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带领学生游览甘乳岩,回来后指导学生写作文。在描述飞:流瀑布一景时,其中—个学生写道:
……我们来到了第三道阶梯看到了飞流瀑布,瀑布真是美极:了。我再也找不出词儿来形容它……
另一个同学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上了第三道阶梯,来到著名的飞流瀑布。啊,瀑布像一条长长的白链,飞飘而下,在坚硬的岩石上“哗”地溅起散珠碎玉般的水花,然后融进绿色的深潭,我仿佛置身于如诗似画的境界……
前一个同学对着飞流瀑布的景致他虽然也想展开一些描写,可是由于“找不到什么词儿来形容它”,就只好用空洞的“美极了”来搪塞。而后—个同学文中一个“美丽”没有,却把瀑布比喻成“长长的白链”“散珠碎玉”,把瀑布描绘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面对同样的内容,两个同学写出的作文却有着很大差别。一个重要原因,前者词汇贫乏,后者词汇丰富。大家知道,写文章离不开词,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丰富了。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如果肚子里没有多少词儿,颠来颠去就是那么几个,表情达意就受到限制。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建立语言仓库,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词汇,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写得更有文采,更能表情达意。
一、从学习语文课本中积累
它是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主要途径。从一册到十二册,要学习二三百篇课文,要积累的词语数量是十分可观的,那么怎样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积累词语呢?(1)认真抄写新课文的词语。抄写时,下列三种词是不能少的:带有生字的新词;熟字组成的新词;词义较深和经常使用的词语。(2)积累同一篇课文中意思有关的词语。在一篇课文中,有时为了多次表达同一个意思,记叙同一种现象,描述同一个事物,而又要避免用词上的重复和呆板,需要在遣词造句上作些变化,这就产生了同一篇课文中的近义词。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同样写“看”却用的各不相同:
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③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⑤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山。(3)从一册课本中积累同义词,如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中可积累“看、瞪、瞅、望、发现”等词,而从全册来看就可积累“瞄、盯、瞟、瞥、窥、顾、注视”等等,这不是可以掌握很多“看”的近义词吗?(4)按照词的类别来整理词汇。词的种类很多,学了一个单元,就可以按自己理解的词整理新学到的词语。有一个同学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养花》《迷人的张家界》这三篇课文,就按照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形容词语进行归类整理。(5)按照词的褒贬来积累,课文中有不少词语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意义上有褒贬之分。教师可以让学生按褒贬之分积累词语。(6)按照课后练习的要求积累词语。
二、从阅读课外书报中积累
英国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说明读书不仅能提高觉悟,增长知识,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写作水平。广泛地阅读书报,是学生积累词语、丰富语言仓库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书报中积累词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要求。首先是要勤查字典,认真摘抄,不少同学读书,有个“跳读”的坏习惯。这种“跳读”往往发生在这两种情况:一种是读文艺小说时。他们只追求曲折、离奇、惊险的故事情节碰到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内容,就采用“一日十行”的办法跳过去。另一种是不论读什么书,只要遇到不识的字或意思不清楚的词也来个一跃而过。这样就把许多好词佳句、生字新词给“跳”了。所以,阅读课外书报要想“开卷有益”就要求学生不但要读得认真、仔细。还要注意理解、做积累词语的有心人。其次是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在引导学生阅读书报时要多推敲、多比较,辨析词语的细微差别,以便学到用词准确,贴切的本领。
三、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
在生活中,在自然界里,如果我们教师都能引导学生一一讲出接触过的事物的名称、形态、色彩、性能、作用等等就能拥有无限的词汇。要从生活中积累词语,应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学校组织郊游,游览名胜古迹、饱览大好河山,都是学生积累词汇的好时机。“事事留心皆学问”要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多摘多记的习惯。
四、從与各种人物的交谈中积累
生活中的口头语言不但明白易懂,而且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流,注意学习人们新鲜活泼的口头语言,去吸收更多更好的词汇。
五、从欣赏文艺节目中积累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广播、电影、影视迅速发展,家用电器的空前普及,欣赏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已成为人产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生在相声、歌曲、舞蹈、话剧、戏曲等文艺节目中为积累词语开辟新的天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就为每位语文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如能持之以恒,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和指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祖国语言,学生的词汇宝库就会越来越丰富,那么写出的作文也会越来越生动。
