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采用胃肠起搏器结合莫沙必利、复方消化酶的方式进行治疗所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复方消化酶与莫沙必利药剂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胃肠起搏器的方式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为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消化道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为83.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胃肠起搏器结合莫沙必利、复方消化酶的方式治疗FD患者比口服莫沙必利与复方消化酶更有效。
【关键词】 胃肠起搏 莫沙必利 复方消化酶
【中图分类号】 R72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102-01
在消化科疾病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引起该病的因素较复杂,一般主要与患者的内脏感知异常、胃酸分泌失调、胃肠动力障碍等方面有关[1]。这些病因中胃肠动力障碍占较高比重,FD患者多数会合并出现化学性消化不良症状,目前临床上针对这些症状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结合胃起搏器的方式,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我院收治的120例FD患者通过药物治疗结合胃起搏器的方式所获得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有35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2-73岁,平均年龄为47.5±5.6岁,病程为1-6年。观察组有33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0-76岁,平均年龄为48±5.8岁,病程为1.5-5.5年。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体征等方面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莫沙必利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的方式进行治疗,饭前30分钟开始服用莫沙必利片,每次服用5mg,每日3次;饭后30分钟开始服用复方消化酶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2周为一个疗程[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胃肠起搏器的方式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次为30分钟,2周为一个疗程[3]。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症状评分降低超过75%;有效:患者的症状评分降低至50%-75%范围内;无效:患者的症状评分没有出现升高或降低现象,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t值、x2来检验计量资料,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4%,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通过对比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腹胀、早饱、嗳气症状均得到缓解,且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其它症状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在本次实验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胃肠起搏器结合莫沙必利、复方消化酶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与单纯用药相比更适用于FD患者,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起搏器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没有出现胃肠穿孔、出血、皮肤灼伤等症状[4-5]。由此可见,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选择胃肠起搏器结合莫沙必利、复方消化酶的方式来治疗FD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福尘,祝淑贞.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刊,2010,23(7):1177-1178.
[2]上海市达吉临床研究协作组.多种消比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双自、平行对照研究[J].胃肠病学,2011,8(2):79-80.
[3]柯美云,孙晓红,钱家鸣,等.复方消化酶治疗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双自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实验[J].中华消化杂志,2011,28(3):179-180.
[4]胡春燕,厉有名,刘有恃,等.胃肠起搏器治疗胃动力紊乱性疾病[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3):249一250.
[5]吴莺,张尤历,魏金文.体表胃肠起搏器对胃动力紊乱性疾病的治疗[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6(2):138-139.
【关键词】 胃肠起搏 莫沙必利 复方消化酶
【中图分类号】 R72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102-01
在消化科疾病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引起该病的因素较复杂,一般主要与患者的内脏感知异常、胃酸分泌失调、胃肠动力障碍等方面有关[1]。这些病因中胃肠动力障碍占较高比重,FD患者多数会合并出现化学性消化不良症状,目前临床上针对这些症状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结合胃起搏器的方式,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我院收治的120例FD患者通过药物治疗结合胃起搏器的方式所获得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有35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2-73岁,平均年龄为47.5±5.6岁,病程为1-6年。观察组有33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0-76岁,平均年龄为48±5.8岁,病程为1.5-5.5年。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体征等方面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莫沙必利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的方式进行治疗,饭前30分钟开始服用莫沙必利片,每次服用5mg,每日3次;饭后30分钟开始服用复方消化酶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2周为一个疗程[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胃肠起搏器的方式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次为30分钟,2周为一个疗程[3]。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症状评分降低超过75%;有效:患者的症状评分降低至50%-75%范围内;无效:患者的症状评分没有出现升高或降低现象,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t值、x2来检验计量资料,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4%,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通过对比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腹胀、早饱、嗳气症状均得到缓解,且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其它症状评分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在本次实验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胃肠起搏器结合莫沙必利、复方消化酶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与单纯用药相比更适用于FD患者,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起搏器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没有出现胃肠穿孔、出血、皮肤灼伤等症状[4-5]。由此可见,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选择胃肠起搏器结合莫沙必利、复方消化酶的方式来治疗FD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福尘,祝淑贞.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刊,2010,23(7):1177-1178.
[2]上海市达吉临床研究协作组.多种消比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双自、平行对照研究[J].胃肠病学,2011,8(2):79-80.
[3]柯美云,孙晓红,钱家鸣,等.复方消化酶治疗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双自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实验[J].中华消化杂志,2011,28(3):179-180.
[4]胡春燕,厉有名,刘有恃,等.胃肠起搏器治疗胃动力紊乱性疾病[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3):249一250.
[5]吴莺,张尤历,魏金文.体表胃肠起搏器对胃动力紊乱性疾病的治疗[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6(2):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