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hangmaf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纽带。有效的问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过程,通过问题的发现、思考、理解这三个过程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把数学知识形成有效的问题,来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体会。
  一、突出学生主体 还原课堂教学真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要求数学问题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创造最适合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
  1、贴近生活、体验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问题”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波利亚认为:数学学习的最佳动机是对数学知识的内在兴趣。通過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创设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素材,贴近学生的数学现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极大地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热情,符合“数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课改精神。
  2、遵循规律、感知数学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序列,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度发展, 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和释疑明理的目的。
  3、直面差异 、收获数学
  多元智能理论框架的中心就是认识、尊重和充分利用个体智能差异。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真正参与课堂学习,有所收获。
  二、精心设计问题,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好的问题是促进学习的燃料”。波利亚认为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思考。这就意味着数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数学课堂问题教学,要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应有利于培养学生有目的思考和创造性的思考,有利于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围绕目标、找准基点
  课堂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因此问题教学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向问题解决。教师课前设计好的问题,或为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或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或为引起思考、总结归纳等有明确意向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掌握知识。
  2、善启重发、拓展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波利亚指出:“我们所指出的问题,不是寻常的,它们要求人们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见解判断能力、能动性和创造精神”。课堂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为出发点,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开放性。
  ⑴启发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善“启”学生才能“发”。在利用问题来引导和启迪学生的思维时,切忌用“是不是”、“行不行”、“对不对”之类的机械性问题来设问。
  ⑵开放性:标准化的问题,答案唯一,思路唯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3、难易适中、发展自我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对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问题太难学生易失去解决问题的兴趣,太易会使学生产生轻视和厌倦心理。这就要求课堂问题难度,要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认知水平的互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搭建互动平台,活化课堂探究过程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新课程认为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创造、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所以数学问题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抽象、概括等数学化过程,教师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通过有效的问题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所有的学生都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通过有效的问题教学,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更深层次的思维;通过有效的问题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真正获得有用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初中学生是极富想象力的,他们思维活跃,有探索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思考和创新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给学生交流探究的机会,感悟数学学习的思考方式。利用问题驱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使学生从“学”数学逐步走向“做”数学。让我们用心探索,积极实践,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因“问题”而生成,更精彩,更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析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IGRT)眼眶炎性假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8例眼眶炎性假瘤患者,给予IGRT,其治疗剂量为:单次剂量2 Gy/次,1次/d,总剂量20 Gy/10次,2周内完成放射治疗。
2008年开始,我院特需门诊接诊下背部及臀区疼痛症患者135例,均符合下背部及臀区疼痛症的诊断标准[1],并经临床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分为2组。①观察组65例,男47例,
【摘要】物理教师要在实验的基础上叫孩子们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教给孩子们符合物理学 习规律的思维方法,扫清思维的障碍,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理解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规律 思维 能力 培养 提高  学习和掌握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本质,这些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物理学科结构的核心,学习物理规律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1感性认识是认识和理解物理规律的开始  物理规
目的:对比分析雷帕霉素洗脱支架(RES)与裸支架(BMS)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41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置入治疗病例,根据选用支架的不同,将其分为RES组(18例)与BMS组(23例);
【摘要】化学作为一门特殊又有趣的科学性质的学科,有着它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就如今化学教学的成效来看,整体水平并不太高。本文针对中职学校的化学教学现状,从学生们在化学学习上的不良表现入手,简单分析了导致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希望对日后中职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兴趣导向 中职化学 教学效果提升 对策分析  化学是一门有趣又实用的科学性质的学科,不仅在课堂上
【摘要】初中新课程注重的是学生的发展,提倡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能力,与生活联系密切,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加深对数学的认识。但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上,存在较多的还是老师讲学生听,课程气氛不活跃;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动手反应能力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应活用好新课程,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程 农村学生 活用  初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日渐突出。教师如何把课堂作为学生实践活动的舞台,增加学生口语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竞争意识强,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实物、歌诀、简笔画等,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一、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
【摘要】所谓有效教学,又叫高效教学活动,属于一种相对性说法,它是针对以往课程活动中的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而提出来的。长期以来,有效教学是一项孜孜以求的发展性实践课题。自新课标施行并纵深推进以来,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尤其是有效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完善,已成为不断探究和日趋追逐的热门话题。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尽管如此,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策略还是必须的,它对于指导人们进行更多层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