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尾寒羊的饲养实践证明,掌握其生活习性和消化特点是养好羊的基础,针对不同用途的羊只特点,施以相应饲养管理措施是养好羊的关键;选择、调制和贮备充足的草料是养好羊的保证;这就是饲养管理技术的主要内容。
一、小尾寒羊的生活习性
1.合群性强
可用于绵、山羊合群放牧和大群的放牧管理,但不足之处是易于混群。
2.采食率高
主要表现在采植物种类多,尤其是洁净的多汁、柔嫩、低矮或略带咸味或苦味的各种植物;适于啃食短草;放牧时爱吃“走草”即边走边吃,专挑草尖和草叶。
3.喜干厌湿
小尾寒羊的拦圈要经常垫土,久居潮湿之地时易患腐蹄病。
4.喜盐性
“羊性好盐,常以啖盐为妙”。“春不啖盐夏不好,伏不啖盐不吃草”。啖盐即设盐盐槽,按每只羊每天10~15g放粒盐,供其自由舔食。
5.嗅觉识羊
母羊认羔总是通过嗅闻羔羊尾根部气味来辨别。
6.耐渴性
“旱羊水马碱骆驼”说明羊耐渴,但保证饮水是养好小尾寒羊的有效的保健措施,尤其是在气温25℃以上时,不饮水则减少采食。一般每只羊每天需水3~5L。
7.胆小易惊
小尾寒羊公羊好斗,但母羊则胆小易惊群,此外羊只经受到惊吓时不易上膘。
8.对疾病不敏感
小尾寒羊对疾病的反应不敏感,其早期疾病状难以表现,故应细心观察,以便早治疗。
二、小尾寒羊的消化特点
1.瘤胃的作用
瘤胃大且可有效地利用粗饲料、非蛋白氮等,故羊不适合喂大量精料。为了提高瘤胃的利用效率建议:
(1)日粮精粗比。研究表明日粮中的精料以占到60%,粗料40%为宜;如按50:50制成颗粒料,效果更好。
(2)尿素的饲喂。给羊喂尿素的目的是补充日粮中的蛋白质不足,但要取得好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严格控制喂量,按成年羊每日喂给10~15g是比较安全的。②不要单独喂给。③尿素必须配合易消化的精料或少量的糖蜜,以提高效果。④尿素不能单独和豆饼,苜蓿混合喂饲,因为其中含有脲酶,能迅速分解尿素,而使羊中毒。⑤连续饲喂尿素时,效果才会好,不要时喂时停。⑥有病的饥饿状态下羊只不要喂尿素。⑦尿素中毒时,轻则精神不振,重则中毒死亡。急救措施是静注100~200ml葡萄糖溶液,或灌服。⑧用磷酸脲代替尿素,喂量可以达到15~20%安全性大为提高。
2.小肠的功能
小尾寒羊小肠长,是体长的25~30倍,故吸收能力极强。
3.出生羔羊的瘤胃特点
羔羊出生瘤胃、网胃、瓣胃不起作用,只有真胃起作用,故在羔羊生后7~10d时,采取①补饲容易消化的精料和优质干草;②可在精料中添加每日每只25mg抗生素等措施能提高增重11%.20d左右的羔羊和开始出现反刍活动,应停止喂给抗生素。
三、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1.种公羊的基本要求
种公羊应力求保持常年健壮。中等以上膘情的中用体况,才能保证与配种期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草料要力求样化,互相搭配、营养全面,容易消化,适口性好,可供选择的有:①粗料有优质青干草、苜蓿干草等;②精料有玉米、高粱、豆饼、豌豆和黑豆等;③多汁料有胡萝卜,玉米青贮料等。
2.种公羊的饲喂管理
(1)非配种期日粮。①冬春季:日粮精料0.4~0.5kg,干草3kg,胡萝卜0.5kg,食盐5~10k,骨粉5g。②夏季:以放牧为主,另补混合精料0.5kg。
(2)配种预备期。即在配种前1.0~1.5个月,要求精料给量为配种期的60~70%,即每日每只0.84~0.98kg,然后逐步增加到配种期标准。注意有人认为此时每天喂一个鸡蛋是没必要的。
