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内蒙古分离物基因间隔区(IS)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来源 :华北农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zdw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Genbank已报道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基因组序列,分析其基因间隔区(IS)两端的保守区,自行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以PLRv内蒙古分离物总R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得到含PLRV临的一段369bp的cDNA,克隆于载体pBS—T中。重组质粒经PCR鉴定、酶切分析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进一步与PLRV其他分离物的同源序列作比对。结果表明:克隆的PLRv内蒙古分离物的俗序列与其他全部已发表的13个全基因组中的俗核苷酸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最高达到100%,平均为97.90%,高于这13个PL
其他文献
采用冷压陶瓷技术,制备了(Ba1-x-0.02SrxLa0.02)(Ti1-yCey)O3(x=0.05,0.10,0.15;y=0.03,0.04,0.05)(BSLTC)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介电温谱测试对BSLTC陶瓷的固溶性和介电
将4种氮杂冠醚取代的双Schiff碱钴(II)、锰(III)配合物作为仿水解酶模型催化羧酸酯(PNPP)水解。考察了Schiff碱配合物中氮杂冠醚取代的位置、氮杂冠醚的数目对其仿水解酶性能的影响
本文以苯甲酸为原料,经酰氯化、酰化反应得到中间体苯甲酰基异硫氰酸酯,再与2-氨基-1,3,4-噻二唑经加成反应合成并表征了10种N-苯甲酰基-N’-1,3,4-噻二唑-2-基硫脲3a-3j。初步生物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旨在推动课程内涵、功能、结构、管理、评价等一系列教学观念、教学体制的变革,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要参与课程开发,就须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以实践的思考方式重新探讨课程问题,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初中教育 历史教学 开发创造 课程研究  课程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是构成课程的一种“生态系统”,
以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果园中的银杏核用主栽品种‘佛指’为材料,定期取其叶片和果实,进行叶片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果实的果长、果径、果重之间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