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角色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123456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在引导和推进先进文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是知识传播、创新和实践的基地,先进文化建设扣发展的重要阵地,新思想新价值观的发源地,也是民族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重要窗口、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关键词]大学 文化建设 地位
  
  大学是先进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和传播者。江泽民曾说:“大学应该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窗口,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努力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这就要求大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站在时代最前沿,重塑时代精神,建设和创新先进文化。
  
  大学是先进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阵地
  
  大学是先进文化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有一大批专门从事先进文化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有丰富的国际国内先进文化理论研究资料,有政治、经济、哲学、法律、宗教、伦理、历史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多学科多门类的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成果和系统教材,有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首脑及高官要员进行学术交流、文化论坛和理论演讲的渠道,有现代化的科学研究手段和方式。因此,大学是推进文化理论创新、加强先进文化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重要阵地。
  大学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大学不仅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随着文化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更加剧烈,整个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选择趋于多样化,社会主义思想与文化在很多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倡导和保护。因此,大学应成为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体现者,应致力于社会的价值观转型、新道德的建设,塑造新的行为方式,为社会提供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大学应通过传播先进、优秀的思想文化知识,以具有广泛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梳理、研究,并通过广大教师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
  大学是发展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大学是知识集中、人才集中、文化集中之地,拥有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人才队伍,是促进哲学社会科学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密集的学科环境,客观上使各学科的进一步分化和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科学技术文化的交叉融合成为可能,促进了大量分支学科的产生和交叉综合学科的出现,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的纵深发展和全方位拓展。大学能够发挥人才的优势,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创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产品,为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引领先进文化,建设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
  
  大学是构建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
  
  大学是先进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建设好先进文化,关键在于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走向未来的基本保证。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大学具有强大的文化创新功能,大学在完成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科学研究各项任务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和时代的变化积极进行创新,许多新思想、新观念、新的科学知识正是在这个独特的家园里孕育而生,并源源不断地传出校门、辐射社会,从而推动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大学通过对社会文化进行学科化、专业化的梳理,使社会文化中最先进、最前沿的部分得以系统记录、广泛传播,使社会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得以积极扬弃,使社会正气得以弘扬;大学在对社会文化进行学科化、专业化的梳理过程中,广大师生创造了许多领先时代的知识、技术、思想观念和价值精神,即文化成果和文化产品。
  大学是传承先进文化的基地。传播和继承先进文化是大学的历史使命。大学对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进行严格的选择、认可、加工和整合,发挥其对人类文化的积淀作用;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以其培养的人才作为载体,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传承下去,传播科学的知识、先进的思想观念。大学在传播和继承先进文化过程中,一方面以博大的胸怀借鉴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另一方面,立足于建设先进文化的需要,对外来文化进行分析、鉴别、改造、整合和创新。大学不只是简单地完成着知识传授的任务,而是在更高层次上担负着科学文化知识、民族精神、价值观念、思想信仰传承的使命。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人是先进文化的载体,离开了人,任何文化将荡然无存。先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接受过专门的教育或训练,发展起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可能在先进文化创新中有所成就。大学通过对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文明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大学通过传授人类高深的文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并将这种既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又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知识技术的创造型人才输送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积极进行文化创造活动,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和核心力量。
  
  大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
  
  大学是了解和学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高校里的学者、图书馆引领时代发展的前沿性硕果,为大学树立了传播知识、发展知识、创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知识殿堂形象,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在此学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先进国外文化。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就是向大学生传播和灌输先进文化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学习掌握先进文化的过程。通过学习,使中国文化得到传承,不至于消失,使国外的先进文化为我所用。通过学习,提高大学生弘扬和发展先进文化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创造者、宣传者。
  大学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大学是社会道德进步的推动力量,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是社会优秀青年集中的场所,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场所,它对一个社会的风化习俗、道德面貌以及政治思想潮流等方面都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学由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特殊性,使其在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更新思想观念,倡导和树立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推动道德进步。另一方面,通过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提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和文化条件;通过广大师生员工的道德实践、精神风貌,对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广泛的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
  
