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引导人民》赞美革命?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xuan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30年,经历过法国大革命的人们受不了王朝复辟,又一次揭竿起义,七月革命爆发了。这次起义持续了三天,席卷了各个阶层,宅男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也忍不住走上街头。
  巴黎街头到处是流血冲突,德拉克洛瓦在一个街角站着,满脸都是恐惧。但当三色旗在巴黎圣母院上空高高飘扬的时候,德拉克洛瓦缓过神来,他真诚地跑了过去,对着革命群众唱起了赞美诗。德拉克罗洛后来在给家人的一封信里说:“我虽然没有为国家作战,但至少可以为国家画画。”于是他画了《自由引导人民》。
  这幅画长期以来被认为最有资格代表革命,可是也有评论家说,德拉克洛瓦把英雄们画成了一群暴民,还玷污了自由女神。
  文艺复兴之后的名画中,几乎所有的女神一出场,一定是一丝不挂,一副傻白甜的样子。不过,德拉克洛瓦画的女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她虽然以半裸的装扮表明自己是女神(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中裸女都被画家称为女神,因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塑造裸体女神是复兴古希腊艺术传统,而画裸体女人则是伤风败俗),但她头上的那顶小红帽泄露了她的真实身份。这款小红帽叫弗吉尼亚帽,是自由的象征,在古代希腊和罗马,被解放的奴隶都戴这款帽子。所以,《自由引导人民》中的女神是一位革命领袖。
  她身材高大,站在一个防御工事上,右手高举三色旗,左手拿着一把上了刺刀的步枪,上身赤裸着,蹭满泥垢。在她的赤足之下,死尸遍地,她面无表情,没有怜悯,也没有敬畏,浑身上下丝毫没有女性应有的温柔。
  按说,表现“革命”这样高大上的主题,作为主角的革命者应该光芒四射,但自由女神背后的他们看上去就像是一群暴民。他们脚下的尸体穿着制服,军帽散落一旁……那是被革命者杀死的国王的士兵。画面上有个士兵没穿裤子,他的裤子显然是被革命者扒去了,因为那些革命者身上的枪、帽子、背包都是从死去的士兵身上抢的。
  所以,这是一群革命者,也是一群打砸抢的暴民。德拉克洛瓦到底是在歌颂革命,还是讽刺革命?
  第二年五月,《自由引导人民》亮相巴黎,引发了巨大争议。政治评论家们指责德拉克洛瓦居然把革命英雄画成了一群土匪;艺术家们也很生气,女神应该是美丽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而德拉克洛瓦画的女神如同市场上卖鱼的泼妇;旧势力觉得这是在侮辱士兵;新政府觉得这是在诋毁他们;老百姓觉得他们被画得太猥琐了。因此,政府禁止这幅画公开展览,《自由引导人民》失去了自由。
  十几年后,在拿破仑三世的支持下,《自由引导人民》才得以公开展览,并在1874年被收入羅浮宫。
  这幅画表明,德拉克洛瓦保持着艺术家的独立性,他独立于政治,独立于行业,也独立于群众,他不随波逐流,始终独立思考。这幅画表现了七月革命的狂飙猛进、势不可挡,也揭露了革命的冷酷和残暴。总之,它真诚地表达了画家眼中的七月革命。
  不过,德拉克洛瓦已经死了,这幅画到底传达了什么,也由不得他了。这位半裸的自由女神出现在邮票、钞票上,她的造型被画家模仿,她的装扮也被法国街头的起义者模仿。这位高举着三色旗的半裸女神成了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的立国精神的象征。
  编辑/灯火
其他文献
一  公元768年,在美丽的江汉平原上,一位叫杜甫的诗人正在送一个远房亲戚去四川。这位亲戚的名字有点拗口,叫李晋肃。这时的杜甫已处在人生最后两年,很瘦、很憔悴;那位亲戚还是少年,很质朴、很阳光。  秋风中,李晋肃含泪紧握杜甫的手:“表兄,我也喜欢写诗,可什么时候才能写到你这个水平啊?”杜甫拍了拍他肩膀,安慰说:“加油,你可以的!下次我们再交流。”  这次别离之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杜甫想不到的是
