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论今,意志锤炼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da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志力是一种潜在能力,意志力的强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意志力强的人往往可以创造奇迹,取得成功。意志力弱的人难以抵挡接踵而来的困难,容易被失败击倒。正如沃勒所言:“虽然我们用判断力思考问题,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在于意志,而不是才智。”由此可见意志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初中生尚缺乏足够的意志力,在面对“问题”和“失败”时经常会产生却步、逃避的想法。笔者认为,文言文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多数初中生对其缺乏足够的兴趣,通过文言文学习,可以培养初中生的意志力,让他们勇于直面困难、勇于挑战。
  一、培养学习的坚韧性,拒绝“动摇”
  我国初中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如:学生学习时虎头蛇尾、囫囵吞枣、三分钟热度等。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及时寻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此增强学生的坚韧性,让他们能在学习的同时做到坚持不懈、克服意志上的“动摇”,面对问题时可以百折不挠,勇敢搏击。长此以往,必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意志力。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板块,其难度不言而喻。通过开展文言文教学来培养初中生的坚韧性,并以此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以苏教版初中语文《三峡》为例,在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坚韧性。首先,观察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的态度,是退缩还是勇于面对。其次,由于《三峡》是一篇科普性的文言文,所以可以观察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是“兴趣”大于“目的”,还是“目的”大于“兴趣”,假如是后者,而且学生还能积极地去完成,则说明他们拥有着足够的坚韧性。相反,假如是前者,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不高,则说明他们缺乏足够的坚韧性。这时,我们有必要指导他们利用正确的方法去学习文言文,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以此增强他们的信心,这也是提高学生坚韧性的重要方法。
  二、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克服“盲从”
  自觉性是影响初中生意志力的因素之一,主要体现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是否能够自主,其学习的动力源自哪些方面,是单纯的“喜欢”,还是迫于任务的压力;在无人督促,教师未布置任何任务的情况下,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是选择放弃,还是会主动寻求解决方法;当遇到辩论问题时,他们是会盲目听从他人的看法,还是会在汲取精髓的同时主动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倘若学生在上述几方面都表现得较差,则说明他们的自觉性不高,这时,他们的意志力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遇到问题时,他们很容易选择放弃,或者是盲目听从他人的安排,敷衍了事。针对上述问题,可以这样着手:以《黔之驴》为例,在教学期间,可以开展“团队合作竞争”活动,即:将全体学生划分为数个小组,以5人为一组(每组优等生1名,中等生2名,后进生2名),然后为他们下达相关的探索任务,如:“根据对‘船载’、‘他日’、‘甚恐’的理解翻译一下文章的句子,并尝试寻出文中描写‘虎从惧怕驴到吃驴’的过程的句子。”之后,让小组间比一比,看看哪组最先完成任务。初中生拥有极强的好胜心,在竞争机制的牵引下,小组内部必然会展开激烈的思考,且各抒己见,这便避免了盲从问题的出现。此外,在探究期间,他们心中所想的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多的则是团队的荣誉。这时,他们的自觉性不但会得到提高,同时在意志力方面也会有所增强。
  三、培养学生的自制性,摆脱“任性”
  初中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自制性,将会决定他们在学习时是否可以良好地驾驭自我、排除干扰。在利用文言文培养学生的自制性时,首先要提高他们可以抵挡外界诱惑的能力。目前,我国初中生受到追星、互联网、游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学习时经常会被这些事物转移注意力,从而盲目追求,任性妄为。长此以往,他们在学习方面必然会缺乏足够的意志力。譬如有些学生在背诵文言文、背诵通假字的时候,刚背诵一半,就被外界的某些事情转移了注意力。对此,若想培养他们的自制性,我认为要制定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如:开展“古文天地”活动,即由教师带领学生制作“古文天地”班刊,然后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文言文收录其中。在收录期间,学生既可以融入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还能撰写相应的小短文,或者是进行仿写。然后,定期开展“古文天地”辩论赛,选择一篇文言文的核心思想做辩论主题,以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整体来看,这种指导手法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不知不觉地增强他们的自制性,从而让他们的意志力获得间接的提高。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正视初中生的意志力,并将意志力的培养作为出发点,合理制定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案,从而让初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意志力。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I中有这样一道历史选择题难住了不少考生:  帝王的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属于谥号的是(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康熙帝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老师在讲课时一般都会涉及,但因不是高考考点,所以很少会作为专题讲解。因此许多考生并不十分清楚到底什么是谥号,其他三个选项不是帝王谥号又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对帝王的称呼通常是和其谥号、庙号或年号联
母亲节的时候,学校在七年级学生中做了一次调查:谁记得妈妈的生日?全年级132名学生,仅仅43人举手。当问及谁为妈妈庆祝过生日,会场突然变得异常安静,环顾四周,竟无一人举手,着实让人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从而更加感恩母亲的目的,学校设计了与母爱有关的德育课。  一、活动过程设计  1.课前暖场(播放背景音乐《鲁冰花》)  在你身边,始终有这么一
初中历史教育不单单要让学生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史实),而且要知道发生这些事情的来源资料(史料),如何运用史料探索规律(历史方法),以史为鉴,指导人生。现以笔者所上过的一节公开课为例,其课题是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来谈谈相关的教学实践。  一、利用影视,导入新课  课堂刚开始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时中国的整体经济、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洋务运动后期清政府建立了
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民族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及世代继承发展的特点。但是,以下几个例子却不由得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到忧心忡忡。  忧心一:传统文化被抢注。2002年4月,少林寺武僧团赴日本参加中日韩三
近日,一条新闻深深触动了国人,根据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即使调查的对象不够全面,评估的方法不够科学,中国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落后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依据时代形势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那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
为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对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构架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作了大变革。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人。一时间,理念、探究、生成、自主这些字眼,成了新课程实施的关键词。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高考正向我们走来。面对新高考新的科目设置、新的测量目标、新的试卷结构、新的题型
新课程标准提出:“思想品德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它强调教师、学生、文本都是教学过程中独立的主体,注重教师、学生、文本间双向沟通、交流与互动。平等对话的核心价值在于师生共同面对话题,平等交流,真诚沟通。有了对话,课堂才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激荡着情感的活力,充满着和谐的气息。  一、营造宽松的对话氛围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正确地、恰如其分地应用好这一技术,值得我们探索研究。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认识上的误区和行为上的偏差      纵观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开始到现在,在不同的阶段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尤其在初期的时候表现得突出,甚至走得比较极端,比如:有的老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现自我认知,认知他人及社会。教育是不断完善充实自我的过程,古人云: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教师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促使学生平安快乐地学习、生活,良好的道德素养由此生成。由此可见,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们说教育是一种过程,引领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从无为走向有为。   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会受到
合作就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发挥自身及同伴的学习优势。不少知识的习得、技能的掌握、价值的体验需要通过同伴的协助才能快速有效、少走弯路,同时,将自己的经验成果与同伴分享,不仅身心愉快、满足,还能得到同伴宝贵的指点。  走进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成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