  大学是先进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窗口
  
  大学是世界各种文化交流的桥梁。从大学发展史中可以看出,大学在文化交流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文化传播、交流和融合的桥梁。近现代以来,大学代表和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使民族文化融进世界文明进步的历史潮流中。大学通过互派留学生和高级访问学者,参加国际文化学术交流等走出去的方法和吸收外国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任教,邀请外国专家学者讲学等请进来的途径,利用互联网、新闻传媒、原版或翻译的学术著作、刊物等工具,进行中外文化交流。大学在对外交流中,一方面融合中西文化为我所用,进一步继承和创造了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又促进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的和谐共生。因此,大学起到了跨越“文化沟”、建构“文化桥”桥梁作用。
  大学是交流和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大学一方面将国外健康的、科学的、高尚的文化信息传播给大学生以及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以及大学的文化研究成果。大学为本国民族优秀文化与国际间各民族进步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场所。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增进了对不同国家与民族文化的了解,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通过吸收和引进其他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优秀文化之间的相互启迪。大学在文化交流和借鉴过程中,对各种文化进行比较、筛选,将先进的进步的文化融合到自己民族文化当中,形成新的文化基因,把文化推向新的境界。
  大学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使大学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担负起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任务,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先行者,并以此建设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其他文献
[摘要]明人赵贞吉不仅是一位以诗文著称的文学家,也是一位非常有政治主见的政治家。在选才用人上,赵贞吉有如下主张:对人才要加以培养和督导;要以仁纯之心察人;要知其是否是能容天下之人;要能久任;所用之人是贤人真儒,是敢于执法的直臣,是有忠孝节义的人。  [关键词]赵贞吉 人才思想 人才培养 知人善用    赵贞吉(1508—1576),字孟静,号大洲,四川内江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1进士,选庶吉
【摘要】由于高校危机事件的频发,使得我们不得不正视当前高校危机的管理现状。民族地区高校更应结合自身实际,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科学危机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危机预防处置体系,着力把握好危机应急处置的政策法规尺度、程序操作尺度、稳妥渐进尺度、快速决策尺度、人文关怀尺度等。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校危机 预防处置    民族地区高校突发危机事件诱因复杂、表现多样,只有深入分析、全面审视危机事件发生的各种因素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其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增强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 风险 抵御对策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扩散,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很多问题愈发显现出来,尤其是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纷纷倒闭。如何增强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
【摘要】高校的就业工作应利用营销渠道理念提升就业市场意识,完善面向市场的就业运作格局,强化就业机构专业化和高效化,并通过渠道“拉动效应”促进高校就业的系统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营销 大学生 就业     营销渠道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产品顺畅经由各个环节到达终端消费者的流通途径,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的不竭动力。企业只有构建顺畅而高效的营销渠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
近撰《香韵诗情——古典诗词与香道之缘》,留意到咏香诗词里,“博山”一词屡见不鲜,然多有误解,有待溯源辨流,正名求实。先从称引较多的《陈氏香谱》说起,宋人陈敬《陈氏香谱》卷四“博山香炉”一则,引《事物纪原》云:“《武帝内传》有博山炉,盖西王母遗帝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按,《事物纪原》为宋人高承所撰。其原文是:“《黄帝内传》有愽(博)山炉,盖王母遗帝者。盖其名起于此尔。汉晋以来盛用于此。”(《事
[摘要]实现企业的和谐管理,是现代企业长远发展势在必行,人心所向的课题。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庸,将中庸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有助于在管理中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也有利于树立新的领导观,丰富和谐管理的内涵。  [关键词]企业和谐管理领导者    如何实现企业的和谐管理,是当今企业管理界正在兴起的一个热门课题。企业实现和谐管理,势在必行,人心所向。运用《中庸》的诚性,实现企业管
【摘要】法律界希冀通过简易程序的设计开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诉辩交易,从而变究问式开庭审理为控辩式审理,更加体现展示证据在诉讼中的地位。然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简易程序与诉辩交易,从法律精神上有着巨大区别。正确理解刑事诉讼法的法律精神,对认识简易程序的实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 简易程序 诉辩交易 法律精神    诉辩交易概述  部分国家的刑事诉讼程序中存在诉辩交易,以美国最为典型。在美国
卓越的文学研究者不仅具有突出的发现問题、阐发问题、解释问题的能力,而且在长期研究中往往形成独特的个性。近三十年曾多次拜见杨承祖先生于海峡两岸唐代文学、文化研究会议,对其所发表的观点留下很深的印象。近期通读《杨承祖文录·唐代文学与作家研究论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不唯进一步了解了先生的突出建树,亦知其研究方法与学术个性。  一、 “追寻答案的乐趣”  对一个研究者来说,“兴趣”不但能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修养面临着挑战。大学生中存在着思想政治意识缺失及道德价值观念困惑。高校教育要面对现实,分析成因,找准对策,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道德修养    高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承载着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国家和民族兴衰的未来。大学生要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摘要]法律思维的核心是法律语言,法律语言的核心问题是建构法律的说理性。法律思维与法律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律人依靠法律语词,运用法律语言进行思维。法的质量优劣直接取决于表达并传达法的语言的优劣。法律语言按其特定的路线引导着我们的法律思维,塑造着我们的法律意义世界。  [关键词]法律思维 法律语言 规范化    法律思维是法律职业者的特定从业思维方式,是法律人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