据唐《剧谈录》记载,凤翔少尹王鲔十四五岁时,跟一帮孩子在果园玩耍,忽然看见粪坑内有两个骷髅,别的小孩吓得哇哇大哭,王鲔却不害怕,令仆人将骷髅拿出来,洗干净埋葬,并备下果品、干肉祭奠。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天色阴晦,王鲔在书房读书,忽听窗外有窸窸窣窣的声音,一阵阴风透窗袭来,王鲔喝道:“什么人胆敢来此作怪?”窗外有声音答道:“我们哥俩身陷污秽之中,幸得公子恩义,得以超脱。无以为报,愿听差遣。”王鲔笑
在中国古代,和亲历来是中原政权拉拢他国的重要手段。但明朝是个例外。  明朝為什么不和亲?原因无外乎这几种:第一是不能和亲。这是朱元璋当政早期的事情。当时明朝打的旗号就是跟元朝对着干,双方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朱元璋北伐提的口号就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既然基础任务就是打北元,当然就不可能去和亲了。  第二是没必要和亲。这主要是朱元璋当政后期、甚至在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之前的事。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德签订《胶澳租借条约》,青岛自此沦落为德国租借地长达17年。  关于青岛失守的原因,《眉庐丛话》中是这么记载的。当时,青岛防务由总兵章高元全面负责。一天中午,炮台上的守兵用望远镜发现一艘外国军舰鼓浪而来,不久又有数艘军舰衔尾继至,于是急报章高元。正在打麻将兴头上的章高元听到急报后竟然不为所动,说道:“彼自游弋,偶经此耳,胡张皇为?”  外国军舰靠岸后,士兵看清是德国旗
我的童年里,趣事多得像天上璀璨的繁星一样,更像嚼在嘴里的美妙糖果。现在呀,我要把心里那颗最甜的糖果和最亮的星星分享给你——那就是捉蝎子!你们大概只是在书上见到过蝎子吧,我啊,不仅看到,还抓到了呢!  暑假回陕西老家,听奶奶说隔壁的孩子晚上都去捉蝎子,我兴奋极了,忙跑去找爸爸,像狗皮膏药似的黏上他,缠着他陪我一起去。爸爸最终没有拗过我,答应晚上陪我一起去——因为蝎子只在晚上“出动”。  我兴奋得心都
唐德宗的新任宰相卢杞跪在唐德宗面前泣血哭诉:“京畿观察使崔宁本就没有葵藿倾阳之心,我听说他跟叛将朱泚是同盟。我身为宰相,危不能持,颠不能扶,让陛下流离失所,真是罪该万死!”一语未毕,早已泣不成声。唐德宗看着心疼,急忙命左右将卢杞搀起,抚慰几句后将其送走。  一顿饭后,几名内侍引崔宁前来觐见。唐德宗厌烦地摆摆手,让崔宁到帷幕后待宣。崔宁刚掀起帷子,一条绞索便如惊蛇般向他的脖子飞来……  此时,卢杞和
剧坑太深請小心
期刊
夜里,睡不着的猫  走在湿漉漉的草地上  月光,鋪开了一张纸  让它想要写信  蘸着露水的爪子  还藏着童年的柔软  它想起曾踩伤过一朵小花  落荒而逃  那天红色邮筒看见了一切  小花说,你要留意  会有道歉的信寄来  那是治疗伤害的药方  从那天开始猫就经常睡不着  白天打瞌睡  梦见一片云飘进红色邮筒  是它写了一半的信
在北宋,朋友们之间聚餐需要发请帖。开封各大酒楼为了给顾客提供方便,柜台上一般都放着一大摞雕版印刷的标准请帖。这种请帖是一张大纸,纸上分成两个竖栏,右栏最上面印着酒楼的名称和地址,中间留出一段空白,由顾客填写请客的具体时间。左栏是打好的三排格子,最上面一排格子让顾客填写被邀请人的姓名,中间一排格子让顾客填写被邀请人的地址,最下面一排格子则由受邀人填写。顾客写好后,会请跑堂的分送出去。受邀人接到请帖,
《水浒传》写高衙内看中了林冲的老婆,就连施奸计,逼得林冲家破人亡。这种丧尽天良的事并非虚构,宋徽宗末期的宰相王黼(fǔ)就是一个现实版的高衙内。  王黼生活奢侈,作风腐败,他的卧室里有一张超级大床,金玉为屏,翠绮为帐,四周还有数十张小榻,榻上当然都有美女,并美其名曰“拥帐”。他天天都生活在温柔乡里,还贪心不足,听说徽猷阁待制有一个小妾很美,便设计陷害,将那位倒霉的官员发配到岭南,自己霸占了对方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