(3)配种期日粮。日粮组成是混合料1.2~1.4kg、青干草2kg、胡萝卜0.5~1.5kg(放牧时、青干草和胡萝卜剪掉)、食盐15~20g,骨粉5~10g。
3.从饲养管理角度提高种公羊利用效率
①谷物中含磷量高,应保证钙、磷比例不低于2.25:1,否则易造成公羊的尿结石症。②公羊每日都应有适当的运动(尤其是舍饲公羊)③本交羊在混群配种时,应早晚撒群,白天公母分开。④尽量集中配种、集中产羔。⑤配种期前补料只有在使用前3~4周时开始才能起到作用。⑥小公羊的合理利用。一只7~8月龄发育良好的小公羊,在管理良好时,可以配15~25只母羊。但配种过程中,给其增加额外的营养,并控制配种次数,最好每天1次,连续2d休息一天。
四、种母羊的补饲
1.基本要求
种母羊一年中分为5个阶段即配种准备期、妊娠前期、妊娠后期、哺乳前期、哺乳后期。重点补饲期是配种准备期、妊娠后期和哺乳期三个阶段。
2.配种预备期
配种前1个月是配种预备期,要采取短期优饲或催情补饲,可达到的效果是母羊体重每增加1kg,产羔率可望增加2.1%,而且发情整齐、产羔集中。研究表明,膘情差的母羊效果好于膘情好的羊,与实际生产中经验是一致的,例如产冬母羊的产羔率高于产春糕的,配种早期受胎母羊的产羔率高于后期受胎的,第一个情期受胎的母羊的产羔率好于以后复配的,其原因就是与羊体营养好坏有关。
3.妊娠后期
既是妊娠期的最后5~6周,要增加营养达到维护需要的125%。原因主要是提高羔羊率初生重和母羊泌乳量,其日粮组成是精料0.45%,干草1.0~1.5kg,青贮料1.5kg。管理措施重点是保胎,如母羊进入栏圈要慢,不要急赶羊,饮水时防拥挤和滑倒等。
4.哺乳前期
此期的特点是母乳作为羔羊的主要营养源,故意注意产羔后1~3d,如母羊膘情好,不喂精料,只喂优质干草,以后的日粮为精料0.5~0.6%,青干草1.0~2.0kg,多汁料1.5kg。
5.育成母羊的利用
①应把育成母羊与老母羊分开,以免受老母羊的控制。②要用比较小的种公羊配种,以便能生出较好的羔羊。③在产羔前后要增加营养,产羔羊时细心管理。
五、羔羊常见病的防治
1.弱羔~饥饿~发冷
(1)原因。早产的羔羊,母羊营养不良,ve和硒缺乏。
(2)防治。①提供温暖的环境;②导管喂奶(或含蜂管等);③观察羔羊,升高环境温度24~48小时;④及时助奶。
2.羔羊肺炎
(1)原因。2天至5周内易发,表现为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且密度大,通风不好。
(2)防治。母羊注p13;疫苗或口服磺胺类药物或四环素。羔羊用青霉素、四环素、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等。
3.腹泻
(1)原因。3~5日内易发,由于地面潮湿,拥挤而由大肠杆菌造成的。
(2)症状。突然发作,粪便颜色多样,主要有白色、灰色、黄绿色或水样色。
(3)治疗。母羊kgg苗免疫。羔羊药物(氨苄青霉素、奇霉素、二甲氧嘧啶)治疗或口服或静注电解质缓冲液。
4.脐带感染
(1)症状。昏睡,拒走动,体温升高(39~40℃),脐带周围肿大、脓肿,还有一些关节肿大。
(2)治疗。每天注射青霉素,连用5天,依效再用。
5.眼脸内翻
属先天性下眼睑翻转,眼睫毛刺激角膜而流泪,不及时治疗则会失明。方法为纠正性疗法即轻微的向下扒、反复多次,重的可以在下眼睑主入缝线或u形针或注射消毒的矿物质油或长效青霉素。
6.球虫病
4~6周龄羔羊腹泻的重要原因,症状是排白色或绿色粪便,呈粘稠或稀水(有时带粘液或血液),轻微贫血,体温升高。治疗时,大龄羔羊喂入lasalocid抗球虫药在饲料添加剂中,逐个喂药如磺胺二甲嘧啶和氨丙嘧比啶等。
