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育回归幼儿生活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WICHS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师要善于在生活环境中捕捉数学信息,引起幼儿的注意,丰富幼儿的数学知识;注意引导幼儿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帮助幼儿“张开眼睛、打开耳朵、挥动双手”学习,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数学。
  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向学前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是幼儿适应、了解、创造社会生活的需要,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般是成人口授、幼儿倾听或成人演示,幼儿观看,幼儿处于被動学习的位置上,加上成人向幼儿施教时,总是力图表现它的逻辑性、抽象性,结果单纯符号式的说教使得认知发展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幼儿感到艰涩、无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与价值取向:“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即幼儿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因此,数学启蒙教育应遵循幼儿的特点,以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生活化的、童趣的方式表现教育内容,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探索,使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活动中、游戏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给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一、关注生活,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
  幼儿教师要关注生活,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敏锐地观察幼儿的生活信息,捕捉其中的数学教育契机。生活中到处是数学:世界万物都离不开数和形,周围环境中的每件物品都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如:玩具的类别、大小、形状、空间位置,餐具数量的多少,树木的高矮、粗细、排列的规律,马路上的建筑物等,凡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场合、物品都可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好教材。
  二、利用契机,在日常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
  幼儿园一日生活是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与条件,让幼儿去探索、寻找、发现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积累数学经验并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有关数学问题。我们可以在喝开水时,请幼儿将水一杯一杯端到座位上,喝完后将水杯一个一个集中起来,让幼儿从中发现“1”和许多的关系;可以让幼儿吃饼干时数饼干,排队时数小朋友来练习数数;可以引导幼儿用铅笔量桌长、用脚步量地长等学习测量;可以让幼儿在上下楼梯右行等活动中感受空间方位;玩积木时认识几何体;串珠时学习排序……
  三、营造情境,体验生活化的数学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察觉到学习内容与他们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
  因此,教师要善思考,用心寻找生活、游戏中幼儿熟悉的、需要的数学元素,将数学教学内容纳入其中,让幼儿在轻松、积极的状态下掌握知识。如:“分类”一向是教师十分头疼的教学内容,教师时常准备一大堆教具并讲得口干舌燥,幼儿还是不能理解、掌握。但分类如果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小班幼儿在“好宝宝”主题中学习做好妈妈的小帮手,为锅子、瓶子找盖子,把一双双袜子配对折好放进抽屉,把一双双鞋子放进鞋盒,给一支支笔套上笔套等,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把“娃娃家”收拾得整整齐齐,还不断“演绎”着生活中的一一对应,在比较中进行匹配。大班“环保小卫士”的活动过程中,我们鼓励幼儿把家中各种废弃的瓶子、包装盒、碎布等收集起来,带入班级开展“变废为宝”的小制作活动,班级收集的物品中各种各样的瓶子激发了幼儿极大的探索兴趣。我们也及时利用幼儿关注的热点,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瓶子进行分类,结果幼儿不但从瓶子的形状,还能从瓶子的材料、作用、颜色、高矮、瓶口的形状等进行分类,方法竟达十几种,这与传统数学“为分类而分类”的效果完全不同。
  四、家园配合,将数学教育回归幼儿生活
  美国哲学家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生活中学习”。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家庭这块阵地,将幼儿数学教育回归幼儿生活。
  家庭成员可以有意识、有目的、随机地、灵活机智地对幼儿加以引导,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数学的简单知识并引起兴趣。如早晨起床穿好衣服后,考一考幼儿:“你今天穿了几件衣服,几条裤子?”早餐,请幼儿分餐具,每人一只碗、一只汤勺、一双筷子,教幼儿了解“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出门走楼梯,上下楼梯时可以教幼儿一边走一边数台阶;菜市场买了水果回家,可招呼幼儿:“快来数一数,看妈妈买了几个?”打扫卫生,请幼儿整理鞋柜,爸爸的鞋放第一层,妈妈的鞋放第二层,幼儿的鞋放第三层,让幼儿对序数有所了解。慢慢地,幼儿会按物点数了,也能说出总数了,对数与数之间的变化也有了一些印象。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发现的,他自己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在生活环境中捕捉数学信息引起幼儿的注意,丰富幼儿的数学知识;注意引导幼儿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帮助幼儿“张开眼睛、打开耳朵、挥动双手”,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数学,幼儿就一定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其他文献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各地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中学生在做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涉及到的化学药品不计其数,而进行化学实验的同时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生成。这些产物中相当一部分是有毒或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中、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因此,将环保理念渗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是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的责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学生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学校是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工作千万条,攻“心”育“心”为第一条。要打破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建立健
教学语言是教与学的桥梁。政治教师上课时课堂效果有差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语言功底的不同。因此,思想政治课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    一、教学语言应科学、清晰、有层次性    1 概念和原理的表述必须科学准确,不能错误或含混不清。有一次听课,一位教师在讲解哲学上所说的“运动”概念时,举了这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运动”概念的外延:如小树一天天长高;天气寒冷,水结成冰;从北京
数学“情境——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熟悉或感兴趣的数学提取信息、提出问题、自主探究、主动建构新知识,并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的课堂教学体系。    一、“情境——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情境性  “情境”是“情境——探究”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情”将学生的兴趣、需要、态度、情感的培养纳入课堂教学的有机构成;“境”通过各种真实环境或模拟
体验式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结合起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中取其精髓,凸显个性,具有强劲的生长力,下面笔者从以
通过对PTA生产工艺现状的研究,确定了造成乙酸损失的几个主要因素。提出了有效降低乙酸单耗的几点措施:(1)将氧化反应器的温度控制在195℃以下;(2)将溶剂脱水塔塔顶温度控制在85℃
音乐疗愈作为现代新型治疗方法,早在古代就有所体现和应用。以茶文化为基点,音乐疗愈有着与饮茶活动同样的愉悦身心的作用。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下,亚健康几乎成了每个人的身