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all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課程改革的影响下,每一门学科都在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此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起点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使得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几点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创新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新教育则是现代教育的显著特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生所具备的创新能力正处于形成和准备的阶段,只有在教师科学合理地引导、激发下它们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那么,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创设学习氛围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及其意义,从而发挥自身的潜能,我们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学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创建一种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参与,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推动教学的发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能够将视听功能和计算机的操作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直观、多彩的视觉画面,从而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也使教师更快地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同时,这种人机交互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能够起到积极的激发作用,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
  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可见又可听到相关信息的多彩课堂形式,并且使学生有机会动手操作,更能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针对学生爱玩的天性,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儿歌和互动活动,使学生理解其概念,并且以小游戏的形式来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其能够通过一些益智游戏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掌握知识,保证教学的效果,并且使教学氛围更为活跃。
  精心设计任务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之一,由于其操作性与创造性较强,因而在该学科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得到了广泛使用。要富有趣味性,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任务为基础,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如“文字处理”的教学中,利用学生将要春游的机会,设计了如下“任务”:
  1.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制作一份图文混排的简报,以简报的制作为主线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2.用Word软件制定一个班级一天春游活动计划书,其中包括购置物品、安全措施、旅游线路安排等。这个“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文字处理”有关知识的同时,看到了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倡探究合作
  德国教育家戈特福尔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的教学氛围,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探究合作学习。合作性强调小组成员围绕共同的任务要密切地配合、积极地互动,进而解决问题,共同发展。
  例如,在教授小学五年级《制作小报初规划》这一课时,由于本课强调的是“规划”,要求学生既有一定的设计、规划理念,又要有一定的操作基础及绘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要求比较高,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采用小组探究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确定本组的主题,然后分工完成板报设计,如设计版面结构、选定内容、设计边框形式等,然后合作规划整理,最后设计出本组的整体板报。
  采用分层评价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还应当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不同程度的目标,从而采用分层评价方式,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成就感,树立信心,并在完成相应目标后,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根据不同程度,由高到低分为A、B、C三个层次。如:在上小学三年级《柳条弯弯随风飘》这课时,要求绘制柳树。对于A层学生,就要求其能参考课本自主完成柳树的绘制,并能将树干和枝条,绘制得当、叠放合理,做到就给A评价,然后让他们继续搜集素材和资料,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作品;而对于B、C层学生,要求就相应降低,若能够很好完成,也能得到A评价,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提供几种可操作性的生成任务,根据他们的理解让其进一步完成。
  结语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与创新能力有关的其他品质的培养,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与特长,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教学内容的学科,课文展示给学生的是由一个个字词组成的文字,每篇课文都有重点字和重点词语,这些字和词语都有一定意义,也有一定的情感,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因此,从文中的表达的重点词句着手深入品析字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和理解文章内容,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有效品析,深化情感  语文阅读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才能让学生领会到文本所要
期刊
作为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综合掌握汉语言文字的基础运用,这一过程是通过对拼音文字的掌握、遣词造句的深化、文章的阅读写作和语文的生活化运用等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方法。而激励性评价,就可以有效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通过对学生正面、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如何有效地使用激
期刊
笔者对三到六年级的人教版语文教材关于描写对话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发现对话指导不一定集中在习作中,课文后面的小练笔更有针对性。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对话?笔者借助语篇语境展开了研究。  基于语篇语境的对话点生成  源于教材文本的对话点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本给学生提供了写对话的语篇语境。例如五上《开国大典》,文中没有多少对话,但读完后却让人身临其境。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补白可以创设语篇语境对话点。
期刊
小学数学计算中的常见错误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阶段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数学课乃至物理、化学等理科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计算能力的强弱、正确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能走多远。而数学计算也是一个极易出错的环节,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处在逐步学习运算法则、积累计算技巧的过程中,各种计算错误可以说是防不胜防、五花八门。其中以小数点位置点错、运算符号看错、
期刊
这里说的景是广义上的,不仅仅指事物的形体或者自然风光,还指我们所处的生活。没有人每天不和景打交道,没有人每天不处在丰富多彩、各具情态的景中。从这个角度来说,能不能从景中找出我,能不能由景而发现我,关系到作品是否具有文学性,关系到作品能否上升到艺术的层面。  写景,关键是从中发现或找出内心的我  我们常听说“视而未见,听而未闻”,就是说我们虽然调动了感官,虽然观察了,但未形成感受,也就是没有从景中找
期刊
学位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新课改的教育大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活动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学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是在实践教学中还是缺乏趣味性和创新性,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够高,整体的教学效果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体育游戏既能够满足学生爱玩的需求,也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同时,体育游戏丰富多彩,能够帮助体育教学实现创新,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将体育游戏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