一、小尾寒羊的生活习性
1.合群性强
可用于绵、山羊合群放牧和大群的放牧管理,但不足之处是易于混群。
2.采食率高
主要表现在采植物种类多,尤其是洁净的多汁、柔嫩、低矮或略带咸味或苦味的各种植物;适于啃食短草;放牧时爱吃“走草”即边走边吃,专挑草尖和草叶。
3.喜干厌湿
小尾寒羊的拦圈要经常垫土,久居潮湿之地时易患腐蹄病。
4.喜盐性
“羊性好盐,常以啖盐为妙”。“春不啖盐夏不好,伏不啖盐不吃草”。啖盐即设盐盐槽,按每只羊每天10~15g放粒盐,供其自由舔食。
5.嗅觉识羊
母羊认羔总是通过嗅闻羔羊尾根部气味来辨别。
6.耐渴性
“旱羊水马碱骆驼”说明羊耐渴,但保证饮水是养好小尾寒羊的有效的保健措施,尤其是在气温25℃以上时,不饮水则减少采食。一般每只羊每天需水3~5L。
7.胆小易惊
小尾寒羊公羊好斗,但母羊则胆小易惊群,此外羊只经受到惊吓时不易上膘。
8.对疾病不敏感
小尾寒羊对疾病的反应不敏感,其早期疾病状难以表现,故应细心观察,以便早治疗。
二、小尾寒羊的消化特点
1.瘤胃的作用
瘤胃大且可有效地利用粗饲料、非蛋白氮等,故羊不适合喂大量精料。为了提高瘤胃的利用效率建议:
(1)日粮精粗比。研究表明日粮中的精料以占到60%,粗料40%为宜;如按50:50制成颗粒料,效果更好。
(2)尿素的饲喂。给羊喂尿素的目的是补充日粮中的蛋白质不足,但要取得好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严格控制喂量,按成年羊每日喂给10~15g是比较安全的。②不要单独喂给。③尿素必须配合易消化的精料或少量的糖蜜,以提高效果。④尿素不能单独和豆饼,苜蓿混合喂饲,因为其中含有脲酶,能迅速分解尿素,而使羊中毒。⑤连续饲喂尿素时,效果才会好,不要时喂时停。⑥有病的饥饿状态下羊只不要喂尿素。⑦尿素中毒时,轻则精神不振,重则中毒死亡。急救措施是静注100~200ml葡萄糖溶液,或灌服。⑧用磷酸脲代替尿素,喂量可以达到15~20%安全性大为提高。
2.小肠的功能
小尾寒羊小肠长,是体长的25~30倍,故吸收能力极强。
3.出生羔羊的瘤胃特点
羔羊出生瘤胃、网胃、瓣胃不起作用,只有真胃起作用,故在羔羊生后7~10d时,采取①补饲容易消化的精料和优质干草;②可在精料中添加每日每只25mg抗生素等措施能提高增重11%.20d左右的羔羊和开始出现反刍活动,应停止喂给抗生素。
三、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1.种公羊的基本要求
种公羊应力求保持常年健壮。中等以上膘情的中用体况,才能保证与配种期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草料要力求样化,互相搭配、营养全面,容易消化,适口性好,可供选择的有:①粗料有优质青干草、苜蓿干草等;②精料有玉米、高粱、豆饼、豌豆和黑豆等;③多汁料有胡萝卜,玉米青贮料等。
2.种公羊的饲喂管理
(1)非配种期日粮。①冬春季:日粮精料0.4~0.5kg,干草3kg,胡萝卜0.5kg,食盐5~10k,骨粉5g。②夏季:以放牧为主,另补混合精料0.5kg。
(2)配种预备期。即在配种前1.0~1.5个月,要求精料给量为配种期的60~70%,即每日每只0.84~0.98kg,然后逐步增加到配种期标准。注意有人认为此时每天喂一个鸡蛋是没必要的。
(3)配种期日粮。日粮组成是混合料1.2~1.4kg、青干草2kg、胡萝卜0.5~1.5kg(放牧时、青干草和胡萝卜剪掉)、食盐15~20g,骨粉5~10g。
