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新课程;多样化活动;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2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A)—0013—01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重视通过开展各种文体和兴趣活动,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安排各种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进入21世纪以后,教师若不彻底改变观念,不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出来的学生将会被时代淘汰。近几年来,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提高得很快,这说明市场在教育中已发生着作用。技术的载体是理论与技能的整合,单纯的理论讲解是脱离实践的。新课程要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生的导演,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双方才能愉快地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试验、实地练习等活动充实教学内容。开展文体活动、兴趣活动和社会活动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方式。这些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在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在活动中掌握操作技能,在活动中产生乐趣,在活动中增强自信心。活动就是实践、提高和创造。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各项活动。
教师要开展连续性活动。一项活动只搞一两次,就形不成气候,效果就出不来。学生的参与只是游戏,从活动中得不到收获就会淡化对活动的欲望。这样就调动不起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心。因此,要搞连续性活动。如我班举行了一次辩论会,论题是“同年级学生分班好还是合班好”,论题没有提前公布,我让学生临场发挥。男女两队分别陈词。男队说:“分班好,分班后学生人数少,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得到老师辅导的次数多……”女队说:“合班好,合班后学生人数多,大大增强了智慧合力,合班后优秀生会遇到更多的竞争对手,竞争也是一种学习动力……”辩论会结束后,我又布置了下次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还是辩论会,辩题不变。为开展下次活动,学生们主动去调查事实、搜集资料。这次活动学生可是有备而来,活动效果大大提高,并涌现出了一批辩手。哪个同学不想成为这样的人物,哪个同学不想成为优秀者呢?因此,成为优胜者已化作学生的学习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有伟大目标时,他就会把劳动当作休息”。作为学生就会自觉学习,而自觉学习是学生在“情愿”中产生动力,兴奋中的记忆才是最牢固的,兴奋中的理解才是最深刻的。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领悟活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意义。
教师要安排多样化的活动。真正的人才都需要精深而广博的知识。“作为一个现代有知识的中国人,必须要长看过名画的眼、嗅过书香的鼻和吟过唐诗的嘴”,“一匠通三行”,这些话足以证明这一点。每一种活动都有其知识点、知识结构和表达方式。多一项活动就是多一门课,要让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教师必须高瞻远瞩,站在当代知识前沿,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教学活动。
教师要开展和总结活动。总结活动就是活动结束后再进行总结。如辩论会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师生自由发表看法。哪队的辩辞理由充足,哪位同学能善于抓住对方的薄弱点,哪队的辩辞站不住脚,哪位同学的辩辞没有说服力,对这些都给予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再进行解说。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一项活动有一个衡量标准,再次活动时学生就会重视。总结性活动是对一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改进不足的过程,也是对下次活动一次有效的引领和导向。在具体实施中要对失利的地方找原因并重新组织活动;对满意的地方在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同时,要引导他们给自己确立目标,促使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活动后要让学生写感受和总结。这既能为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又能为课堂活动提供资源。活动后教师要总结活动效果,因为有的活动只有少数同学喜欢,有的活动喜厌参半,这时候要给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而对大多数同学喜欢的活动应多搞几次。
〔中图分类号〕 G62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2(A)—0013—01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重视通过开展各种文体和兴趣活动,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安排各种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进入21世纪以后,教师若不彻底改变观念,不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出来的学生将会被时代淘汰。近几年来,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提高得很快,这说明市场在教育中已发生着作用。技术的载体是理论与技能的整合,单纯的理论讲解是脱离实践的。新课程要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生的导演,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双方才能愉快地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试验、实地练习等活动充实教学内容。开展文体活动、兴趣活动和社会活动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方式。这些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在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在活动中掌握操作技能,在活动中产生乐趣,在活动中增强自信心。活动就是实践、提高和创造。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各项活动。
教师要开展连续性活动。一项活动只搞一两次,就形不成气候,效果就出不来。学生的参与只是游戏,从活动中得不到收获就会淡化对活动的欲望。这样就调动不起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心。因此,要搞连续性活动。如我班举行了一次辩论会,论题是“同年级学生分班好还是合班好”,论题没有提前公布,我让学生临场发挥。男女两队分别陈词。男队说:“分班好,分班后学生人数少,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得到老师辅导的次数多……”女队说:“合班好,合班后学生人数多,大大增强了智慧合力,合班后优秀生会遇到更多的竞争对手,竞争也是一种学习动力……”辩论会结束后,我又布置了下次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还是辩论会,辩题不变。为开展下次活动,学生们主动去调查事实、搜集资料。这次活动学生可是有备而来,活动效果大大提高,并涌现出了一批辩手。哪个同学不想成为这样的人物,哪个同学不想成为优秀者呢?因此,成为优胜者已化作学生的学习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有伟大目标时,他就会把劳动当作休息”。作为学生就会自觉学习,而自觉学习是学生在“情愿”中产生动力,兴奋中的记忆才是最牢固的,兴奋中的理解才是最深刻的。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领悟活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意义。
教师要安排多样化的活动。真正的人才都需要精深而广博的知识。“作为一个现代有知识的中国人,必须要长看过名画的眼、嗅过书香的鼻和吟过唐诗的嘴”,“一匠通三行”,这些话足以证明这一点。每一种活动都有其知识点、知识结构和表达方式。多一项活动就是多一门课,要让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教师必须高瞻远瞩,站在当代知识前沿,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教学活动。
教师要开展和总结活动。总结活动就是活动结束后再进行总结。如辩论会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师生自由发表看法。哪队的辩辞理由充足,哪位同学能善于抓住对方的薄弱点,哪队的辩辞站不住脚,哪位同学的辩辞没有说服力,对这些都给予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再进行解说。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一项活动有一个衡量标准,再次活动时学生就会重视。总结性活动是对一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改进不足的过程,也是对下次活动一次有效的引领和导向。在具体实施中要对失利的地方找原因并重新组织活动;对满意的地方在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同时,要引导他们给自己确立目标,促使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活动后要让学生写感受和总结。这既能为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又能为课堂活动提供资源。活动后教师要总结活动效果,因为有的活动只有少数同学喜欢,有的活动喜厌参半,这时候要给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而对大多数同学喜欢的活动应多搞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