……我们来到了第三道阶梯看到了飞流瀑布,瀑布真是美极:了。我再也找不出词儿来形容它……
另一个同学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上了第三道阶梯,来到著名的飞流瀑布。啊,瀑布像一条长长的白链,飞飘而下,在坚硬的岩石上“哗”地溅起散珠碎玉般的水花,然后融进绿色的深潭,我仿佛置身于如诗似画的境界……
前一个同学对着飞流瀑布的景致他虽然也想展开一些描写,可是由于“找不到什么词儿来形容它”,就只好用空洞的“美极了”来搪塞。而后—个同学文中一个“美丽”没有,却把瀑布比喻成“长长的白链”“散珠碎玉”,把瀑布描绘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面对同样的内容,两个同学写出的作文却有着很大差别。一个重要原因,前者词汇贫乏,后者词汇丰富。大家知道,写文章离不开词,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丰富了。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如果肚子里没有多少词儿,颠来颠去就是那么几个,表情达意就受到限制。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建立语言仓库,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词汇,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写得更有文采,更能表情达意。
一、从学习语文课本中积累
它是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主要途径。从一册到十二册,要学习二三百篇课文,要积累的词语数量是十分可观的,那么怎样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积累词语呢?(1)认真抄写新课文的词语。抄写时,下列三种词是不能少的:带有生字的新词;熟字组成的新词;词义较深和经常使用的词语。(2)积累同一篇课文中意思有关的词语。在一篇课文中,有时为了多次表达同一个意思,记叙同一种现象,描述同一个事物,而又要避免用词上的重复和呆板,需要在遣词造句上作些变化,这就产生了同一篇课文中的近义词。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同样写“看”却用的各不相同:
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③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⑤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山。(3)从一册课本中积累同义词,如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中可积累“看、瞪、瞅、望、发现”等词,而从全册来看就可积累“瞄、盯、瞟、瞥、窥、顾、注视”等等,这不是可以掌握很多“看”的近义词吗?(4)按照词的类别来整理词汇。词的种类很多,学了一个单元,就可以按自己理解的词整理新学到的词语。有一个同学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养花》《迷人的张家界》这三篇课文,就按照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形容词语进行归类整理。(5)按照词的褒贬来积累,课文中有不少词语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意义上有褒贬之分。教师可以让学生按褒贬之分积累词语。(6)按照课后练习的要求积累词语。
二、从阅读课外书报中积累
英国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说明读书不仅能提高觉悟,增长知识,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写作水平。广泛地阅读书报,是学生积累词语、丰富语言仓库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书报中积累词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要求。首先是要勤查字典,认真摘抄,不少同学读书,有个“跳读”的坏习惯。这种“跳读”往往发生在这两种情况:一种是读文艺小说时。他们只追求曲折、离奇、惊险的故事情节碰到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内容,就采用“一日十行”的办法跳过去。另一种是不论读什么书,只要遇到不识的字或意思不清楚的词也来个一跃而过。这样就把许多好词佳句、生字新词给“跳”了。所以,阅读课外书报要想“开卷有益”就要求学生不但要读得认真、仔细。还要注意理解、做积累词语的有心人。其次是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在引导学生阅读书报时要多推敲、多比较,辨析词语的细微差别,以便学到用词准确,贴切的本领。
三、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
在生活中,在自然界里,如果我们教师都能引导学生一一讲出接触过的事物的名称、形态、色彩、性能、作用等等就能拥有无限的词汇。要从生活中积累词语,应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学校组织郊游,游览名胜古迹、饱览大好河山,都是学生积累词汇的好时机。“事事留心皆学问”要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多摘多记的习惯。
四、從与各种人物的交谈中积累
生活中的口头语言不但明白易懂,而且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流,注意学习人们新鲜活泼的口头语言,去吸收更多更好的词汇。
五、从欣赏文艺节目中积累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广播、电影、影视迅速发展,家用电器的空前普及,欣赏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已成为人产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生在相声、歌曲、舞蹈、话剧、戏曲等文艺节目中为积累词语开辟新的天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就为每位语文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如能持之以恒,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和指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祖国语言,学生的词汇宝库就会越来越丰富,那么写出的作文也会越来越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