着往下读,本期人物栏目中提到的大家—— 张元济先生,他一生做的事以出版为中心,但也花了大精力去兴教育、编教材;散金藏书也不仅仅为了个人喜好,所得之书成为图书馆借阅之用以方便大众。干的都是“接地气”的事儿。因此,今天我们要花笔墨试图重现张先生的生平事迹,也希望大家多花点时间从文字中了解这位真正的大家!
  从这样两点来讲,对待历史需要接地气!战国始,“水载舟亦覆舟”的道理就为人知晓了。千百年来,中国的帝王无数更迭,为政者也明白人民的重要性,可最后大部分都是因为鱼肉百姓走向了终结。如果你认同我的看法,便会明白我党中央为什么多次强调: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尊重人民本来就是敬畏历史,而与历史背道而驰,终归是没有生命力的!
  欧阳文清
其他文献
读过《鲁讯全集》的人都知道,第四卷《二心集》中有一篇杂文“友邦惊诧论”(1931年12月)。是鲁迅先生盛赞冯庸大学等校学生,集体赴(南)京,冒死请愿,要求抗日,谱 Everyone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