3.从饲养管理角度提高种公羊利用效率
①谷物中含磷量高,应保证钙、磷比例不低于2.25:1,否则易造成公羊的尿结石症。②公羊每日都应有适当的运动(尤其是舍饲公羊)③本交羊在混群配种时,应早晚撒群,白天公母分开。④尽量集中配种、集中产羔。⑤配种期前补料只有在使用前3~4周时开始才能起到作用。⑥小公羊的合理利用。一只7~8月龄发育良好的小公羊,在管理良好时,可以配15~25只母羊。但配种过程中,给其增加额外的营养,并控制配种次数,最好每天1次,连续2d休息一天。
四、种母羊的补饲
1.基本要求
种母羊一年中分为5个阶段即配种准备期、妊娠前期、妊娠后期、哺乳前期、哺乳后期。重点补饲期是配种准备期、妊娠后期和哺乳期三个阶段。
2.配种预备期
配种前1个月是配种预备期,要采取短期优饲或催情补饲,可达到的效果是母羊体重每增加1kg,产羔率可望增加2.1%,而且发情整齐、产羔集中。研究表明,膘情差的母羊效果好于膘情好的羊,与实际生产中经验是一致的,例如产冬母羊的产羔率高于产春糕的,配种早期受胎母羊的产羔率高于后期受胎的,第一个情期受胎的母羊的产羔率好于以后复配的,其原因就是与羊体营养好坏有关。
3.妊娠后期
既是妊娠期的最后5~6周,要增加营养达到维护需要的125%。原因主要是提高羔羊率初生重和母羊泌乳量,其日粮组成是精料0.45%,干草1.0~1.5kg,青贮料1.5kg。管理措施重点是保胎,如母羊进入栏圈要慢,不要急赶羊,饮水时防拥挤和滑倒等。
4.哺乳前期
此期的特点是母乳作为羔羊的主要营养源,故意注意产羔后1~3d,如母羊膘情好,不喂精料,只喂优质干草,以后的日粮为精料0.5~0.6%,青干草1.0~2.0kg,多汁料1.5kg。
5.育成母羊的利用
①应把育成母羊与老母羊分开,以免受老母羊的控制。②要用比较小的种公羊配种,以便能生出较好的羔羊。③在产羔前后要增加营养,产羔羊时细心管理。
五、羔羊常见病的防治
1.弱羔~饥饿~发冷
(1)原因。早产的羔羊,母羊营养不良,ve和硒缺乏。
(2)防治。①提供温暖的环境;②导管喂奶(或含蜂管等);③观察羔羊,升高环境温度24~48小时;④及时助奶。
2.羔羊肺炎
(1)原因。2天至5周内易发,表现为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且密度大,通风不好。
(2)防治。母羊注p13;疫苗或口服磺胺类药物或四环素。羔羊用青霉素、四环素、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等。
3.腹泻
(1)原因。3~5日内易发,由于地面潮湿,拥挤而由大肠杆菌造成的。
(2)症状。突然发作,粪便颜色多样,主要有白色、灰色、黄绿色或水样色。
(3)治疗。母羊kgg苗免疫。羔羊药物(氨苄青霉素、奇霉素、二甲氧嘧啶)治疗或口服或静注电解质缓冲液。
4.脐带感染
(1)症状。昏睡,拒走动,体温升高(39~40℃),脐带周围肿大、脓肿,还有一些关节肿大。
(2)治疗。每天注射青霉素,连用5天,依效再用。
5.眼脸内翻
属先天性下眼睑翻转,眼睫毛刺激角膜而流泪,不及时治疗则会失明。方法为纠正性疗法即轻微的向下扒、反复多次,重的可以在下眼睑主入缝线或u形针或注射消毒的矿物质油或长效青霉素。
6.球虫病
4~6周龄羔羊腹泻的重要原因,症状是排白色或绿色粪便,呈粘稠或稀水(有时带粘液或血液),轻微贫血,体温升高。治疗时,大龄羔羊喂入lasalocid抗球虫药在饲料添加剂中,逐个喂药如磺胺二甲嘧啶和氨丙嘧比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